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中:守正创新,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我与共和国同龄

文化   2024-10-06 12:24   上海  




我与共和国同龄




生逢1949,他们与共和国同龄,与时代同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微信平台特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专辑,聆听部分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文艺工作者讲述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故事。他们既是新中国巨变的亲历者,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一起跟随他们的回忆,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




本期受访者 



王守中

1949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01

当年是什么契机让您走上了美术的道路?

我走上美术创作这条路,主要还是受了我父亲的影响。父亲王康乐师从黄宾虹、郑午昌和张大千,是沪上著名的山水画家。我的几位兄长也先后踏入画坛。我从小看着父亲画画长大,他出去拜访沪上的书画名家也常常带着我。可以说耳濡目染、近水楼台之下,我对书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山水画。后来我进入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当时我国的艺术教育才刚起步不久,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诞生于1960年,除了传统的中国画,在学校里我系统而专业地接受了现代绘画训练。师生们对艺术的热情是巨大的,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气氛非常好。除了上课,我们同学之间也总是交流艺术,一起看画展,一起写生画画。

1970年,我到了安徽,为上海小三线建设工作,但业余的时候,我仍然在画画,还参加了艺术创作基地的活动,坚持艺术的梦想。后来,我终于回到上海,回到母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

2012年王康乐诞辰105周年纪念画展暨王康乐书画之家作品展

02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回想与新中国一同诞生、成长的历程,有什么特别难忘、印象特别深刻,或者对您影响特别大的事?

对于创作,我一直牢记我的父亲王康乐的一句话,“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每一个学画的人都需要刻苦去研习传统,打下坚实的根基。李可染先生曾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意思就是要在吸收传统养分的同时,不断突破自我。创作就是一个找到并走出自己道路的过程,所以我一直在这条路上求索。我接受过严格传统的中国画训练,临摹了大量的历代名家精品书画作品,努力汲取参透传统的滋养。同时,对于西洋画法的系统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为我丰富强化山水画的表现力拓展了新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金笺画上找到了突破。金笺画兴始于唐朝,因为金碧辉煌、瑰丽富贵,所以曾在宫廷中受到追捧。又因为它的材质不易晕染、薄脆,所以以往更多是画工笔花鸟。我的金笺山水画在传统中国画笔墨的技法中,融入了西画色彩原理和手法,努力去打破传统“程式”,找到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当时我的金笺画作品先是参加了上海艺术博览会,而后作品《万壑烟云图》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这对我的艺术创作来说是一个标志。
 

 《春山翠色》(泼彩金笺)

 《山高水长》(泼彩金笺)


03

请谈谈时代变迁中,您感受到的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又是中国画的创作者和教育者,我觉得我亲历了共和国成立以来美术事业变迁。以学画来说,最好的启蒙方式就是多看、多临摹,但在以前,没有那么多的画展可看;临摹来说,以前资料获取手段相对匮乏,美术印刷品不但少,而且也不精致。而现在,不仅有那么多精美的印刷品,还有互联网这个海量的资料库。我们有那么多的美术场馆,每天都有不同的美术展览可以观赏。大众对文艺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大家也越来越认可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的作用。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美术的繁荣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 
 

《真如寺 银杏树》


04

几十年来,贯穿您艺术道路的初心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我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爱瑰丽多姿的中国山水画。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予人以利益,人生息其间,应予美化之。”绘画是我一生的事业,也是我一生的爱好。我在皖南山区生活了十几年,那时也一直在画,我当时只是想,笔不能丢,艺术这条路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而那里的山光水色、炊烟云霭的朝夕变化,深深印在了脑海中。我用金笺作画,很多的体验来自那段日子。中国画讲“天人合一”,不是写生的东西全部可以融入到绘画当中去,还要根据自己的感悟,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山水。

2006年在太行山写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国山水画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是主观把握、意象表现,并不拘于具体细节,是在感悟中萌发启示,景由心生,然后通过材质的运用,用艺术语言表达出画家独特的感受。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豫园 春晓》

 《豫园 深秋》 


05

如何看待美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中国画是我们传统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也是自成体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就是这源头活水,传统是中国绘画的底色。对每一个中国画的从业者来说,守护好传统是一份天然的使命。

创作中国画,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术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正创新;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感,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统的深厚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韵味,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中国风范的好作品。

 

《云壑秋泉》(金笺)


06

对于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期望?

时代在发展,艺术趋向多元化。当下的年轻人,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比我们那时更丰富,因此也更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充满了活力,体现在作品上,现在年轻人的创作类型、题材都更广泛。同样的,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AIAI绘画会越来越发达。那未来我们的中国画创作者要如何有所作为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类自身的感悟。对AI功能的需求制造来自于人类发展历史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但这并非感悟。中国画不仅要造型,还要有笔墨,更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有自己心灵的感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笔墨情趣。另一方面,我们要与时代同行,当代画家的创作要具有时代气息,有现代人的观念,在画上除了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还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特色的表达。

《云壑烟岚》






王守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名家后裔书画会副会长,上海书画院画师。




文编 | 忻颖
美编 | 音云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