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其实毛主席真正想调的是他,准备为王洪文铺路

文摘   2024-11-19 08:30   江西  

1973年底,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军事的下一步工作安排。毛主席决定让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不过新疆、成都、昆明军区靠近边疆,不宜大动干戈,因此排除在外。

可以说,这次军区主要领导人调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之所以会这样,背后牵扯着许多利害关系。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有,为王洪文铺路。

从人事安排上,一个司令员在一个地方主政过久,将会不可避免形成利益团体,进而严重影响军事训练。

为此,毛主席就开解各位司令员,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的。搞久了,就会变得很油。比如说,有几个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一拍板,就成了,这怎么能行呢。我想了好几年,军队不能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从政治局势上分析,“九一三”刚刚过去,林总在军队的威望还在,为了防止军队哗变,也得进行一次人事调整。叶帅就当起了牵头人,对中央的军队进行了初步整顿,但地方上的还要靠各大军区司令和政委。

毛主席口中的“司令员”其实指的就是许世友,也就是说,军区司令员调整,首当其冲的就是许世友。特殊时期初期,许世友和张春桥就很不对付。矛盾的爆发点在于上海警备区司令廖政国。

廖政国是许世友的手下,但在各项政策上,总是和张春桥唱对台戏,屡屡让张春桥下不来台。张春桥就想收拾廖政国,最不济也得将他撵出上海。许世友得知消息后,干脆将部下廖政国调回了南京,如此,张春桥也就和廖政国结下了梁子。

坐镇北京的主席对地方的情形了如指掌,他便想调和张春桥和许世友的关系。1967年5月,张春桥被任命为南京军区政委。许世友却颇多怨言,说:“现在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打过仗也穿上军服了。”

几个月之后,毛主席来到上海视察,张春桥一路陪同。下午,喝了几口小酒的许世友便见到了毛主席。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痛哭。主席安慰他:“莫哭,好好干革命。”许世友擦着泪说:“我没二心啊,是跟着你走的。”

可是两人的矛盾并未就因一次见面,就完全消除。后来,中央还想着不如调许世友来京当参谋总长。然而,许世友不同意,还骂骂咧咧道:“要我进京,当什么人都不服的总长,还不如一头扎进长江,淹死得了。”

“十大”上,主席团多增加了几人。许世友又有意见,说:“依我看,只有一个副主席就行了。”他的意思是,王洪文太年轻,不能担此重任。张春桥看不过去了,便回怼道:“你反对主席意见,是什么意思?”

许世友毫不客气,大声呛道:“你少给我戴高帽,你有什么了不起!”眼见将相失和,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在毛主席的决定下,许世友还是写了检讨信。可谁都明白,他这是口服心不服,没什么用。

等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之际,被许世友视作“儿童团“的王洪文就想杀一杀许世友的威风,第一个念的就是他的名字,并且不带任何职务头衔。许世友一声不吭,会上紧张、沉默的气氛,一度持续了几十秒。

最终,还是周总理接过了名单,继续念了念余下的名字。其实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历史的车轮一圈圈的车辙印划的都是同一个年轮。当然,八大军区对调并不完全是为了某个人,而是确实到了要调换的时候了,从长远来看,这是利国利民的。

参考资料:《党史天地》2015年6月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