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盆腔术后发病率较高,通过小课堂学习了解如何做到有效预防血栓,降低发病率。
本期主题:栓不住,动起来——静脉血栓的预防。2024年12月27日10:00,我们邀请了西院手术室的王天娇老师,在西院门诊三楼胎心监护室等候区为大家讲解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内容。授课过程中老师耐心讲解,与听众们深入互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受到一致好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Q1:静脉血栓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形成机制:静脉壁损伤、血脉淤滞、血液高凝状态
Q2: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临床表现:
1.DVT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肢体疼痛、肢体肿胀、充血、皮肤湿疹、局部压痛和功能障碍,但是有症状者的比例仅仅占30%。
2.DVT发生时间术后3~5天是血栓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期;
3.DVT的发病部位血栓部位为小腿肌间静脉、腓静脉或胫后静脉,左侧DVT的发生率应高于右侧。
临床特征: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安、呼吸急促、晕厥、血氧饱和度下降。但并非所有都存在这些临床典型症状。
Q3:静脉血栓的诊断
Q4:静脉血栓的治疗
Q5: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术前:
·筛选高危患者
·术前宣教
·预防血液浓缩
·术前应用抗血栓药物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术中:基础预防——护理方面
预防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并采取保暖措施,如加温输液、使用保暖床垫等。
下肢肿胀疼痛观察
控制气腹压力。建议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应缓慢建立气腹,避免因腹部压力骤然增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根据手术情况随时调整气腹压力,维持最佳气腹状态,以减少静脉血流淤滞。
合适体位
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下肢静脉,对于估计手术时间超过2h以上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床应取头低15度,加速静脉回流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基础预防——医疗方面
控制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大于1小时会增加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手术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手术时间每增加30min或60min,风险会增加1.6倍或2.8倍。
合适手术方式
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与微创手术患者相比,风险更大。
麻醉因素
麻醉时间与术后VT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麻醉时间大于3.5小时,术后VTE风险则显著增加,全身麻醉VTE发生风险较椎管内或硬膜外麻醉更高。
术后:
1. 术后尽早开始做预防血栓形成的保健操
2. 加强术后饮食
3. 疼痛和心理
4. 对高危患者术后严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审核:季晓云、徐芸菲
撰稿:王天娇
编辑:黄柯佳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一妇婴护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