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博三的一个感受。高校不是完全的象牙塔,你对别人有价值与否在于你是否能利用你的认知或者资源快速解决别人的问题与潜在需求。

文摘   2025-01-07 17:23   上海  

哈喽大家。繁忙的一天终于结束了。今天我有外出调研了,从早上八点起,九点看完一本书更新读书笔记,再到九点半开着小电动骑了六公里到调研地点,十点到下午四点半,整整6个多小时的调研啊。好几个调研单位连轴跑,见了好几个调研主体。企业条线,政府条线还有居民条线。


一天中多重角色交互替换。一会是xx顾问,一会是xx学生,一会又是xx赋能团队。既是头脑风暴者,也是田野观察者。


只能说,又是充分调研,充实学习的一天。


今天有3️⃣个感受很直接。


第一,你对别人有价值与否在于你是否能利用你的认知或者资源快速解决别人的问题与潜在需求。


比如今天我和xx对话,他们聊到某个xx需要一个slogan或者一个名称,我基于自己的专业性快速就帮他们思考并且给出依据和范例,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我的价值和能力了,对我也更加尊重与认可,下一次调研才会有资本有价值,有来有往,加别人的微信也更容易了。



第二,多调研,多形成成果,前者是基于比较性思维从比较具体的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后者是形成自己的品牌与产品,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人与人的交互不就是如此吗?

在这次多种主体交互合作的过程中,我更是发现如此。不管是政府内部条线,还是市场主体之间,还是政社关系等等,大家就是互相置换资源以满足自己的核心诉求。这种合作也得以更加稳固和持续。


第三个感受,速战速决会给甲方(不论是我们的导师还是其他类甲方的对象)带来好感,更有潜力获得对方的支持与青睐。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今天坐我旁边的中间人真强啊,我就看着他带着一台iPad,一边喝着茶,一边噼里啪啦就完成了一个项目方案。格式、排版和内容都没得挑的。就一个高效才能形容他。


我今天也学习他的做法。迅速把我的一些想法用简单的语言文字码好发给“类甲方”。果不其然,我的价值又被看见了。所以说,虽然我们是I人,但是也不要拿着自己的I人属性过度保护自己不去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和权益。我们主动一些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与故事。


大概就是这些了。每次出门都要加许多人微信,说一些漂亮的场面话,对I人来说脑壳痛、嘴巴也疼。我要休息会,让大脑排空排空。


最后分享一句话,活着是一种过程,生命只是活着,无论幸福或者不幸,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  《活着》






大嘴读博历险记
哈喽,大家好。我是复旦在读博士,社科专业,现在三年级,正在艰难写博论中😑。这个公众号创立的初衷就是作为各位的赛博学习搭子共同成长👻🥳。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心得不一定对,欢迎大家共同交流,祝我们都能顺利毕业,多多发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