传说中的人脚獾引路,叶茂台辽代大墓重见天日!墓中两坛千年古酒,两幅国宝名画!震惊世界!

百科   2024-12-24 15:24   福建  

叶茂台,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原本是对大自然生机勃勃、树木葱郁景象的生动描绘,后来逐渐演化为象征繁荣昌盛的吉祥之语。然而,在这个名字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关于宝藏与古墓的传奇故事,使得叶茂台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在叶茂台镇的圣迹山中,流传着关于宝藏的古老传说。据说,最早发现这些宝藏的并非人类,而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人脚獾。这种人脚獾对古老的墓穴似乎有着特别的偏爱,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墓穴,更是成为了它们理想的栖息之所。而位于圣迹山里的千年辽墓,正是人脚獾家族眼中的“世外桃源”。

人脚獾的洞穴不仅设计得巧妙,而且防潮防水性能极佳,宛如一个天然的“大仓库”。正因如此,在古代,一些盗墓家族甚至开始饲养人脚獾,利用它们对古墓地形的熟悉程度,进行盗墓活动。这一奇特的现象,无疑为叶茂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叶茂台镇作为契丹族等北方民族的游猎之地,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辽国贵族选择将陵墓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叶茂台辽墓群,正是辽朝萧氏家族的墓地,它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辽代历史与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叶茂台辽墓群坐落在法库县叶茂台村的西北方,共计有23座墓葬,墓主均为辽代的萧氏家族成员。其中,宰相萧义墓和7号墓葬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7号墓葬,其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堪称震惊国内考古界。

时间回溯到1973年,法库县叶茂台的创业团队在村子北面的荒山中意外挖出了文物,他们原本打算用这些文物去换取一些经费,却意外引起了县城文化馆长的关注。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铁岭相关部门迅速组织起考古队伍,根据创业团队提供的线索和墓葬位置,先后发现了多座辽代古墓。

第二年,当挖掘工作即将结束时,叶茂台西山又传来了新的消息。当地村民在挖石头时,发现了大量的人工烧制青砖,他们意识到这里很可能隐藏着古墓。于是,村民们立即上报了当地公社。考古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只见墓门仅仅被打开了一点儿,但里面的文物却已经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这座古墓,辽宁省文化局特意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考古队伍进行挖掘工作。这支队伍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还有辽宁省历史系的老师和学生。同年5月初,墓门终于被完全打开。经过专家的现场勘探分析,这座古墓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应该是辽代萧氏家族的墓葬群之一。

墓葬群的发现以及出土的大量文物对于辽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考古队员们在挖掘过程中格外小心谨慎,生怕损坏任何一件珍贵的文物。墓室里不仅陈列着各种生活相关的物品和器具,如白瓷碗、银扣大漆盘、各式各样的壶和瓶子等,还摆放着一张石供桌,上面摆放着精美的瓷器和贡品。其中,“官”字款白瓷碗、白磁盘等尤为引人注目,碗盘内还盛装着未脱落松子的松塔以及桃、李子的余核。

图为1974年发现的棺床小帐

然而,让专家们感到惊奇的是,在石桌的后面并没有看到棺椁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精美别致的小型墓建筑——棺床小帐。这座罕见的文物如今仍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成为了人们了解辽代丧葬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沈阳叶茂台辽墓中的棺床小帐

墓中设帐是辽代皇亲国戚才能享用的丧葬制度。棺床小帐被打开后,露出一个雕刻华丽的石棺。石棺内安葬着一位60来岁的老妇人,她身穿长袍、短袄、裙、裤等多达10余件服装,头戴四层冠帻,手戴绣花分指手套,双手紧握水晶球,腰部佩戴着水晶珠,脚穿齐膝缂丝软靴,脸部被面纱遮掩,上盖着缂金龙纹尸衾。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金龙图案只有皇族成员才能享用。由此可见,这位老妇人生前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

就在考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两个白瓷注壶引起了考古学者冯永谦的注意。当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两个壶捧起来时,明显感觉到它们的重量存在差异。根据壶的体积和大小来判断,这两个壶原本应该有着相近的重量,不可能存在如此明显的偏差。经过仔细对比后,冯永谦发现其中一个壶的封口已经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而另一个壶则完好无损,壶口和短流口都未曾开启。

