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科学家得靠杰青、院士等头衔论资排辈,而不选择能写进教科书、成就感拉满的成果?

文摘   2024-11-23 16:11   湖南  


01

为何科学家得靠杰青、院士等头衔论资排辈


在科研领域,科学家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头衔和荣誉,更是那些能够写进教科书、具有深远影响的成果。然而,现实中为何科学家往往需要依赖于杰青、院士等头衔来论资排辈,而不是单纯依靠科研成果呢?这个问题涉及到科研评价体系、资源分配、科研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1】科研评价体系
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往往强调快速出成果和量化指标,如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这种评价体系倾向于奖励那些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人员,而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研究的领域则不够友好。杰青、院士等头衔成为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们不仅是对科研人员过去成就的认可,也是未来科研资源获取的重要依据。
【2】资源分配
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源是有限的。杰青、院士等头衔往往与科研经费挂钩,有了这些头衔,科研人员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去争取这些能够带来资源的头衔。
【3】科研文化
在科研界,存在着一种论资排辈的文化。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往往与其头衔挂钩,这导致了科研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对头衔的追求。这种文化背景下,科研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得不去争取更高的头衔。
【4】科研起步阶段的困难
对于青年科研人员来说,起步阶段尤为艰难。他们面临着科研经费的紧张、实验平台的缺乏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他们进行长期和深入研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杰青、院士等头衔成为了他们获取资源、改善科研条件的一种手段。
【5】科研成果转化的挑战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杰青、院士等头衔的科研人员往往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这有助于他们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学家依赖于杰青、院士等头衔,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视科研成果,而是因为在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资源分配、科研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这些头衔成为了科研人员获取资源、提升影响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尽管科研人员内心渴望做出能够写进教科书的成果,但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他们不得不面对头衔与资源挂钩的现实。

在科研工作者的世界里,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交织在一起,可能的名垂青史与现实的努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科研工作者若过于纠缠于混圈子、拉关系,将心思全放在行政职务上,往往会对科研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难以取得出色的成果。然而,若完全闭门造车,对窗外事毫不关心,也不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考虑到帽子和经费的紧密联系),不与同行交流,又希望取得“能进教科书”的成就,这样的想法可能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经历反映出当下某种普世意义下的无奈,他们或许怀揣着想要创造传世成就的渴望,但在当今注重论资排辈的科研领域,生存下去可能才是传承火种的必经之路。

02
知乎热议
网友1:
我读博的时候,我导应该就属于你问题里的类型。他之前很佛系,从来不关注奖项帽子,只研究思考问题。而他经常跟我们讲的也是,如果有一个自己命名的什么定理一定很有面子。
但是在我博士毕业的前两年,由于一些原因,我们整个项目组在实验室一直被边缘化,师兄师姐连续几年评职称,明明成果履历都很漂亮,就是被领导压着上不去。没有行政话语权,自然处处不顺意。
没办法,他开始也想有个帽子,他完全是出于希望组里的生存环境改善一些,于是开始申了两年杰青,但前期没任何其他帽子的积累,也没有在圈里social,结果你懂的。
于是现在整个组里还是艰难生存,可能等到两个大老板退休了,整个组里也要被重组了。师兄师姐也是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
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可能名垂青史的永恒成就与绝对论资排辈的短暂一生,我导的经历可能也体现了如今某种普世意义下的无奈——或许很多人心里渴望做出传世成果的火种还在燃烧着小小的火苗,但在帽子为大的当下科研圈,先生存下去才有薪火相传的可能。
网友2:
我导师博士和博后期间的研究成果写进教科书了,名字跟着一起注释上的那种。

还不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受地头蛇打压。出来混要讲背景,要讲势力。

你很会打吗?会打有个屁用。

网友3:
分享一个在世的、进入教科书的但名气不那么大的科学家:唐本忠。
许多有机分子由于其平面的共轭结构使其在稀溶液中发光很强,但在高浓度溶液中或在聚集(纳米粒子、胶束、固体薄膜或粉末)状态下荧光变弱甚至完全消失,这就是聚集导致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ACQ)荧光现象。
2001年,唐本忠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噻咯分子在溶液中几乎不发光,而在聚集状态或固体薄膜下发光大大增强(如图1B)。因为此发光增强是由聚集所导致的,故我们形象地将此现象定义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2002年,唐当选杰青,2009年,唐当选院士,2017年,唐凭借AIE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9年,唐在没有国家奖的情况下,当选院士,唐的发现在化学学部的受认可程度可想而知。
多数院士凭借自己的汗水,评这个奖那个奖,人家确实值这个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但是他们的苦劳确实不值得进入教科书。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及时掌握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申请国自然就必须参考以往中标的申请书。那么我们该如何查询到近年来别人的国基立项项目呢?

必用神器:ZCOOL国自然基金查询系统

功能1:75万国自然立项数据

共计收75万基金项目数据,2023年全学科领域立项数据已更新!


注:平台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互联网络

功能2:AI可视化项目研究

独家更新【AI项目摘要】、【AI项目思路】以及【AI技术路线】3大王炸功能。提供成功项目范例,有助于申请人理解国自然的审评标准和期望更好地构建国自然标书!


功能3:2023最新中标项目,9大维度分析
系统归纳整理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学科研究热度分析】、【研究单位中标情况分析】、【项目负责人中标项目汇总】4大功能,多角度进行中标基金项目数据分析,助您在基金项目申请上“一投必中”


神器免费,永久使用名额限时领!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查询↓↓↓

科奖指南
最前沿的科研资讯,最有料的科研资源,帮你打通科研路上的第—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