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大师立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

文化   2024-10-14 20:04   上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艺界创作繁荣、评论兴旺,稳步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好时代。为了多门类、多角度、多层次地回顾新中国文化工作、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踊跃建言,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本微信平台联合举办“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文艺短评笔会。


文艺家、评论家踊跃来稿,以75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文化事件为题,回忆接触作品之过程,抒写审美体验之感受,品评文化价值之所在,瞻望文化发展之前景,表达“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文艺工作者永远在路上”的主题。






为艺术大师立传

□  沈鸿鑫






我曾写过多部著作和多篇文章,但是我写《周信芳评传》的这件往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周信芳是一代艺术大师。他七岁登台露演,十三四岁便以童伶成名。他一生与戏剧结缘,历经艰辛。他演过600多个剧目,在舞台上创造了萧何、徐策、宋江、文天祥、寇准、海瑞等众多艺术形象,并以独具异彩的麒派艺术风靡全国,为创造京剧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进士》


一个作家、理论家之所以为某一伟人或名人撰写传记、评传,一般来说,必定是传主身上的某种闪光的精神深深吸引了他、打动了他。我撰写《周信芳评传》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我于20世纪60年代初接触麒派艺术,观看了周先生演出的《乌龙院》《澶渊之盟》等,立刻被他那性格化而富有力度的表演、质朴遒劲的唱腔以及散发着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整体舞台风貌深深打动。我进而研究他的生平、演剧思想,他那贯串整个创作生涯的“戏剧为人生”的戏剧观,他那博采众长的创造精神、他那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时时拨动着我的心弦,有一股强劲的力量促使我要把这一切诉之于文字。


《澶渊之盟》


《海瑞上疏》


多年来,戏剧界的前辈对周信芳曾做过许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到上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一部关于周信芳的传记作品问世。我觉得我们上海有责任担当这个任务。在当时上海市文化局和我所在的上海艺术研究所领导的支持下,《周信芳评传》立了项。

我写《周信芳评传》,一是希望填补没有周信芳传记的空白,二是希望能在前辈的基础上再跨前一步。我想主要在资料的完备性、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这几个方面去突破。我翻阅了几十年的《申报》,到徐家汇藏书楼查阅了数十种旧时戏剧报刊,采访周信芳的亲属、朋友,我还到周信芳的出生地、故乡淮阴、慈城采访、考察,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准确而丰富地勾勒出艺术大师周信芳坎坷而光辉的生活历程和艺术道路。

写作时,我力图把周信芳置于时代的洪流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周信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又处于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时代造就了大师。周信芳又长期活动在南北剧艺荟萃、中西文化交汇的上海,一颗天才的种子,落在了特殊的文化土壤之中,江南细雨滋润着他,东海海风催发着他,终于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我尽力加深理论深度,从戏剧观的高度探索周信芳的演剧思想,从美学的高度总结麒派艺术的特征与成就。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为了通过周信芳这个典型个案的剖析,总结我国民族艺术发展的规律,以有助于推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周信芳评传》终于在1996年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也正如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先生所说,它“填补了京剧史传的一块空白”



        



(作者系戏曲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编 | 王虹
美编 | 音云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