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建交60年|“条条道路通巴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法国—《30中国名人谈法国》是怎么回事?

文摘   时事   2024-01-28 01:33   法国  



不久前成立的巴黎F360出版社(F360 Editions)出版的第一本书30中国名人谈法国》的设计与编排工作恰好在法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之际结束,它的纸质版即将在今年二月底、三月初位于巴黎市中心拉丁区的巴黎Espace F360空间实体书店开张时正式上市发行。

在时间上,也许这是一个巧合。

但可以肯定是:《30中国名人谈法国》一书记录的30个中国名人与法国和法国文化相遇的故事,其实也构成了对60年法中关系的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见证……

本文为《30中国名人谈法国》一书的策划与编辑者儒思忧为该书写的引论(上篇)。


作者 |儒思忧© 法兰西360


“中国名人谈法国”是已故马克·保罗(Marc PAUL)先生在十年前创办的“Cap33 Web TV/航向法国网络视频”项目的一个视频专访系列。在这一项目存在的三年半期间,曾对过往巴黎的30位不同领域的中国名人进行了视频采访,积累了丰富独特的关于中国名人们接触、发现与了解法国和法国文化的一手见证素材。

本书收录了这30个巴黎视频专访的文字记录稿,以一种更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名人谈法国”的初衷与成果,无疑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

为了帮助读者朋友更好地理解把这些访谈结集成书的意义,似乎有必要对“中国名人谈法国”这组巴黎视频专访的来龙去脉作一番简单“交代”……


初衷与提问内容设计

“中国名人谈法国”的最初设想是通过各位受访“中国名人”的个人故事,向年龄、地域、出身、学历及职业背景均不相同的网友展示接触、发现与了解法国和法国文化的种种可能性,并以此帮助人们摆脱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式的成见/cliché(如“浪漫”等等),从多元角度认识法国。

“中国名人谈法国”视频专访从一开始便确立了一个原则,即只请名人们从个人经历与体验角度讲述他们和法国及法国文化的关系;每个受访者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都基本相同,偶尔会根据受访名人的专长领域增加一个问题或对共同问题略作调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受访者的回答,特别是从不同领域的名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中,证实某种“殊途同归”或个人对法国感受的“多样性”的现实存在。


吴建民大使接受采访拍摄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每个问题的设计还特别考虑到了不受时效影响,如同法语所说的,它们都是一些“intemporel/无时间的、超越时间的”问题;这便使得受访者虽然是在十年前接受的采访,但他们的回答却至今、甚至在未来还将继续有效,使人读来仍有“新鲜感”;而当初的这一考虑也使得今天我们将这30个专访的记录稿整理成书结集出版不仅成为可能,而且还能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找到新的“粉丝”,启发另一批法国和法国文化的爱好者。

访谈内容大致由1012个主要问题构成,其中包括:

—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法国和法国文化的?是通过什么方式?

—法国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您第一次来到法国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对您来说,法国意味着什么?

您最欣赏的法国作家/艺术家/诗人(或其它专业人士)是谁?

在您看来,一位法国作家/艺术家/诗人(或其它专业人士)和一位中国作家/艺术家/诗人(或其它专业人士)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您怎么看待法国人的浪漫

在您看来,什么是法式生活艺术,它应包括哪些主要元素?

—您觉得法国人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最大缺点又是什么?

—您认为法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国应当向法国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又是什么?

—对您个人影响最大的法国书籍有哪些?

您记不记得一句曾给您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法国名人的名言?

透过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试图了解的,是受访者和法国的“个性化”关系,例如从什么时候听说或关注法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机遇或方式触发对法国的兴趣,以及对法国的基本感受与看法;而访谈的最终目的,是使视频观众或文字读者能够从不同名人不同的亲身经历中获得启示或教益。


三大风格特征

中国名人谈法国这组视频专访在(现已不复存在的)cap33.com网站上推出后,虽然没有引来天文数字般的流量,但却也在巴黎中文网络媒体景观中引入一道全新的风景,以其独特的内容和与众不同的视角,引起了不少关注,并且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

简单归纳起来,这一“特殊风格”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

第一,提问内容设计的“中性”和“无时效性”,也就是说,只要求受访者回答一些有关他个人与法国文化关系的问题,不涉及任何可能给受访者造成意外麻烦的“敏感”话题。

所谓“无时效性”,也就是当年所提的问题,在10年、甚至在30年或50年后,人们依然可以提出相同的问题;例如:受访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接触法国和法国文化”这一问题,可以向受访人在20305060,甚至80岁时提出,其答案原则上应该是相同的;

“哪些法国书籍留下的印象最深”、“法国意味着什么?”或“您第一次来到法国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等问题也属于同样的性质。

而之所以强调提问的“中性”和“无时效性”,一是因为考虑到中国社会当下的状况和某种严酷性,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给受访者带来麻烦……这是我们坚守的一个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得访谈具有某种“普世()性,可以对尽可能多的人带来教益或参考价值……


