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写心】老街老虎灶||朱宝树

文摘   文化   2024-12-11 00:01   江苏  


作者:朱宝树

闲人写心 (镜头定格时代 键盘闪存思想图文留住记忆 感悟朋友分享)老虎灶,五六十年前老家老街,专为大家小户送热水、送温暖的开水房,如今博物馆也难觅它的模样。尽管老虎灶早已从人们视野里消失,但它曾经为老街人民的奉献,帮助人们送暖驱寒的过往,就像老家乡亲、老街邻里、父母长辈对我们关心关爱一样,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 题记                                    

这是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行当,这是60岁以下朋友难得一见的“灶炉”,这是七八十岁老人才熟悉的“生意”,这是流传数百年的“手艺”,它就是我老家岔河老街六七十年代我所见过的专门烧水卖钱的“老虎灶”开水房。记忆中老街早年只有两家“老虎灶”,一家是紧挨着老岔小大门北边,临街一间门面,姓郭。第二家老虎灶,在百货公司北、红旗旅社东边、二荤馆斜对面,也是一间门面房。这家老虎灶是不是由郭家“集体”而来,已经记不清了。原本觉得这个老虎灶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它就像一个幽灵,时不时在脑海里闪现 ,昨天早晨它又来报到了。吃过早饭,泡杯绿茶,坐在桌前,架起手机,索性把老虎灶从记忆堆里找出来,写成文字,存入电脑,一劳永逸,免得以后再来骚扰。

老虎灶是通过燃烧稻壳、麦芒、柴火,煤炭加热专门用于烧开水的炉灶。老虎灶是由灶板、灶台、炉膛、铸铁水罐、加热桶等构成。灶体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灶台板,是一块70-80厘米宽、1米左右长的木板,架在炉体外边供客人放暖水壶用的。第二部分灶台主体,1米左右宽、1.5米左右长,正中间是一个直径30-40厘米炉口,炉口上面有个铁盖子,铁盖上有个铁环,便于炉勾拨动。八个灌口直径25-30厘米、罐深40-50厘米口小肚子大的铸铁烧水罐,均匀地分布在炉口左右。上面都盖着一个小木盖。第三部分是最里面靠近烟囱部位,放着一口大锅,大锅上面架着一个直径1米多、高50-60厘米圆木桶。两个半圆形盖子盖在上面,这是利用余热加节能利用。

炉灶主体是由砖头砌成的,炉灶高1.2米左右,分灶台、灶膛、进风口也是下灰口。灶台面就是上面讲到的,一般是砖头砌成石灰封面。炉膛用砖头或者耐火砖砌成,炉膛底部是用十几根手指粗,一二米长钢筋焊成的格栅做炉底。炉底距离烧水罐底30-40公分。炉膛通往烟囱是1米多长扁平烟道,经过木桶下面锅底。在炉膛底下,一般都要向地下深挖1米多,砌一个50多厘米宽、1米多高、2米多长的炉底进风通风,当然炉膛燃烧过的草灰碳灰,也从这里出来。这就是老家老街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虎灶。

六七十年代缺粮同样缺草,燃料短缺是全社会的事情,老虎灶烧开水更离不开燃料。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候老虎灶和和很多学校、机关、单位炉灶差不多,然烧的燃料也差不多。回想那些年老虎灶燃烧的东西,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烧稻谷壳子或者麦芒为主。老街东滩米厂,每天稻谷加工成大米运往四面八方,留下堆积如山的稻壳,便走进了机关居民老虎灶锅膛。第二阶段,烧柴火。在学校旁边郭家老虎灶旁边与学校八字门墙之间有块小空地,郭家经常买很多木块树枝堆在那里,那就是老虎灶的粮食。第三阶段就是烧煤炭了。无论是用什么作为燃料,炉膛好像都差不多,流程也都是一样。烧老虎灶的人,手戴一双厚手套,把燃料从上面老虎口填进去,用一个炉铲炉叉伸进炉膛搅拨均匀,不停地加料。时在时离开灶台,拿一个一二米长的铁炉勾,探身灶台板下出灰口,一下一下勾透炉底,把灰弄下来,让炉膛进气更通畅,燃烧更充分。烧老虎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来人打水了,站炉老板,左手拿着注口(漏斗)把下斗放到水瓶口里,右手握着铁舀子,小心翼翼地一舀子一舀子往水注口里倒,不能急也不能慢,急了水溢出来,慢了耽误时间。水瓶充满了,开水罐子里水舀完了,又要一舀子一舀子把大木桶里温水往罐子里面舀。还要不时地看看炉膛里的火,一会拨拨,一会搅搅,一会儿加点柴,一会添点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不停地烧、不停地舀……

现在电水壶、保温壶、热水器、电饭煲、热水龙头等家家都有,想要冷水有冷水,想要热水有热水。可在五六十年前那个缺米少柴年代,寒冬腊月遇到连连雨雪,农村柴草没办法上街,居民柴草烧光燎尽时有发生。我小时候就遇到过连续极寒雨雪天,为了维持一天烧两顿希饭,母亲把全家床铺垫的稻草几乎抽光了,把破旧木凳子也烧完了,连锅膛口地面沾有草沫子的灰土都填到锅膛里烧了,真得就差把腿伸进灶膛里了。你们说那个时候还能在家烧热水?