当冯永谦轻轻晃动那个密封完好的白瓷注壶时,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出壶内装有液体,而且很可能是当时的酒。为了验证这一猜测,考古队员们小心地将壶身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然而,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白瓷注壶的木塞已经腐朽不堪。

此时,考古队员们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液体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将白瓷注壶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也有人担心路途遥远,液体可能会挥发或发生其他变化。最终,在冯永谦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当场品尝这些液体,并立即记录相关情况。因为考古工作往往与时间赛跑,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文物的情况,随着古墓与氧气接触时间的延长,里面的物品就越容易发生改变。

当液体被小心翼翼地倒入玻璃烧杯后,冯永谦用嘴巴轻轻地抿了一下。周围的队员们都紧张地注视着他,期待着他的判断。片刻之后,冯永谦缓缓地说道:“没有什么味道,就是有一点儿土腥味。”经过实验室的化验分析,这些液体中确实含有微量的乙醇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当时辽代人的酿酒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还与契丹民族喜欢饮酒的习惯相互印证。同时,这壶跨越了千年的老酒也成为了现代人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和密码。

辽代水晶项链·辽宁的叶茂台七号墓出土

在叶茂台辽墓群的深入挖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位60岁老妇人的随葬品之奢华,令人叹为观止。老妇人身着的华服、头戴的冠帻、脚穿的软靴,无一不是精工细作、价值连城的极品文物。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墓葬中还清理出了两幅珍贵的古画,它们分别是《山林对弈图》与《竹枝双兔图》。

《山林对弈图》,虽为辽代佚名之作,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藏。此画以绢本设色,纵长106.5厘米,横宽54厘米,生动描绘了深山之中的松林楼阁与隐士生活。画面上部,山岭重叠,峰峦峭拔,主峰突兀直立,云海茫茫,仿佛仙境一般。远处数峰青翠欲滴,占据了画面的主体位置,给人以无限遐想。

主峰前,两个断崖相对而立,宛如天然的门阙;近处山顶,茂松挺拔,而最下方则是两个山岩,岩脚浸于溪水之中,形如二虎暴啸,守护着山门。主峰之左,又有一层与之对立的山峰,其间形成了幽深的峡谷。主峰之后,耸立的山峦在炯云之中若隐若现,更添一份神秘。中部院区,松杉茂密,庙堂深锁,仿佛与世隔绝;山坡上,松树成林,山谷之中,楼阁殿廓隐约可见,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林画卷。

画的左上角,两层楼廓依山而建,楼前平坡曲栏,岩坪上两人对坐弈棋,一童子侍立一旁;山门外,曲廊相通,画面下部溪水如镜,巨崖横出,屋宇半掩,别有一番韵味。路途之中,三人缓步前行,一人高冠策杖,或为不速之客;后一童子肩负长琴,一童子负酒葫芦,更添一份生活气息。

而《竹枝双兔图》,则是叶茂台辽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国宝”级卷轴画。此画以郊野一角为题材,麻雀栖于竹枝之上,蒲公英、地黄、白头翁等花卉竞相绽放,一对灰兔或低头啃食草叶,或抬头细嗅微风,画面自然清新,充满了生活情趣。作为辽墓中首次发现的卷轴画之一,《竹枝双兔图》不仅展现了辽代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我国花鸟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为同类画作的鉴定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这两幅古画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原与契丹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瑰宝,更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叶茂台辽墓

辽代契丹贵族家族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宁法库叶茂台镇西北山冈南坡。共发掘20余座墓,以1974年发掘的7号墓最为重要。该墓为大型穹窿顶砖室墓,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全长16.7米。前室绘有6幅契丹人物的壁画,主室置浮雕彩绘的石棺,外为施勾栏须弥座歇山顶三开间的小木作棺床小帐。墓主为一老年女性,身着多层精美的丝织袍衫和裙裳,佩戴水晶、琥珀、玛瑙串饰,上覆刻金山龙纹尸衾。小帐内东西壁悬挂两轴绢画,分别为《山弈约图》、《竹雀双兔图》。随葬品有瓷器、漆器、金银器、玉器等300余件。另一大墓据墓志知墓主为天祚帝时的北府宰相萧义,故此推测该地可能是辽代皇后萧氏的家族墓茔。

考古现场在线
直击国内考古一线现场,与您分享考古发现,探索历史文化。了解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物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