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5讲推送

文摘   2024-08-16 13:01   美国  
‍‍
宗萨钦哲仁波切:《入菩萨行论》可能是我们能值遇的最深入、最美好、最系统的修心训练之一。这部论典不只是简单告诉我们如何对治粗烦恼、妄念和焦虑,它还教导我们以更加深刻的见地探究心的本质:为何需要修心,如何修心,以及究竟而言,为何无需修心。菩萨道具有战士的涵义,其目标是与无明作战,不仅是为自己,也为一切受烦恼、染污和无明束缚的众生。菩萨道的精髓是不住轮回,亦不希求涅盘。寂天菩萨系统地教导我们这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的关系。乍听起来好像是有两种真理需要彼此相互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菩萨所有的善巧方便,如布施、持戒、忍辱和精进,都是佛陀教导用来作为一种唤醒和证悟智慧的方法。如果缺乏智慧,所有的善巧方便,甚至是一缘专注或三摩地的修持,都如同在沙漠中以盲导盲。    
         

 

讲座地点:印度普纳
主讲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讲座时间:2014年2月
讲座内容:
一、讲座开篇
   仁波切欢迎所有对菩萨道和古印度智慧传统感兴趣的人士。
   他提醒听众调整发心,以菩提心为正确发心来聆听教言。
   仁波切强调追随法道的目的是脱离迷妄,从迷妄中解脱即是涅槃。
   他解释迷妄并非指某种邪恶力量或存在,而是指被误解的想法、错误的习性,例如将无常视为恒常、将苦视为乐、将无自性的事物视为具有真实存在的本体。
二、菩提心的定义
   仁波切强调菩提心并非超自然或神秘的事物,而是指调伏我们当下拥有的这颗平常之心。
   他将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两种:
       世俗菩提心: 通过造作、有意的作为来生起,例如亲近善知识、阅读教文、修持慈悲等。    
       胜义菩提心: 通过积累福德、清净染污,并最终通过禅修来证得。
三、世俗菩提心的修持方法
   仁波切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世俗菩提心:
       亲近善知识: 与有智慧和慈悲的人交往,学习他们的品质。
       阅读教文: 获得正确的信息,学习慈悲、布施、忍辱、持戒等教法。
       强迫自己: 努力去喜欢、享受慈悲等善行,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学习欣赏慈悲的人: 学习圣雄甘地、尼尔森·曼德拉等伟人的事迹,并效仿他们的行为。
       听闻教法: 学习关于大众利益、生态、拯救地球、素食等教法。
       实际造作: 将世俗行为与菩提心相结合,例如喝杯茶时发愿为解脱一切有情而努力。
       持续不断: 随时随地修持菩提心,不要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四、胜义菩提心的修持方法
   仁波切强调胜义菩提心的修持需要通过禅修来实现,这是一种没有造作、刻意而为或仪式的状态。
   他分享了自己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例子,说明真正的禅修是“什么都不做”,但又时刻都在工作。
   仁波切鼓励听众学习第九品关于空性的部分,以理解有情众生数量、解脱所需时间等并非绝对,从而克服灰心丧气的心态。    
五、问答环节
   仁波切解答了听众关于发愿方面的疑问,鼓励初学者通过训练自己发愿来培养菩提心,并相信这是有情众生具有福报的体现。
六、讲座结语
   仁波切再次强调菩提心的利益,并以《入菩萨行论》第一品结尾的偈颂作为结束,表达了对作者寂天菩萨以及所有菩萨的顶礼和皈依。
七、讲座总结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菩提心的概念、利益以及修持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经验,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八、补充说明
   仁波切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入菩萨行论》中看似重复的偈颂,实际上每一偈都有着不同的信息,需要深入理解。
   他鼓励听众以批判性的方式进行佛学学习,并重视实修的重要性。
   仁波切分享了自己从理论学习到实修体验的转变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常青树感动心空
全球价值链、环境经济综合核算、ESG、数字化、内观正念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