老虎灶离我家百来米,在那个缺粮缺草极其艰难的日子里,欣慰的是,每天能从老虎灶打点水回家,早上、晚上能洗个热水脸。最让我难忘的是在连连雨雪,天寒地冻冰的日子。母亲总会从老虎灶提前打一瓶水回家。我们放学,母亲看着我们双手冻得像紫萝卜一样,会从早已准备好的暖水壶里倒出一点热水 ,参进很多凉水(太热会烫伤手),拉着我们到水盆边,不停提醒慢慢地把手放到水里,温一会儿,手有了点知觉。母亲会再从暖水壶里倒一点热水,我们双手慢慢地感觉热乎了,慢慢地……那个温暖,那个幸福,一辈子也忘不掉。

在那个严重缺柴缺草年代,专门烧开水供应全街大家小户的老虎灶,不知道帮助居民解决了多少日常家用热水大问题。当然老虎灶也也是做生意挣钱的,他们也要养家糊口的。说到做生意,我觉得几十年前老虎灶老板,已经有非常强的商业意识。现在消费充值,充10020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在我们老家老街 老虎灶老伴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这种促销方法。好像记得当时提前集中买一毛钱水筹子,会多送四个筹子,一个筹子打一瓶水。平时我们去打开水,是不带钱的,都是从家里拿水筹子去打水。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有1-2个竹壳子暖水壶,如果哪家有三四个,或者有铁皮壳子暖水壶就是“大户人家了”。过去每家暖水壶主要是用于到“老虎灶”打开水的,就像现在每家都有几个5升塑料桶去小区售水机打纯净水一样。

说到老虎灶是烧水卖水的,肯定有朋友会问,那个年代没有自来水,老虎灶水从哪里来的呢?我告诉您,老家是水乡,上有洪泽湖,下有白马湖,浔河穿街而过,南大河傍街而流,河流遍野,水网密布,水非常丰富。那个时候我们家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川流不息的大河水。春秋冬天,河水清澈透底,可以直接饮用。夏天暴雨过后,河水变浑变黄。浑水到家,在木桶里用明矾一沉淀,水又清澈甘甜。居民每家都有一二个大水缸用来储水。一般都是家里有力气的人不定时到河边拎水挑水,保持家中缸满水足。当然以烧水卖水为生的老虎灶也是用河水,夏天也用明矾沉淀。无论哪家老虎灶,也都有几口直接1米以上,高近1米左右的特大水缸。他们靠自己挑抬水肯定不行。当年我们老街有一位专业挑水工,名字好像叫徐学洪。从我有记忆开始直到读书上学参加工作离开老家,他就靠帮人挑水为生。像老虎灶、洗澡堂、还有的学校机关食堂等,他都帮着挑。挑水是按担收费。挑水工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为老虎灶送水,老虎灶一年到头,从早到晚烧着、卖着……

半个世纪前老家老街老虎灶,是极其平常的炉灶,是烧水人家挣钱养家主要家当。然而老虎灶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炉灶。老虎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停不止,不休不息,只为烧开水卖开水,让滚烫的热水,滚滚的热流,贴心的温暖,从老虎灶流向大街小巷、流向千家万户、流向每个家庭盆里杯里,流向每个人身体里,留向老街居民老老少少心坎里……现如今老虎灶已经永远的消失了,但我不会忘记那个年代,不会忘记老街,不会忘记老虎灶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作者简介

朱宝树,银行工作四十载,热爱文字50 年,花甲笔耕不辍。在报刋发表文章近百篇,被《中国金融文库》《中国金融家论商业银行改革》等经济金融专著收编近10篇。在“淮网文学”等平台分享散文游记诗歌等300 余篇。写我心、记我行,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相关作品荐读

添“一勺水”该多好啊

千里赴宴之感念

国宴“打包”与喜宴“剩菜”

爱好文字有点“痴”

老街二荤馆

母亲的芭蕉扇

淮安掼蛋娱京城

粽情粽谊粽到家

老街四桥

老柳嫩枝

致敬 “菊花”园丁

上坟

进京十年

感谢过年

我为母亲庆百寿

.用筷八不要

举手之善 乐迎元旦

年轻人也不容易

红色老街

中秋重登望月楼

老家水清更多鱼

老师,孩子心中的神

红旗旅社

悬湖之畔

生日真的不快乐

苇之轮回

大     哥

孙爱老家“烩粉皮”

杜三爷 杜三娘

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活 动 半 径
年轻爸妈互说“长”好
浔河码头

 走路计步

 年逾花甲更应有童心

  珍惜“今天”

 韭菜热馊粥

花落花开

 我家阳台鸟窝鸟蛋乌鸫鸟

  感恩老家

 又闻母亲菜饭香

老家石板桥

【他乡】芦     花

【他乡】听雨

【他乡】中秋月亮老家最圆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本公号唯一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不再接受个人微信投稿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3.投稿务必原创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喜欢就点个在看
你会更好看哦



清江浦人家
闲煮时光,漫炖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