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4讲推送

文摘   2024-08-13 07:38   美国  
宗萨钦哲仁波切:《入菩萨行论》可能是我们能值遇的最深入、最美好、最系统的修心训练之一。这部论典不只是简单告诉我们如何对治粗烦恼、妄念和焦虑,它还教导我们以更加深刻的见地探究心的本质:为何需要修心,如何修心,以及究竟而言,为何无需修心。菩萨道具有战士的涵义,其目标是与无明作战,不仅是为自己,也为一切受烦恼、染污和无明束缚的众生。菩萨道的精髓是不住轮回,亦不希求涅盘。寂天菩萨系统地教导我们这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的关系。乍听起来好像是有两种真理需要彼此相互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菩萨所有的善巧方便,如布施、持戒、忍辱和精进,都是佛陀教导用来作为一种唤醒和证悟智慧的方法。如果缺乏智慧,所有的善巧方便,甚至是一缘专注或三摩地的修持,都如同在沙漠中以盲导盲。           

 

讲座地点:印度普纳
主讲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讲座时间:2014年2月 
讲座内容:
讲座概述:
本次讲座主要探讨了菩提心的利益和重要性,以及它与智慧的结合。讲座中强调了菩提心不仅是慈悲,还包括对空性的理解。
讲座重点:
 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希望一切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并达到解脱之乐的愿望。
 菩提心的利益:
     无尽的功德和果报。
     是所有美德中最伟大的。
     比供养诸佛还要强大。
     使菩萨拥有无量的因缘和强大的力量。
 菩提心的要素:    
     智慧: 对空性的理解,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慈悲: 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和希望他们获得解脱的愿望。
 菩提心的实践:
     发愿: 真诚地发愿解脱一切众生。
     行动: 将发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益众生。
 菩提心的误区:
     将菩提心仅仅理解为同情。
     认为菩提心是一种结果,而非一个持续的过程。
 菩提心的力量:
     可以克服消极力量、唯物主义和分心的影响。
     使修行变得更加容易和愉悦。
讲座中的例子:
 无著的母亲为了利益大乘佛法而放弃僧侣身份,并生下无著和世亲两位伟大的佛教大师。
 佛陀用母亲梦见孩子被河水冲走的故事来比喻菩萨的修行过程。
 佛陀用第十地菩萨的修行时间来比喻时间的相对性。
讲座结语: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它将慈悲和智慧相结合,为菩萨的修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通过发愿和行动,菩萨可以利益众生,最终实现圆满的佛果。
讲座问答:
 问题:佛性是否等同于空性?
 回答:可以这么说,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
 问题:如何区分“我”和“我的心”?
 回答: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菩提心上,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消极的念头和行为。
讲座建议:
 访问印度普纳这座爱乐之城,了解大乘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参观奥修社区和奥修书店,了解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观点。
 
注释1 龙树
龙树是大乘佛教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佛教哲学和宗教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空性”和“中道”思想至今仍然是佛教的核心内容。
梵文名:Nāgārjuna
生卒年代:约2世纪
身份: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
主要著作    
·中论:阐述了“空性”的哲学思想,是中观学派的核心著作。
·十二门论:解释了十二因缘,说明了“无我”的道理。
·七十空性论:进一步阐述了空性的概念。
主要思想
·空性: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此是空性的。
·中道: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而是要认识到一切现象的相对性和相互依存性。
·二谛:一切现象都有“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个层面,世俗谛是指事物的相对存在,胜义谛是指事物的空性本质。
影响
·龙树菩萨的思想对大乘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观学派成为大乘佛教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
·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禅宗、天台宗等佛教宗派。
·他的思想对印度哲学和逻辑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龙树菩萨的传说
·他曾获得龙宫中的佛教经典。
·他曾获得过佛陀的加持。
·他最后在雪山中圆寂。
龙树菩萨在中国的影响
·龙树菩萨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佛教哲学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许多佛教大师都研究过龙树菩萨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龙树菩萨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和哲学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2月称
月称论师是中观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佛教哲学和宗教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空性”和“缘起”思想至今仍然是佛教的核心内容。
梵文名:Candrakīrti
生卒年代:约7世纪
身份: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重要人物
主要著作
·入中论:阐述了龙树菩萨的《中论》思想,是中观学派的重要著作。
·显句论:解释了龙树菩萨的《七十空性论》。
·中观论疏:对龙树菩萨的《中论》进行注释和解释。
主要思想
·空性: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此是空性的。
·缘起: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中道: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而是要认识到一切现象的相对性和相互依存性。
影响
·月称论师的思想对印度和中亚的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对藏传佛教的中观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日本佛教的日莲宗也产生了影响。    
月称论师在中国的影响
·月称论师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佛教哲学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许多佛教大师都研究过月称论师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月称论师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和哲学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3 无著
无著菩萨是瑜伽行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佛教哲学和宗教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阿赖耶识”和“瑜伽修行”思想至今仍然是佛教的核心内容。
梵文名:Asaṅga
生卒年代:约4-5世纪
身份: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
主要著作
·瑜伽师地论:阐述了瑜伽行派的修行方法和理论体系,是瑜伽行派的核心著作。
·大乘庄严经论:对《大乘庄严经》进行注释和解释。
·摄大乘论:阐述了大乘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主要思想
·阿赖耶识: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潜在的佛性,称为“阿赖耶识”,它是所有现象的根源。
·三自性:认为一切现象都有“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三个层面。    
·瑜伽修行:通过瑜伽修行,可以逐渐消除烦恼,开发阿赖耶识中的佛性,最终实现成佛。
影响
·无著菩萨的思想对印度和中亚的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对藏传佛教的唯识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日本佛教的真言宗也产生了影响。
无著菩萨在中国的影响
·无著菩萨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佛教哲学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许多佛教大师都研究过无著菩萨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无著菩萨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和哲学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4 世亲
世亲菩萨是瑜伽行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佛教哲学和宗教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唯识”和“种子”思想至今仍然是佛教的核心内容。
梵文名:Vasubandhu
生卒年代:约4-5世纪
身份: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人物
主要著作
·唯识三十颂:阐述了瑜伽行派的唯识思想,是唯识学派的核心著作。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对大乘佛教的阿毗达磨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解释。
·大乘成业论:阐述了大乘佛教的业报理论。
·大乘五蕴论:对大乘佛教的五蕴进行了系统解释。    
主要思想
·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识所变现,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种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种子是心识的潜在功能。
·八识:认为心识分为八种,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影响
·世亲菩萨的思想对印度和中亚的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对藏传佛教的唯识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日本佛教的真言宗也产生了影响。
世亲菩萨与中国
·世亲菩萨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佛教哲学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许多佛教大师都研究过世亲菩萨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世亲菩萨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和哲学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常青树感动心空
全球价值链、环境经济综合核算、ESG、数字化、内观正念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