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玉林
近些日子来,我一直在翻看一本书,到今天为止,才细心地读完了一遍。这本书,就是《运河一抹霞》。她,太美了!不由得不让人惊喜。
这本散文集,让我感叹的,除了赞美外,还有一点就是让我吃了一惊。
随手翻翻,里面的话特能打动人,就连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似的,跟机灵古怪的陪娘姑一样。她,宛如飘动在天边的七彩祥云,把霞光洒向水面,照进我的心里。
每当我拿起书,打开翻看时,首先就是被她印刷的纸张所惊讶。了也不得,这纸张的厚度,这纸张的亮丽光鲜,不就是早前编辑出版的《清江浦画传》的那种用纸。太奢侈了!
定下神,让自己仔细地读起来,你会觉得有一股清新感,似霞光下的一缕风,轻轻飘过。文中的词句,特别地“走心”,有着一种语境。叫人读来轻松、渐渐跟进,随着作者的笔端,一起赏诗词观书法。在读完一篇后,读者如同参观一次书画展,给予人美妙的享受。而串联起这诗词、书法的散文,你能说不是佳作?是上乘之作啊。就像是书中作者称赞荀公的《拟将进酒》那样:“通篇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刻画生动,语言幽默,无一雕琢之迹。”
这句话,真的也是她自己写作的一种风格。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读罢此书,你就感觉到了作者与荀公他们的友谊了。可说是“诗文画印”四君子,作者便是以小楷闻名的女君子。所以,作者自身带有的“霞光”,与墨客骚人们的联袂创作中,无不沾有了他们的豪气、柔情。这两重的智慧合并在一个人身上,她的情感怎能不折服人呢?!
文里的词句,有一个字的,有几个字的,也有长句。读她写的句子,很容易领略到她讲述的意境,读来畅快淋漓。还是引用她称赞荀公那首诗的话,来说她自己的散文。也如同是这样的感觉:“通篇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
我读完首篇后,就感觉随性、走心。如同沐浴过桑拿似的,身心极爽。我读这本散文集,比较“漫游”,看完一篇就要停下来,再漫漫游向她文中的小楷里,欣赏书法,观摩印章。几种艺术的形式,能集中到一篇文里来,我见所未见,能驾驭得了,恐怕作者是第一人了。
作者的出身,是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从小就应该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读完这本散文集,您就会知道,作者是最受外婆喜欢的“四子”。现如今,让人不可思议的,她把摄影作品,从抽象的写意,搞到了“青花味”的境界里。这组《荷塘四季》的作品,很耐人寻味。不信吗?您可以翻看这本书,就在P56页。比之跨界歌王,还精彩。
我退休后,偶然喜欢了文艺。早已不是什么文艺小青年了,是个习作散文的“小白”老头子。从前爱看《小说月报》、《当代》什么的,现在要动手自己写作,真是有种隔行如隔山之感。渴望得到提高自己,写出让人叫好的文章来。
看了这本散文集,我纠结的心扉,找到了打开来的钥匙。除了文集里的篇篇文章,让我受到了“霞光”的照耀,有了点阳刚的苏醒。而第二篇章里,还有一篇叫《感动,久久不能平复》的散文,是讲叙我市的大咖全国著名诗人赵恺前辈,受邀参加颁奖会的往事。文中讲到了:“什么是高品质的文学作品,如何写出高品质的文学作品,读、悟、写、改,几个步骤,哪个都不能马虎。”
这句话里的四个字“读”、“悟”、“写”、“改”,每个字都是试金石,是衡量作品的品质高低的要素。
多读书,是能量的储备。只有吸入了知识,才能写出感受。
多悟,才有可能想出道来。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应。反之,原脱原的生活内容,不等于是文学作品。只有对生活领悟有道的文字,才算是文学作品吧。
多写,当然是必须的笨办法。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功夫”才会烂熟,游刃有余不是。
多改,更是像内科、外科,全科的事情。作品之前完成的稿子,就像是毛坯房,只是有了居住的外壳。而修改,则像是房子装饰一样,处处都要用心去美化,装点出温馨的高雅的环境来。
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读了这本文集,就等于上了大作家的一堂课。使人受益匪浅,纠结不安的心情,也能够明白、坦然了。
读过文集里的一篇篇文字,能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温度。作者与大咖们一起,共同为艺术各自发挥己“特长”,创作出同一幅的作品,那种合作默契,才华横溢的情景,令人羡慕,又令人温暖。而我们也能在文集中,欣赏到大咖们合作创作的作品影像,真的是有眼福啊。
散文中随处可见作者的小楷。她,不仅仅写的是书法,而是印章俱全的艺术作品。作者是根据作品的意境,选用不同花式、不同造形的纸质来书写。最后,再费心思地选用多枚印章盖上,才让读者也跟着她松了口气。
我今年有幸加入了淮安市作家协会,司马老师为此给我写了一副嵌名楹联祝贺。看到微信里的嵌名联,当日作者就特地用小楷书写这句楹联,裱糊好了送我。
在我受宠若惊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到作者的品格高尚,比之她的小楷还美。我只不过是作者主编的“清江浦人家”的热心读者,平时会习作点散文而已。而作者却是我们大家敬重的章主席。她退休前是在政府里做过干部的。可她跟我们平民老百姓在一起,很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干部架子。在她主编下的“清江浦人家”文学微刊,风雨兼程了七年,作品被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同时,〝清江浦人家” 还培养了一批本土的文学爱好者。
读过这本书,我才知道,章主席曾经主政我们清浦区的文化教育这一块。里运河文化长廊里的那座吴公祠,当时就是她主持组识抢救修复的,为清江浦留下了一处历史古迹。而清江大闸南岸桥头的“清江浦”石碑及小广场,也是在她费神尽心的指挥下,得以圆满完工。个中的故事,无不感动人,您若想知道更多,还是自己拿本书看吧,我讲我自己的感受,有点局限性。
美的画,美的书法,美的诗词解读,还有那形态各异的印章,尽在篇篇散文中,我真要还想再读N遍。
98元可拥有两本图文并茂,值得收藏的好书,机会难得。
联系人,吉女士:138 6165 8599
作者简介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友情提示: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