Damien LORINET(路达明)主持采访莫言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第二,由一名会说中文的法国年轻人主持访谈,直接用汉语向受访者提问。

作这一设计安排最初是想给受访的中国名人一个“惊喜”:在巴黎接受法国人用中文采访的惊喜,同时产生某种“随乡入俗(由法国人主持采访)”和“他乡遇知音(用熟悉的中文)”的效果,也在另一个层面暗合了法中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与交流的“双向性”:不仅被采访的中国名人们大多很早就被法国文化所吸引,而且在法国,同样也有年轻人向往中国文化,甚至能用比较熟练的汉语与中国名人交流……

最初几期采访节目上线传播后,产生了一个不曾预想的效应:中国名人谈法国成了吸引法国高校中文系最优秀学生实习和展现汉语能力的一个最“热门”的场所。

第三,“波拿巴特咖啡馆”作为拍摄基地

虽然不少名人专访的拍摄地点不同,其中不少是在受访者活动场所附近,但中国名人谈法国后来慢慢有了比较固定的拍摄场所:巴黎六区的“波拿巴特咖啡馆(Café Le Bonaparte)”渐渐成了这组视频专访的特征元素之一。

“波拿巴特咖啡馆”位于圣日尔曼普莱广场(Saint-Germain-des-Prés),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这儿值得交代几句。

如今,当人们一提起巴黎六区圣日尔曼德普莱,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被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当成写作间与会客室的两家咖啡馆:花神(Café de Flore)”双偶咖啡馆(Les Deux Magots)

但事实上,仅隔圣日尔曼德普莱广场与它们遥遥相对的波拿巴特是一家更值得人们流连和关注的咖啡馆。


波拿巴特咖啡馆(Café Le Bonaparte)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因为,首先,波拿巴特咖啡馆的地理位置比花神双偶咖啡馆更为优越:它的露天咖啡座面积大﹑日照时间长,不仅闹中取静,不受圣日尔曼大道(Bd Saint-Germain)密集的车流的骚扰影响,而且从那儿可以环顾整个圣日尔曼德普莱广场和教堂,欣赏体验某种独一无二的景观。

它是曾长期住在这一街区的著名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生前最喜欢的咖啡馆。已故著名歌星甘斯布尔(Serge Gainsbourg)生前也曾经常光顾这儿。直至今日,还依然是居住在这一街区的电影导演﹑明星﹑作家﹑艺术家们经常来喝一杯的地方......

而且,一般人都不知道的是,波拿巴特咖啡馆所在的那栋楼曾是法国著名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存在与虚无》(L'être et le néant)的作者萨特(Jean-Paul SARTRE)的故居。

正因为这个原因,波拿巴特咖啡馆临广场一面的那条街的街名就叫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街”(Rue Guillaume APOLLINAIRE);而且在街对面教堂旁的小花园里,有一座毕加索创作的阿波利奈尔头像雕塑。

哲学家让-保尔·萨特从1947年至六十年代初曾住在波拿巴特咖啡馆所在楼的五楼;他的套房朝向圣日尔曼德普莱广场一侧,正好与双偶咖啡馆遥遥相对。


波拿巴特咖啡馆(Café Le Bonaparte)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我们把波拿巴特咖啡馆作为拍摄地点,不仅仅是由于它的显赫名声,而更是因为我当时作为“萨特的邻居”,就住在这家咖啡馆的楼上,与咖啡馆的经理和伙计都很熟。我一度曾把波拿巴特咖啡馆 当作我家客厅的自然延伸:凡有被我看作是文化人的朋友来巴黎看我,我一般都要带到波拿巴特咖啡馆里去招待。

曾在波拿巴特咖啡馆接受专访拍摄的中国名人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著名作家苏晓康、余华﹑已故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由熹﹑著名诗人树才﹑严力,等等;

此外,我们还曾在这个萨特故居的楼下拍摄了一组非常有意义的萨特哲学介绍节目,由《存在与虚无》的中文译者、著名哲学学者陈宣良先生主讲。

所以,当我们今天回忆起中国名人谈法国时,我们无法忘记波拿巴特咖啡馆。尤其是,每次拍摄需要布置不少设备器材,也要占用不少地盘和时间,对服务生的工作常常造成不便。但波拿巴特咖啡馆从当班经理到各位侍应生自始至终都予以支持和配合;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提供,没有任何要求。这也是使我感动,并对这家咖啡馆的团队怀有深深的敬意的原因所在。


