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能广为人知,他的功劳总是被忽略

文摘   2024-11-07 20:37   北京  



作者:马布斯

自由编剧作者,乐迷,HIFI耳机发烧友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接到一通来自伦敦的长途电话。话筒另一边是大卫·海曼,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制片人。他询问威廉姆斯是否有兴趣为系列首部作品的预告片写一段音乐。当时威廉姆斯还未读过原著,但还是答应了。


当天晚上,威廉姆斯外出晚餐。饭后回到家,他就写出了一首曲子。海曼听后,激动且笃定地说,这就是电影需要的主题音乐。威廉姆斯也由此正式成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配乐。


约翰·威廉姆斯


这首“预告片曲子”就是著名的哈利波特主题——Hedwig’s Theme。威廉姆斯的灵感来源是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糖果仙子之舞》,其中钢片琴清脆灵动的乐音与舞剧的童话内核水乳交融。威廉姆斯遂以钢片琴为核心写出了Hedwig’s Theme的第一主题。玲珑的琴音奏出神秘梦幻的旋律,仿佛孩子暗夜中的梦境。随后管弦乐团加入,数次重复第一主题,闪亮的铜管引领乐曲氛围不断上扬,走向热烈激昂。中段出现的第二主题用短线条的弦乐奏出更滑稽的旋律,轻灵跃动的节奏勾勒出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日常氛围。



此后,威廉姆斯又在Harry’s Wondrous World一曲中写出影片的第三音乐主题。这段以弦乐为核心的旋律明朗开扬,恢宏饱满,高潮处的铜管高音如夏日艳阳般极尽灿烂。魔法师飞上晴空、不断高升的场景随音乐浮现眼前。



威廉姆斯用上述三段音乐主题,捕捉到哈利波特魔法宇宙中的童真悦乐、绚烂幻想、无垠翱翔。他沿袭了自己在《星球大战》《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等名作中驾轻就熟的浪漫主义古典管弦乐,再次写出了电影史上最为人熟知的配乐之一。日后人们只要听到Hedwig’s Theme的旋律,脑中就会投射出哈利波特的形象。



三段音乐主题也成为统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配乐的三大 “主导动机”,即与特定人物和元素绑定的标签式音乐动机。如Hedwig’s Theme的钢片琴旋律即成为哈利波特的音乐动机,第二主题的滑稽旋律多指向罗恩、隆巴顿及其他喜剧性角色。更具规模感和跃动性的第三主题经常在涉及飞翔的动作场景中出现,如《魔法石》中的魁地奇比赛配乐即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


“主导动机”思路最初在19世纪末期由瓦格纳在歌剧中发扬光大,后来在20世纪由马克斯·斯坦纳和康戈尔德引入电影配乐。它最显著的优点正是将特定旋律与剧中特定元素绑定关联。如此一来,作曲家便可在主导动机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奏,既能配合故事和人物的发展,又能维持配乐的贯穿统一,更能用音乐暗示人物与场景之间的潜在联系。


主导动机与影片元素之间的紧密关联也决定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音乐贯穿性。威廉姆斯在前三部电影中创作的音乐主题贯穿了八部电影,之后的每一位哈利波特配乐,都要决定是维持还是打破威廉姆斯奠定的绑定关系。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循着威廉姆斯画出的轨迹前行。



《魔法石》中伏地魔的音乐主题即体现出“主导动机”的前后贯穿性。它首先在Diagon Alley一曲的尾段短暂出现。在初始轻盈的管弦乐后,压抑的人声合唱隐约浮现,将调性引向黑暗。在脚步声般的拨弦中,人声合唱的压迫感逐步增强,潜伏四周的危机揭开面纱。片中的Diagon Alley场景重在展现哈利购买魔法学习用具的新鲜感,伏地魔的信息仅有简略提及,但威廉姆斯用音乐为之后的威胁埋下伏笔。


伏地魔的动机在The Face of Voldemort一曲中进一步发展。依旧是脚步声般的拨弦,但轮廓更为鲜明,配合长线条的铜管旋律,营造出黑暗神秘的氛围。数次奏响的铜管重音逐步强化威胁感,如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凝视。随着铜管重音突如其来地尖锐升高,危机爆发,伏地魔现身。Hedwig’s Theme的钢片琴旋律穿插浮现,又快速消失,象征哈利被伏地魔的力量压制吞没。



