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叙事美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

文化   2024-10-14 20:04   上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艺界创作繁荣、评论兴旺,稳步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好时代。为了多门类、多角度、多层次地回顾新中国文化工作、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踊跃建言,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本微信平台联合举办“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文艺短评笔会


文艺家、评论家踊跃来稿,以75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文化事件为题,回忆接触作品之过程,抒写审美体验之感受,品评文化价值之所在,瞻望文化发展之前景,表达“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文艺工作者永远在路上”的主题。





《千里江山图》的叙事美学


王雪瑛






长篇小说的创作占据着当代文学的要津,长篇小说如何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融汇不同的叙事范式,完成小说叙事的新探索,关乎着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命题。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值得远观近赏的力作,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的重要文本。小说涉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家孙甘露从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中,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以虚构的方式展开一段鲜为人知又惊心动魄的真实行动。“主题性小说”的精神内涵,“谍战文学”的硬核故事,现实主义的写实能力,先锋文学的形式创新,呈现了《千里江山图》多元的叙事美学。


小说进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中央特派员“老开”来到上海,组成行动小组执行中央的特别任务“千里江山图计划”,将中央有关领导从上海撤离,安全地转移到瑞金。小说开始就把秘密行动推到了难以挽救的悬崖峭壁上,传达任务的会议还没有召开,敌特就已经截获了消息……一批理想主义战士出没在上海、广州、南京的市井街巷,在漫漫长夜里,他们出生入死地探寻光明的航程。


龙华、黄浦江、北站、赛马票、鱼生粥、牛奶棚、旋转门……颇具海派特色的命名串起全书34章的目录,小说内敛沉稳的叙述笔调与惊心动魄的情节展开,疏密有致的人物刻画与敌我双方的心理较量构成丰沛的艺术张力,让读者沉浸在真切的历史场域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部“强情节”的小说,同时又做到了“强人物”。孙甘露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构建,特别设计主人公陈千里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个体与群像、事件与历史、人性与时代的有机结合中塑造出有感染力的人物群像。


小说结尾果敢利落而意味深长,与后面的“没有署名的信”和“附录”,组合成《千里江山图》别具匠心的小说结构。孙甘露不是讲述一个历史传奇,不是编织一个革命神话,而是以鲁迅所说的“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的创作手法叙述着历史长夜里的生死较量,时代演进中的信仰对决,《千里江山图》似一幅长卷,如一封长信,描绘出一代理想主义者浴血奋斗追寻光明的精神图谱,叙写了他们留存于历史中,传递给当代人的心灵密码,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刻的精神联系,整部小说蕴含着英雄史诗的气质。

        





(作者系《文汇报》高级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美编 | 甄诸
图片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微信公号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