团队及其轶事

中国名人谈法国的团队虽小,但却也曾“风光一时”,吸引了巴黎各大高等院校中文系最优秀的年轻法国学生。

在几位在巴黎教中文的大学教师朋友的引荐之下,中国名人谈法国团队先后接纳了来自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和巴黎七大中文系的多位优秀硕士生,担任专访主持人或其它节目的主播,一时成了巴黎学中文的法国学生的一个“曝光”窗口,引来不少人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曾担任过中国名人谈法国专访主持人的,先后有巴黎东方语言学院(INALCO)中文系硕士研究生Alexandre Gandil(广山大)Georgies SROUR(楚杰士)、巴黎七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MaïwennPIRASTRU(美文)Damien LORINET(路达明)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学生Louis LE GUILLOU(陆毅)等。


Louis LE GUILLOU(陆毅)在采访鲁迅长孙周令飞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他们都对这一段极其难得和珍贵的经历保留了美好的记忆;可以说,这一独特的中文使用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后来的职业选择起了激励作用。例如,Alexandre Gandil(广山大)2023年在巴黎政治学院国际研究中心(CERI, Sciences PO)博士毕业后,供职于波尔多蒙田大学(Université Bordeaux Montaigne),成了中国(特别是台湾)问题专家;Georgies SROUR(楚杰士)后来去北京学建筑,现在成了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城市规划师(urbaniste)DamienLORINET(路达明)曾长期在欧莱雅(L’Oréal)担任部门经理;Louis LE GUILLOU(陆毅)后来成了职业口译,曾在中国上海外语大学担任翻译课教师;202345日至8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Louis LE GUILLOU(陆毅)曾是马克龙总统的四名随团官方口译之一……


Caroline Gachet-Mauroz(卡罗琳娜·加歇-莫洛)
图片来源/Crédit PhotoF360 Editions/巴黎F360出版社


除了会说中文的主持人之外,中国名人谈法国团队的另一个“台柱”和核心成员是负责摄像、剪辑和后期制作的Caroline Gachet-Mauroz(卡罗琳娜·加歇-莫洛)女士。

卡罗琳娜不懂中文。但她和中文的特殊关系,却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记忆。

由于卡罗琳娜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中文的访谈视频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剪辑处理,为了使她对中文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了解,有一天,我送给她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Joël Bellassen)先生编写的一本小书—汉语语言文字入门方法(Méthode d’initiation à la langue et à l’écriture chinoises)。她读了简介后,不知道怎么掐指一算,很是兴奋,回家对她丈夫说:“45天后,我就是会说汉语的双语人了!”

她丈夫是巴黎六区一家著名私立商校(IPAG Business School)的毕业生。在上学期间曾选了汉语课,但没有真正去听课,以为假如考试通不过,只要放弃就行了。不料他选的汉语是一门淘汰性的课程:也即考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拿文凭。他丈夫当年就是因为汉语课没有成绩而不得不延迟一年毕业……

于是,当对汉语还心有余悸的丈夫听到卡罗琳娜说45天就可成为汉语“双语人”时,满腹狐疑,实在不敢相信。

当然,卡罗琳娜是过于乐观了。

45天后,她没有成为汉语专家,但却也练就了一身“绝技”:虽然她不懂被采访的人在用中文说什么,但只要我把需要剪辑的片段标出开头和结尾汉字的音标,或者把分好段落的每行字幕文字的第一个汉字和最后一个汉字用拼音标出,她便能准确无误地剪出所需的图像和声音,并配上相应的字幕

卡罗琳娜对此很自豪。在和朋友聚会时,每当谈话开始变得无趣时,她常常会故意拿出我为她准备的满页都是汉字的工作文件,很“凡尔赛”地向朋友们“炫耀”显摆一番:“瞧,这是我正在完成任务”。据卡罗琳娜说,这一“杀手锏”很灵,常常能“镇住”她的朋友们,使他们顿时对卡罗琳娜刮目相看,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话题也便自然而然地转向卡罗琳娜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所代表的“法中交流”……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名人谈法国也是卡罗琳娜摄像师和剪接师生涯中的最后一组视频作品。因为这一项目结束后,卡罗琳娜生了一个女儿,从此便决定改行,放弃影视制作职业,全身心地投入了女儿的教育,而且在法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伊萨贝尔·菲约扎(Isabelle Filliozat)门下专门修读了三年幼儿教育课程,成了儿童教育顾问(conseiller en éducation)……

(待续)



推荐阅读

马克龙真的需要总理么?—浅谈为什么应当取消法国总理职务……
新移民法1/3条款遭删除|法国的宪法委员会为什么这么厉害?
法国阿达尔新政府正式组成(附内阁成员法汉对照完整名单)
“幸福生活”:一篇教皇从未发布过的演讲
为什么我决定不哄骗我的孩子相信“圣诞老人”?
发现巴黎|巴黎音乐博物馆: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好去处
法国城市暴动|法国年轻人为什么动不动就烧车?
八卦一下|在“大战街”,我差点跟前总统奥朗德“第二次握手”……

以下为本公众号广告




法兰西360
法国社会文化教育+法式生活艺术 高质量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