《魔法石》的配乐主旋律是明亮昂扬的浪漫主义管弦乐,但几首关联伏地魔的曲子均显出二十世纪现代古典乐的反悦耳、无调性特质。这一方面是出于契合角色和场景,另一方面也是在预示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暗黑走向,为第二、三部的音乐发展做出铺垫。



到了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威廉姆斯的时间被《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和《猫鼠游戏》占据,无暇全力投入配乐,因此美国作曲家威廉·罗斯加入进行协助。


罗斯在采访中解释了他和威廉姆斯的分工。威廉姆斯会为《密室》写几段新配乐,但也计划沿用《魔法石》中的部分音乐。罗斯的工作是对《魔法石》音乐进行改编,以达到跟新配乐契合的效果。此外,罗斯还要负责指挥乐团录音。


罗斯声称他没有为《密室》写任何原创音乐,他的署名也是“音乐改编”和指挥。然而创作过程中的细节不为人知。《密室》中是否也包含罗斯的原创配乐?直至今天这依旧是不少人热议的疑案。


威廉罗斯和约翰威廉姆斯


从最终成片看,《密室》的大多数配乐与《魔法石》高度相似,缺乏原创性,然而也有两首新主题令人过耳难忘。Fawkes The Phoenix关联邓布利多的凤凰,曲中充盈着威廉姆斯标志性的慷慨激昂气息。初始长线条弦乐奏出从容开阔的旋律,描摹凤凰在空中的优雅翱翔。中段对应凤凰的动作变化,弦乐音符的长短更叠渐趋细碎。随后不断加重的铜管打破弦乐的节奏,凸显冲击压迫感,展现飞翔途中的危险起伏。尾段钢片琴加入,与交缠融合,暗示哈利将在故事发展中与凤凰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伏地魔的音乐主题在Meeting Tom Riddle中获得新发展。曲子依旧以神秘的拨弦开始,低沉的铜管和弦乐间或奏响,空疏、氛围化的旋律勾勒出环绕四周的黑暗。随后在喑哑的人声中,《魔法石》中的伏地魔主题以铜管重现,起初微弱,后步步加重,及至尾段铜管奏出黑云压城的气势,仿佛伏地魔的狰狞面貌现于眼前。



相比《魔法石》中的伏地魔配乐,本片最显著的变化是在黑暗恐怖中融入悲伤沉厚的抒情性。中段的人声在阴郁中透出悲鸣气息,后段的铜管将恐怖和苍凉同时推到极致。这对应了哈利在《密室》中的内心发展,也对他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破碎的身世、父母的悲剧始终是如影随形的重负,命运的阴影即将侵入他单纯明朗的灵魂。



如果说《魔法石》与《密室》在音乐上是一脉相承,第三部《阿兹卡班的囚徒》则展现出更多元的曲风。步入青春期的哈利内心渐趋复杂,导演阿方索·卡隆也拍出了整个系列最黑暗、最具恐怖片特性的电影。威廉姆斯已经在前两部的伏地魔配乐中铺垫下无调性、反悦耳的现代先锋管弦乐。他顺势将此种曲风在第三部中发扬光大,与影片的黑化趋势完美契合。



Forward To Time Past便是例证。这段音乐配合片中时间旅行段落,威廉姆斯创造性地将钟表走秒声作为乐器,与金属打击乐穿插合奏,打造出片中时间转换器的音乐化身。初段时间走秒声配合细碎的弦乐,奏出湍急的旋律,传递危机将至的焦虑感。中段弦乐减弱,退居背景,节奏也不再规律,只剩走秒声依旧持续,旋律的空疏营造出未知的氛围,凸显出时间旅行的不确定性。铜管和拨弦时而隐约奏响,象征时间回溯过程中隐藏的危险。随着走秒声的消失,所有配器也随之减弱,将乐曲的空疏感和氛围化推到极致,时间旅行仿佛进入了深不可测的黑暗隧道。



The Dementors Converge作为摄魂怪的音乐主题,展现出典型的恐怖片曲风。厚重的铜管和尖锐的弦乐如连续袭来的武器,一次次地切割着听者的神经,鬼魅般的人声合唱摄人心魄。旋律的悦耳性被彻底抛弃,留下的只有不寒而栗、渗入骨髓的气息。



