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三吉
打了辆网约车,一上车,女司机师傅就有点不高兴,我以为是她嫌我上车动作慢,火大了。结果不是,一分钟后,她就开始跟我聊天。她妈妈快70岁了,在家里啥也不干,就是躺床上看短剧。刚才给司机给她妈妈打电话又不接,肯定又在家里刷剧。
“最近看得眼睛都不行了,上个月高血压犯了都进医院了,结果回来继续刷剧。已经属于网瘾老人了!”司机师傅越聊越生气。师傅和她老公都是开网约车的,跟老人一起住,老人这一年成天看短剧,说了也不听,不运动,不做饭。只要女儿女婿发现了,老人就起身,象征性走两步,然后继续看。晚上怕被发现,还带上耳机,最近搞得一只耳朵都有点聋。
司机师傅有点心疼,想着要不要给她买个好耳麦,但一想到老太太可能会变本加厉,就不敢买。“有时候人睡了,手机还在自己播放剧情。有天我老公半夜下了班,发现她在楼下饭店门口蹭着网看短剧,说是我不让她看。”司机师傅说真的没办法了,生不起这个气,说多了,老太太就开始骂她不孝,最后总结陈词:“简直是精神空虚!”
沉迷短剧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了,中老年人更疯狂。
上个星期,我对门的阿姨,都快把锅烧了。我们住的是老小区,厨房窗户朝向公共走廊。那天,我刚走到楼梯口立马闻到一股糊味儿,还有烟从对门的窗户飘出来。我疯狂敲门,这家的阿姨才发现煤气灶上烙的饼成了碳,但她愣是说没闻见糊味。我说你在家干吗呢,多危险啊!她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看剧忘了。接着跟我说,“你看没看一个短剧?叫《闪婚老伴是豪门》,挺好看的。”60多岁的阿姨说这个的时候,竟然还娇羞了起来,眼睛都亮了。
我回来没忍住,找来看了看,哭笑不得。这原来还是个霸总剧啊,这个霸总剧比我们年轻人看的还“甜宠”,果然阿姨也无法拒绝“玛丽苏”。男主角是一位中年大叔,还是一家集团的霸道总裁。女主则是在街边摆摊卖盒饭的中年阿姨,而且还带着两个孙儿,被厂长丈夫抛弃后独自生活,饱受儿媳妇欺凌。一次街头偶遇,卖盒饭的女主认识了霸总的养女,二人加了微信,在养女的牵线搭桥下,女主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跟霸总相亲。男主觉得女主不错,为了追女主,他隐藏身份,还伪装成空调修理工。期间各种反转再反转,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也不怪阿姨沉迷,这种“不来源于生活而凌驾于生活”的剧情实在是一种鸡血。最致命的就是里面的中年霸总气度非凡,为人正直,丝毫无油腻感;女主尽管生活贫寒受尽折磨,却依旧温柔善良,美丽持家,属于“灰姑娘”……
总之一言难尽,但想到自己也追过霸总剧,真不好对阿姨的喜好做出什么评价。最近阿姨对免费领鸡蛋也不感兴趣了,我给阿姨提了个建议——换个定时煤气灶,再就是装个煤气报警器。
国内移动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我国50岁以上人群全网渗透率达到26.5%,人群规模高达3.2亿人。在WETURE短剧热度榜中,《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连续五日霸榜第一。还有什么《五十岁保姆嫁豪门》《卖菜大妈竟是皇嫂》都让老年人为之疯狂。
如果你觉得,这种短剧只是女性在看,就错了。万万想不到,叔叔大爷们也沉溺于此。数据显示,中老年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短剧。比如《闪婚老伴是豪门》,它的小程序投流付费画像是:60%-70%为男性,年龄从41岁到50+。很多阿姨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老公,比如:"我老汉,六十几岁的退休老头,一天到晚有空就看短剧,还问我后面的怎么看不到了,还充值!声音外放,很大声,这些奇葩的对话,让人听不下去。问他,就说我喜欢、正常的电视剧他已经不看了!”
