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缺失和深内含子变异有助于未解决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遗传诊断

科技   2024-10-24 06:52   上海  
国际SCI期刊《Human Mutation20241015日发表了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及合作单位在耳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Exonic Deletions and Deep Intronic Variants of the SLC26A4 Gene Contribute to the Genetic Diagnosis of Unsolved Patients With 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55/2024/8444122)。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田永安、刘梦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罕见病研究院卢宇老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许红恩副教授、郑州大学龙湖实验室王海丽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前庭导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OMIM600791)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中最为常见的内耳畸形之一。EVA可出现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4型(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4DFNB4)中或Pendred综合征等复杂综合征中,与DFNB4Pendred综合征相关的听力损失表现为语前或语后发病,呈波动性或渐进性,在不同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差异大。

DFNB4Pendred综合征都是由SLC26A4基因的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有报道称FOXI1KCNJ10基因也与EVA有关,但一些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此外,Pendred综合征中SLC26A4EPHA2的双基因遗传模式已在两个日本EVA家族中得到证实。SLC26A4的致病性变异是全世界遗传性耳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中国,SLC26A4是耳聋人群中第二常见的致病基因,能够诊断13%-22%由遗传因素致聋的病人。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通常是指长度超过1kb的基因组片段拷贝数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导致人类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CNV是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SLC26A4基因几种类型的CNV,包括外显子1-2、外显子1-3、外显子4-6、外显子5-6、外显子7、外显子8和外显子11-18的缺失。该团队前期结果已经证明,高达95%的中国EVA患者可以通过对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和侧翼区域进行测序而得到诊断。但是,仍有一些EVA患者在基因检测后无法诊断,这对遗传咨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研究前期基于多重PCR及高通量测序开发了一种针对SLC26A4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区域来进行检测的方法,对于仍未能明确分子诊断的患者(携带一个SLC26A4致病变异的M1和不携带任何致病变异的M0),该团队设计了针对性的梯级检测策略,包括基于多重PCR和二代测序数据的拷贝数变异分析、单分子实时(single-molecule real-timeSMRT)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

本研究共纳入13例未确诊的EVA先证者,其中9个患者为M14个患者为M0。所有先证者均表现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年龄从015岁不等,严重程度分为重度和极重度,其中,5例患者的听力损失表现为稳定性,7例患者呈渐进性,1例患者呈波动性(表1)。

研究团队根据13例未确诊的EVA先证者的NGS结果,对SLC26A4基因进行了CNV分析,其中7例患者在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存在杂合缺失(表2)。7个患者中,有1个患者为纯合的外显子5-6的缺失,6个患者携带杂合外显子缺失,与之前检测到SNV组成复合杂合,这7例都得到了明确诊断。

为了确定SLC26A4基因中上述外显子缺失的断点位置,团队设计了引物并进行了长片段PCR。经Sanger测序和进一步的SMRT测序验证揭示了外显子1-3的长度及断点(7666bpchr7107300016-107307681GRCh37)、外显子5-6长度及断点(1845bpchr7107314217-107316062)和外显子9-10长度及断点(4979bpchr7107329303-107334282)(图2)。

为了确定剩余6名未诊断患者的潜在遗传病因,团队对整个SLC26A4基因进行了SMRT测序,以检测结构变异和深度内含子变异。在2名患者中发现了深度内含子变异(NM_000441.2c.304+941C>T),并通过家系成员的Sanger测序得到证实。因此,两名患者由深度内含子变异和先前检测到的SNV组成复合杂合而得到诊断。为了验证变异c.304+941C>T并研究其对听力损失人群队列的贡献,团队在包含20666例听力损失患者的中国耳聋遗传联盟(China Deafness Genetics ConsortiumCDGC)队列中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筛选了该变异,共发现5EVA患者携带c.304+941C>T和其他已知的SLC26A4致病性变异,包括c.919-2A>Gc.281C>Tc.1226G>A,占CDGC队列的0.24‰

为了确定深度内含子变异c.304+941C>T是否影响剪切,团队从正常对照和携带c.304+941C>T杂合变异个体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提取RNA并进行反转录和PCR。凝胶电泳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杂合变异个体表现出两个条带:一个对应于野生型cDNA,另一个对应于突变型cDNA。突变型cDNASanger测序显示,深度内含子变异c.304+941C>TSLC26A4外显子34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剪接位点,导致部分AluSz26元件(126bp)的外显子化(图4)。

剩余4名未得到诊断的患者,团队继续采用WESWGSSLC26A4基因的调控区域或已知与EVA相关的其他基因(例如,FOXI1KCNJ10EPHA2)中寻找致病性变异。然而,四名患者均未在SLC26A4基因的调控区域或其他EVA相关基因中发现任何致病性变异。

综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13名未确诊的EVA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基因分析。在7例患者中检测到外显子1-3、外显子5-6和外显子9-10的缺失变异,这些变异通过长片段PCRSanger测序得到验证。此外,SMRT测序在2例患者中检测到影响剪切的深度内含子变异c.304+941C>T而得到诊断。因此,对于多重PCR结合NGS后未诊断的EVA患者,该研究采用的梯级检测方法节省了分析复杂WGS数据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EVA的诊断率。新变异的鉴定,包括外显子9-10缺失和c.304+941C>T,扩大了SLC26A4基因的突变谱,这将有助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管理。

基因检测与解读
介绍基因检测新进展,探讨基因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分享罕见病故事,科普基因知识,阴性报告重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