The Werewolf Scene配合片中的狼人段落,在凸显恐怖氛围的同时,也渲染出动作场面的紧张激烈。初始长线条弦乐中穿插铜管,散发出阴郁气息。鼓声的进入开启动作段落,弦乐剧烈提速,管乐大幅加重。此后旋律多次起伏,动作感与氛围化的旋律穿插呈现,阴冷入骨与扣人心弦之感相互渗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度。




威廉姆斯似乎在用《阿兹卡班》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前两部哈利波特配乐走的是《星球大战》路线,就忘了他的代表作还有《大白鲨》。浪漫管弦乐、现代先锋乐、魔法童真、恐怖氛围、动作场面,都是他驾轻就熟的舒适区。然而威廉姆斯在《阿兹卡班》中也勇于求新求变,运用了他此前鲜少涉猎的爵士和古乐。



The Knight Bus一曲搭配片中的双层巴士动作段落。初始的弦乐奏出轻快旋律,随后爵士乐团进入,节奏瞬间加快。除了传统的萨克斯、手风琴、架子鼓外,威廉姆斯还融入了汽笛风琴、汽车喇叭声和数个难以辨识的非常规打击乐器。传统与反传统的乐音合奏出癫狂滑稽的飞速旋律,与双层巴士的疾驰和场景的轻灵幽默气息水乳交融。


阿方索·卡隆直到录音时才听到这首乐曲,威廉姆斯原本担心导演会气得抓头发大骂,但卡隆却很喜欢。两人都认为这是一段“尽显场景精髓的憨傻音乐”。



Double Trouble是片中霍格沃兹欢迎晚宴上的合唱歌曲。威廉姆斯从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获得歌词灵感,因此也运用了莎翁时期的文艺复兴曲风。在直笛、克隆姆管等古乐器的伴奏下,英国古乐合唱团The Dufay Collective唱出了文艺复兴游园会的韵味,尽显霍格沃兹近似英国老牌名校的古典风貌。



在“主导动机”方面,威廉姆斯也根据影片内容做出发展。本片仍以Hedwig’s Theme开头,只是节奏更缓慢,色彩更幽暗。然而纵观全片,Hedwig’s Theme不再是哈利的核心主导动机,取而代之的是A Window to The Past。威廉姆斯再次使用了古乐器,写出了一段颇具爱尔兰民谣韵味的直笛独奏。这是前三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最忧郁抒情的乐段,描摹哈利在《阿兹卡班》中逐渐接近父母死亡真相的过程。曲子中段,随着竖琴的加入,乐曲由独奏转为管弦乐,情感更趋饱满,更多起伏,映射出哈利正在仇恨的阴影中经历着灵魂的搏杀。



A Window To The Past作为《阿兹卡班》中哈利的主导动机,在所有与其身世相关的段落中均有出现。Hedwig’s Theme退居背景,时而交缠显现,又被迅速淹没。那个在钢片琴音中自由翱翔的魔法男孩,已经在直笛独奏中踏入命运的沼泽,在敏感挣扎中开启成长的洗礼。



资料来源:

Diving Deep into the John Williams' Harry Potter Film Scores(Tracking Angle)

William Ross on Adapt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Soundtrack & Cinemascore Archives)

Harry Potter & The Philosopher’s Stone– Soundtrack Review(Zanobard Reviews)

Harry Potter & The Chamber of Secrets– Soundtrack Review(Zanobard Reviews)

Harry Potter &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Soundtrack Review(Zanobard Reviews)



- FIN -


深 焦 艺 文 志 往 期 内 容

二十世纪最博学的大脑,他展示资本主义的末日


当年投资最大的情色片4K修复,整部电影都是未公开镜头

从二战到新冠,他参与了20世纪每个重大历史事件

行为艺术的天花板,重回中国却让人失望


他为什么被怀疑是“天才女友”背后的男人?


这支不愿透露姓名的乐队,蹿红速度让人匪夷所思


Cult片鼻祖,他的疯狂震撼影史上百年


4000倍票房回报的恐怖神片,最原始版本重现

如此诡异恐怖的存在,为何成了粉丝的狂热偶像?


90后眼里的法国现状,尽是辍学、贫穷和暴力



深焦艺文志
一本华语视听文化志,一本当代青年的新精神手册。我们聚焦世界文艺圈的潮起潮落,也关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邀请来自不同文化的作者和嘉宾,分享专业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内容关涉但不限于电影、文学、音乐、动漫、戏剧等形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