“他就是爱上了女主,他是不是觉得我配不上他!“今天我就刷剧,我还拍了短视频,比他厉害!”看了让人忍俊不禁。
比起漫不经心的连续剧,短剧节奏更快,反转不断,也更热血刺激。无脑又脱离现实的设计让老年人欲罢不能。想想电视剧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有时候也挺固化,基本不是在家看孩子,就是在路边嚼舌根,不讲理或者瞎折腾。老年角色在30多集的里程中平平无奇,却时刻制造状况成为年轻人的“路障”。
而正中其怀的短剧就不同,这种形式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也拥有了“不接地气”的爱情,拥有了“技压群雄”的人格魅力。阿姨和叔叔们一看起短剧来,眼底就泛起美好的涟漪,心中就洒满融融暖意。在这里,被媳妇压制的婆婆会有霸道总裁来喜欢,花甲之年的大叔也能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迎来爱情事业双丰收。生活中的不如意,在这里都不叫事儿,大家完全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旦开始,就会让他们茶不思饭不想,就差在脑子里续写剧情了。
短剧情节简单、易于理解,适合老年人的观看习惯,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跟随。
而退休的中老年人沉迷短剧,比年轻人更有条件,他们有钱有时间。刷剧熬夜,第二天不用早起上班。退休金比较充裕,充个值看剧完全可以接受!有时候简直是“挥金如土”。更多时候他们无意识就下单了,每当看到高潮部分就会弹出续费小程序,一来二去,就能花出去上千甚至上万。
我朋友是反诈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每周都去街道给社区老人普及反诈知识。她说,现在短视频、短剧等方面受骗的老人海了去了。老人在网络操作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如果平台之间有相互引流、跳转,他们就会点入看不懂的付费界面,遇到诱导付费、定价随意、重复收费,很容易就受骗。而他们往往也没有人问或者耻于向年轻人问。
千万不要相信“姜是老的辣”,在短剧面前,人生阅历忽然苍白了,短剧展示的不切实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不管你是何种文化水平。
有的老人还会认为现实中有这种“浮夸”的人物,不过是自己没碰到。他们很“倔强”,有人会通过链接跳转进入违法社交网站,跟另一头的骗子交流感情,妄想成就一段短剧里的美好姻缘。我朋友说,她下一步应该开个班,叫“银发一组信息素养教育课”。
另外我还问过一些叔叔阿姨,有一种心态很奇妙。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像年轻人一样用手机看剧,是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的象征。就像有的阿姨也去jellycat排队给自己买小熊,有的老人还会在人群多的地方拍抖音,他们也会以天天刷剧为年轻的象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特别的“炫耀”——你看,我们不老,跟年轻人一样能自如使用网络且我们也喜欢新鲜事物,在同龄人中,我们也是“潮流的先锋”。
由刷剧带来的两代矛盾也不少。对于老人的孩子们来说,最担心的还不是“钱”也不是他们在看哪种短剧,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中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占大多数,像开头那位司机师傅的妈妈,她本身就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一看起短剧,非必要不下床,眼睛耳朵都有了问题。很多沉迷短剧的中老年人也不跟家人和朋友面对面交流,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社交活动减少,对心理健康是很不利。
而孩子对父母的提醒,往往言辞激烈,极力劝阻,并表示短剧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健康,而且里面丝毫没有营养,台词也“令人发指”。当年父母劝我们的话术,今天倒转了过来,于是,两代人又打了起来,老人给年轻人扣的帽子就是“不孝顺”,年轻人给老人的评价是“越老越顽固”。
对于老年人看短剧,我们年轻人也只能多些关心,少些嘲讽。沉迷其中他们,情感诉求其实也很简单,本质需求还是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尊重,只不过是用一种特别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我们可以抽出时间跟他们聊聊天,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情趣,并帮助他们培养爱好。要多夸他们,赞赏他们,哪怕是称赞他们做的菜好吃……实在沟通不了的时候,就只提建议,不要硬刚。
我观察了从不沉迷手机的老年人,比如我爸妈。他们从不给我转发“不孝子女的三大特点”“你还在吃这样的面包吗”这种文章,不买保健品,不刷短视频,不用说短剧了。他们的特点一般是,夫妻两人沟通顺畅,感情好,每天聊天的时间长。同理心强,知道现在年轻人的不容易,对子女没有什么要求。愿意跟周围各年龄层的人聊天。他们也不想因主观消耗,造成健康问题,给孩子们添乱。要达到这些条件可不容易,我总结这些人是——成熟的老年人,极少。
基于此,我00后同事建议:“只能先给中老年人安装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了!”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