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博士毕业两年,获国家优青!
教育背景与职业发展
科研方向与成果
学术贡献与荣誉
国家优青资助
02
2024年国自然
90后获批国家优青!
根据《中国科学基金》刊登的文章,2012至2017年间,大部分科研人员在34至38岁之间获批优青项目,各学部的年龄中位值约为36岁。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青年人才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获批的优青项目中,不少获资助学者年龄在34周岁以下,这标志着年轻科学家在科研舞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家优青”)的评审结果公布,一批90后青年科学家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创新潜力,成功获批该项目资助。这些年轻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和潜力,成为科研界的新星。以下是对部分获批者的详细介绍,如果有遗漏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
李佳教授201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工学院,2020年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此外,李佳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段镶锋教授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段镶锋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也是湖南大学的特聘教授。李佳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和纳米电子学,以一作/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Electronic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2024年,李佳教授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田野教授201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田野教授的合作导师是江颖教授,江颖教授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轻元素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获得“国家杰青”资助。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弦论、量子场论与数学物理,近5年发表了10篇论文,包括在《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上的第一作者/共一作者文章。2024年,他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03.王一男教授,1992年,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王一男教授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弦论、量子场论与数学物理,近年来关注的物理问题包括超对称量子场论、弦唯象学与物理中的广义对称性等。王一男教授在《高能物理学报》(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和资助。2024年,他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04.陈立教授,1991年,现任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立博士于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于2019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学位后,陈立博士在普林斯顿大学的Lewis-Sigler Institute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20年底,他加入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担任青年研究员。陈立博士的研究以代谢为核心,致力于开发代谢组学及代谢流的新方法,并融合分子生物学、质谱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结合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在人类代谢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取得突破。2024年,他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樊潇帅助理教授201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学士(管理学创新实验班),2020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制设计及拍卖理论、行为运营管理、可持续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樊潇帅教授的学术成果丰硕,已在《Management Science》、《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等管理学顶级和知名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24年,他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黄永财教授于2011年至201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深造,并于2015年至202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巫永睿研究员。黄永财教授在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担任博士后。自2022年12月至今,他回到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为玉米品质调控与遗传改良,黄永财教授在学术界的贡献显著,已在《Nature》、《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顶级和知名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24年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林秋鹏教授201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林秋鹏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精准编辑技术的开发,围绕挖掘精准编辑的核心元件、开发高效安全的精准编辑体系、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农业育种及医疗领域等方面开展工作。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Cell, Nature Biotechnology(四篇), Nature Protocols, Molecular Cel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50。此外,他还申请了PCT国际专利4项,并获批发明专利1项。2024年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
90后“优青”获得者的成长法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要素:
科研成果:这些青年科学家在科研上已取得显著成绩,通常在CN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并在专利、项目等方面有所积累,展现了他们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
导师指导:他们的学术成长往往受益于导师的指导和影响,许多“优青”获得者与导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导师的科研精神和经验对他们的学术选择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研平台:90后“优青”获得者多来自985、211高校或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有助于他们完成高质量的科研工作。
教育背景:他们普遍具有高水平的教育背景,多数曾在985、211高校或海外知名高校接受教育,且不少“优青”获得者选择回到母校任教,母校也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倾斜和支持。这些共同的成长法则揭示了90后“优青”获得者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成功秘诀,也为其他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
【亮点1】全面解析国自然的前世今生
掌握从科学假说到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让你的标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打动评审专家!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标书会被淘汰?是因为立项依据不充分?还是团队配置不合理?课程揭秘申报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教你如何避坑。
立即扫码,开启你的国自然申报成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