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规模WES评估中国人群腺苷脱氨酶2(ADA2)缺乏症的携带频率和发病率

科技   2025-01-06 07:01   上海  

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李海波团队的“基于大规模外显子组测序数据评估中国人群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的携带者频率和发病率(Carrier frequency and incidence estimation of deficiency of adenosine deaminase 2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based on massive exome sequencing data)”的研究成果被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IF: 29.4)列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并以“DADA2 prevalence in China”为题目进行了专栏报道。

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ADA2OMIM: 165,688)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自炎症性疾病,特征为反复发热、早发性中风以及一系列血管病变。该病由ADA2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功能丧失(LoF)变异引起,可能是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自其发现以来,DADA2的临床谱系已显著扩展。诊断依据是基因分析和ADA2酶活性的测定。自2014年由两个独立小组首次描述以来,全球已有超过600DADA2病例被诊断。截至目前,Infevers数据库已收录116ADA2基因的可能致病和致病变异(LP/PVs),其中大多数为错义变异、无义变异或剪接变异(https://infevers.umai-montpellier.fr/web/search.php?n=20)。ADA2的相对常见的致病变异包括p.G47Rp.R169Q。尽管DADA2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DA2参与造血细胞的进程和血管完整性的维持,这可能解释了在血管和骨髓中观察到的一些表现。目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在治疗DADA2的血管炎型中有效,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则是对TNFi耐药的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研究表明,TNFiHSCT均能有效控制血管炎、发热和缺血性中风。因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对于预防器官损伤和长期发病率至关重要。

先前的研究估计,DADA2的携带者频率至少为每236人中就有1人,这对应于全球患病率为每22.2万例中1例,全球大约有35,000名DADA2患者。然而,DADA2患者常常未被诊断出来。迄今为止,尚未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评估中国人群中的携带者频率或估计DADA2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利用现有的外显子组测序(ES)数据,分析DADA2的携带者频率,并确定DADA2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

结果

评估中国人群中的ADA2变异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覆盖整个ADA2基因(NM_001282225.2)的69,413个外显子组测序(ES)数据。所有潜在的致病性ADA2变异都根据ACMG指南、文献以及公共数据库进行了识别和注释(图1)。我们识别出了30个已报道的以及30个新发现的致病/可能致病变异(PV/LPVs),其中包括22个错义变异、3个无义变异、4个移码变异和1个剪接变异(图2A)。所有已识别的ADA2变异都列在表1中。我们使用SIFT、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ROVEAN、MetaLR和REVEL评估了错义变异对蛋白功能的潜在影响。除一个剪接变异外,在59个变异中,13个位于外显子2(占22.03%),13个位于外显子3(占22.03%),8个位于外显子4(占13.56%),3个位于外显子5(占5.08%),3个位于外显子6(占5.08%),6个位于外显子7(占10.17%),2个位于外显子8(占3.39%),11个位于外显子9(占18.64%),1个位于外显子10(占1.69%)(图2B)。在这60个变异中,50个是错义变异(占83.33%),5个是移码变异(占8.33%),4个是无义变异(占6.67%),1个是剪接变异(占1.67%)(图2C)。这些59个致病/可能致病变异(PV/LPVs)分布在ADA2的所有结构域中,其中36个位于催化结构域(图2A)。

1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包括常规全外显子组测序和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识别ADA2基因中杂合PV/LPV的流程图。图中概述了ADA2变异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 ADA2杂合变异的综合遗传分析

ADA2酶活性测量的新变异

为了评估22个新的ADA2错义变异的有害效应,我们将含有这些变异和野生型( WT )ADA2的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我们测量了上清液中的ADA2活性,并通过印迹分析了细胞内蛋白表达。我们使用了一个保守的截断值<25%的残余酶活性来定义有害变异。这22个新的错义变异展示了从100%到<0.004%的广泛残余酶活性范围,与WT ADA2对照相比。总体而言,68.18%的错义变异表现出ADA2活性减少>50%。其中,包括c.138_139delGGinsCA(p.Gly47Arg)、c.278 T > G(p.Ile93Ser)、c.293 T > G(p.Val98Gly)、c.342 T > G(p.His114Gln)、c.380 A > G(p.Asn127Ser)、c.389 A > C(p.Tyr130Ser)、c.792G > T(p.Trp264Cys)、c.1069G > C(p.Ala357Pro)、c.1172 A > C(p.His391Pro)、c.1258G > C(p.Asp420His)、c.1404C > G(p.Asp468Glu)、和c.1417 A > G(p.Lys473Glu)这12个变异显示<25%的残余酶活性,并且与WT ADA2相比,ADA2蛋白分泌明显受阻(图3A-B)。这些发现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错义变异的杂合子携带者表现出ADA2活性范围广泛,其中包括正常范围内的值。我们还进行了minigene剪接实验,以验证由c.1240-2 A > G变异引起的可变剪接(图3D-E)。该变异导致突变ADA2中第9和第10外显子的缺失。综合来看,这些数据确认了这12个新的错义变异的有害效应。

3 新型ADA2错义变异的功能分析及位于3′剪接位点的变异外显子剪接模式验证

携带者频率和疾病流行率的估计

在流行病学计算中,纳入了50例LP/PV样本。值得注意的是,前八种最常见的变异包括c.1065C > A (p.Phe355Leu)(MAF 0.413%)、c.380 A > G (p.Asn127Ser)(MAF 0.022%)、c.100C > T(p.Arg34Trp)(MAF 0.0079%)、c.97dupA(p.T33Nfs*29)(MAF 0.0072%)、c.578C > T(p.Pro193Leu)(MAF 0.0065%)、c.505C > G(p.Arg169Gly)(MAF 0.0065%)、c.139G > T(p.Gly47Trp)(MAF 0.0050%)以及c.505C > T(p.Arg169Trp)(MAF 0.0050%),这些变异共同占总变异的89.75%(表1和表3)。通过将与DADA2相关的变异与那些破坏ADA2功能的变异结合,致病性和功能丧失(LoF)变异的累计等位基因频率为0.005281。中国人群中的总携带者频率为1.05%(732/69,413)。与DADA2相关的ADA2变异的携带频率为95例患者中有1例。排除具有纯合c.1065C > A (p.Phe355Leu)变异的个体后,估算中国DADA2的患病率为1/92,251。这些发现表明,中国人群中ADA2突变的携带频率和DADA2的流行率高于其他人群。

参与者中有50.64%来自上海或北京(表2)。ADA2的携带频率存在地区差异(图2D)。最常见的变异c.1065C > A(p.Phe355Leu)分布于所有地区。上海和北京的DADA2估算发病率为1/108,460,江苏省为1/389,105,浙江省为1/74,349(表2)。此外,ADA2异合子携带者的变异类型在13个地区中表现出区域性差异。

结论

总之,利用来自中国人群的大规模NGS数据集,我们获得了DADA2的精确遗传流行病学估计。ADA2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变异谱与其他民族存在显著差异。对DADA2发病率的更准确估算将有助于遗传咨询、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基因检测与解读
介绍基因检测新进展,探讨基因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分享罕见病故事,科普基因知识,阴性报告重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