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阻抗为什么默认50om?

文摘   科技   2024-10-08 19:00   浙江  

50Ω并非是一个特殊的特征阻抗,之所以现在大多默认使用该特征阻抗值,主要是因为其历史原因:它在20世纪30年代应用非常广泛。

当时随着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性能传输线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它的主要应用是将信号从效率不高的产生器以最低损耗传到无线电天线上

由于同轴电缆的损耗与电缆的内导体、外导体(屏蔽层)的串联电阻(Rdc)除以特征阻抗(Z0)的值成正比,如果电缆的外径已经确定(最大值),那么适当选取电缆的内径就能产生合适的阻抗。

我们知道:损耗P = Iac*Iac *Rdc,其中Iac与特征阻抗大小成反比(Iac = U/Z0),Rdc与内外径导体电阻相关,Z0也与内外径的粗细相关(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的结构相关),所以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径才能达到一个最小的损耗。

1. 如果内径选得很大,电阻(Rdc)就会降低,特征阻抗(Z0)也会降低,导致衰减很大。

2. 很小的内径会使电阻(Rdc)变得很大,导致衰减增大。

3. 所以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内径值,使得衰减最低。这个值对应的特征阻抗就是50Ω。

所以在90年前的同轴线缆,选取特征阻抗是50Ω的原因是为了:使衰减降至最低。

这个选择标准后来成为提高无线电和雷达效率的一个准则,同时这样的电缆也很容易制造。

如此,更多的系统采用这个特征阻抗是为了提高兼容性,如果所有的系统都匹配到标准的50Ω,它们之间的反射就会变得很小,信号质量就会变得很好。

那么对于FR4 PCB板来说,当线宽是介质厚度的2倍时,可以制造出50Ω左右的特征阻抗的微带线。

在高速数字系统中,确定整个系统最佳特征阻抗的选项有很多种:间距相同时,采用的特征阻抗越高,串扰就越严重,而高特征阻抗的连接器/线缆更容易制造,从而价格较低。

特征阻抗越低,串扰越小,对连接器、元件和过孔引起的试验累加就越不敏感,但其功率损耗也就越高。

如下表所示。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权衡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在大多数系统中,50Ω是个很好的折中方案。

但是一般来说,每个系统对于最佳特征阻抗的选择都有自己的权衡,通常这个值并不是唯一的。只要整个系统采用的特征阻抗都一致,那么精确值的选择并不重要。除非系统的驱动能力很强,否则一般都采用50Ω。

举个栗子:如果对时序非常重要的系统中,选择28Ω的低阻抗可以减小时延累加的影响,而生产低阻抗传输线,要求导线的宽度要足够宽。

那么,有没有什么特征阻抗是真正特殊的呢?

还真有。那就是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阻抗,它与两个基本常数相关:自由空间的磁导率和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Z0 = \sqrt{μ0/ε0}

= 120π 

= 376.99 

≈ 377Ω

这个自由空间的特征阻抗非常重要,当天线的阻抗与自由空间的特征阻抗(377Ω)相匹配时,天线的辐射量是最优的。

所以377Ω特征阻抗值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其它阻抗都可以是任意的。PCB走线的特征阻抗也可以任意,只是受到可制造性的限制。

欢迎点“赞”“关注”“在看”,谢谢~

牧神园地
硬件基础技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