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福路吹吹话剧的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

文化   2024-10-11 21:42   上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艺界创作繁荣、评论兴旺,稳步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好时代。为了多门类、多角度、多层次地回顾新中国文化工作、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踊跃建言,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本微信平台联合举办“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文艺短评笔会


文艺家、评论家踊跃来稿,以75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文化事件为题,回忆接触作品之过程,抒写审美体验之感受,品评文化价值之所在,瞻望文化发展之前景,表达“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文艺工作者永远在路上”的主题。






来安福路吹吹话剧的风 

古川






漫步安福路,白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梧桐树下的city walk,入夜又是华灯初上走进话剧大厦的人流攒动,更别说节假日期间,要完成取票到入场完整动作是需要一鼓作气穿越人群的努力。




安福路上的话剧大厦于1999年底竣工,伫立于此承载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前辈们的戏剧理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明年即将迎来75周年纪念。一路风雨兼程累积了一系列常演不衰的经典保留作品,坚持品质、创意、多元的演剧风格,在全国的话剧舞台上树立起了独具一格的优势。近年来,“上话制造”的基本精神,在上话人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之下,得以传承中国特色的写意戏剧观,也能加入世界戏剧发展潮流的不同风格。



在这里,我们曾经看到过彰显人性激荡豪情的《商鞅》、以小窥大耐人寻味的《秀才与刽子手》、反映改革开放成果讲述家的意义的《大哥》、展现特殊年代知青命运的《一九七七》、刻画上海女性审视海派文化的《长恨歌》、通过市井生活映衬大时代沉浮的《上海屋檐下》、彰显一代文人气节与风骨的《大清相国》等。近年,上话也在探索用年轻人的视角创作主旋律剧目,如《浪潮》《觉醒年代》《英雄儿女》《千里江山图》,希望用现代舞台语汇,穿越时空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引领青年一代对时代使命的了解。同时,聚焦当代都市人生活和人与人情感维系的剧目,也随着“白领戏剧”对话剧市场带来的红利发展,成为上话的主要原创作品,如《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家客》《深渊》《心迷宫》《生吞》等,贴近人性心灵,颇具时代感,有一种上海精神蕴含其中。


一楼艺术剧院/三楼戏剧沙龙/六楼D6空间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话在创新探索上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到实验探索的先锋舞台剧,到打破“第四面墙”贴近社会直击人心的小剧场话剧,都是对剧场空间和观演关系的新的构建。一方面尝试戏剧的反叛性、超前性的实验倾向;另一方面则呈现出形式风格多样化的倾向和世俗化的趋势,更多地考虑观众走出剧场后的思考,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世俗生活,表现现代意识。

在话剧大厦的每一个排练厅里都写着上话的愿景,“让戏剧点亮人们的美好生活,看见自己、他人和世界”。一个有历史的剧院,延续的不仅仅是一套剧目或一栋建筑,更重要的是传承话剧工作者的生命特质与艺术视野。安福路的话剧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看话剧去安福路”已经渐渐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的一种时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习惯。

 



(作者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副主任)

图片来源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文编 | 忻颖
美编 | 音云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