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国自然”已成大部分科研人的必然未来,做好准备了吗?

文摘   2024-11-10 16:00   湖南  

01
2021-2024年
国自然基金获批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批准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确实颇具挑战性。据统计,2024年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批准率分别为11.66%和15.54%。有人或许会一眼看上去觉得,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的批准率差距并不大,是否可以推断面上项目的难度与青年基金相仿呢?其实,这种想法有些天真。青年基金通常被视为入门级别的科研资助项目,而申请面上项目的人群中,包含了众多科研领域的顶尖专家。有网友透露,在他们单位获批的面上项目中,院士以及各类科研名家占比高达70%。因此,对于普通科研人员来说,把注意力放在青年基金上已经足够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的四年间,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以及杰出青年基金的批准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些数据反映出科研领域内的内卷现象和压力逐步增大。

1、申报受理数及获批数
根据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的四年间,青年基金的申报受理数从121880增长至149489,增幅达到22.65%,而获批数仅从21072增长至23226,增幅却只有10.22%。与此同时,面上项目的申报受理数从111423增长至177982,增幅高达59.74%,但获批数却仅从19420增长至20758,增幅仅为6.89%。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申请量呈现增长趋势,但获批率的提升却相对缓慢。这也凸显出科研领域竞争激烈,申请者需更加努力提升研究水平和项目质量以应对挑战。

2.获批率
根据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的四年间,各类基金项目的获批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青年基金的获批率从17.29%下降至15.54%,面上项目的获批率从17.43%下降至11.66%,优秀青年基金的获批率从9.22%下降至7.79%,而杰出青年基金的获批率从7.65%下降至7.08%。这些数据反映出科研项目竞争愈发激烈,申请者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提高获批的机会,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

02

“拿不到国自然”已成
大部分科研人的必然未来

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下,对于底子稍显薄弱的学者而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缘分或许已走到尽头。在国自然基金的申请过程中,成功中标的关键因素包括三个要素——本子、底子、圈子。其中,“标书质量”指的是申请书的实质内容,它直接影响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出色的申请书能够吸引目光;“学术底蕴”则如同申请人的学术履历,包含学历背景、科研经历、代表性成果等,是科研者多年积累的实力展现;而“学术圈子”则代表了申请人在学术领域的人际关系、合作伙伴等资源网络。近年来,对于学术底子稍显薄弱的申请人来说,在日益激烈的国自然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变得越发困难,是否感受到这一点呢?

首先,众所周知,标书的写作技巧现已家喻户晓。信息技术时代下,获取科研资源和撰写出高质量标书的能力前所未有地被普及。各种网络上分享的经验、写作攻略以及成功标书模板应有尽有,每个人都了解如何书写出优质的标书。然而,与往日不同的是,这也就意味着在标书质量方面,申请者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拉开优势”演变成了“相互追逐”。每位申请者的标书水准相差无几,至少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在专家评审过程中,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差距。然而,这种标书质量的内卷现象,却使得“学术底蕴”——科研工作者的背景和实力积淀——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对于科研底蕴雄厚的人士来说,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而且在标书撰写方面同样游刃有余。不要以为“地主家的傻儿子”就一定比不过他们,实际上,“科研富二代”们的才华一点也不逊色。你会的,他们同样擅长;而他们擅长的,你未必能胜任。比如,他们可能投入巨资从事类器官培育、单细胞测序、多中心数据分析等研究,你有这样的实力吗?有什么不足,直接投入资金解决就好了,毕竟科研导师们也相当富有。在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基层科研人员该如何竞争呢?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高质量的申请书,但即便是这一点,也很难和他们相抗衡。
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士会发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当评审专家们面对几乎相同质量的申请书时,更加重视申请人的学术积累和科研经历。这正是“底子”开始展现出优势的时候。拥有一流博士学位、顶级实验室经历以及丰富高影响因子论文的申请人,在评审专家眼中自然会更加可靠可信。相比之下,那些学历一般、科研成果有限的申请人,即使申请书写得再出色,也很难从“科二代”、“科三代”等科研富裕家庭手中夺得资助。对于科研“底层”的申请人而言,即使拥有再多的创新思路,也常常受限于资源匮乏之苦。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无法开展高端实验,最终只能在申请书中频繁提及理论假设,却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竞争中,仅有想法是不够的,评审专家更渴望看到可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项目。标书的内卷使得“底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无形中让科研“底层”申请人陷入了一个艰难的恶性循环中....

03
普通科研人路在何方?
如何应对国自然内卷形势?
在当前科研领域,尤其是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基金)的激烈竞争,普通科研人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所谓的“内卷”现象,即同行间为了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使得许多科研人员感到压力山大。那么,普通科研人员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势,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个人定位和目标

首先,科研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长远目标。是追求成为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还是希望在稳定的平台上稳步发展?不同的目标将指导不同的行动策略。

2. 选择合适的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的选择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一个资源丰富、团队强大的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如果条件允许,争取加入这样的平台,可以提高获得资助和实现科研突破的可能性。


3. 平衡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在科研工作中,既要注重成果的质量,也要保证一定的产出数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够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而稳定的产出则有助于维持科研活动的连续性和可见度。


4. 积极拓展合作网络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可以为科研人员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参加学术会议、主动寻求合作、参与大型科研项目,都是拓展合作网络的有效方式。


5. 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应对内卷形势的关键。通过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参与跨学科研究,可以增强个人的竞争力。


6. 考虑“躺平”的理性选择

对于部分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觉得竞争压力过大,选择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工作,如二、三线高校,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这些环境中,可以享受更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7. 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科研人员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科研领域的现实。在面对不公平和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8.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追求科研成就的同时,不要忽视生活的质量和个人的健康。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是长期保持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普通科研人员在面对国自然基金的内卷形势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并保持积极的心态。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只有不断适应和调整,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随着国自然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让自己的申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带来了《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助你在申报路上一臂之力。

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

【亮点1】全面解析国自然的前世今生

从国自然的基本架构到申报流程,一步一步带你了解申请成功的必备条件。让你在短短几分钟内理清整个申报思路,迅速进入状态!



【亮点2】系统的标书写作思路
掌握从科学假说到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让你的标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打动评审专家!



【亮点3】顶尖专家的独家心得
结合来自多位国自然评审专家的指导经验分享,深入理解国自然申请中的“潜规则”。


【亮点4】直击申报背后的核心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标书会被淘汰?是因为立项依据不充分?还是团队配置不合理?课程揭秘申报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教你如何避坑。



课程免费,永久观看名额限时领!
立即扫码,开启你的国自然申报成功之旅!

科奖指南
最前沿的科研资讯,最有料的科研资源,帮你打通科研路上的第—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