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闻讯派聂帅去挽留,结果如何?

文摘   历史   2024-11-06 08:02   江西  

在1961年编订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两篇讲述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里艰苦奋斗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两篇文章的作者,皆是开国上将朱良才。

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饱含深情的笔墨,重现了当年的毛主席、朱老总身先士卒,苦中作乐的情景。历史不能被遗忘,革命传统不能被放弃,朱良才的文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青少年儿童,培养他们走上革命接班人的道路。

关于朱良才将军本人,他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在五十年代,主动向中央请辞?

出生入死

朱良才出生于1900年,他是湖南汝城人。朱家是知识分子家庭,祖上两代人都从事过教育工作。在家中长辈的安排下,朱良才从小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成年后,他在家乡当上了小学老师。

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朱良才渴望投身到强国救民的浪潮当中去。二十年代中期,湖南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朱良才开始主动参与其中。

四一二政变之后,革命势头受到打压,朱良才逆潮流而行之,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跟随朱德领导的部队登上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继而参与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0年,担任红3军第9师政委的朱良才指挥部队取得了龙冈伏击战的胜利,俘虏了国民党中将师长张辉瓒。捷报传到党中央,毛主席激动地写下了传诵一时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长年征战沙场的朱良才作战英勇,越是强悍的敌人,越能激发他的斗志。随着第9师战功的扩大,朱良才身上也累积了不计其数的大伤小伤。最严重的一次,因为右臂和关节被子弹击穿,造成大出血,朱良才生命垂危。经过救治,他的性命虽然保住了,手臂却留下了终身残疾。

长征期间,他随34师参加湘江战役。因为腰伤未愈,流血不止,但他坚持指挥战斗不肯离开前线,最后是被师长陈树湘派担架队强行抬下来的。

1936年,朱良才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参加西征。渡过黄河之后,寡不敌众的西路军几乎全部消耗殆尽。在最艰难的时候,朱良才没有放弃信念,只身一人,乔装改扮,靠着乞讨回到陕北。

文武全才

抗战爆发后,朱良才在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从事营救和搜寻西征失散部队干部的工作。1939年,他被派往晋察冀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在聂荣臻领导下开展工作。

在晋察冀军区的工作,给朱良才提供了展示自己文学功底的机会。他根据狼牙山五壮士、民兵李勇等英雄事迹,宣传了一大批基层部队中涌现出来的战斗模范,对鼓舞士气,维护军民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战结束后,他又继续在聂荣臻的领导下,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为部队和地方输送人才。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朱良才奉命担任了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继续为新时期的政权建设培养干部。

建国后,朱良才先后担任了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和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对于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朱良才心中有着很多的设想和期望。但是,经历过多年战火洗礼,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正常的公务活动。

1958年,朱良才向中央提出辞职休养的请求。在当时,他是首个提出辞职的开国上将。对于文武全才的朱良才,毛主席起初并不打算接受他的辞职,便委派他的老领导聂荣臻前去劝说。

朱良才向聂荣臻说明自己力不从心的实际情况,这才被批准离开工作岗位。退出领导岗位后,朱良才不以开国将领的身份自居,过上了深居简出的低调生活。

晚年朱良才最大的爱好,就是文学创作。经过人生的历练,他的文笔更加引人入胜了。除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之外,他还有《这座山,它革命》、《练兵与御寒》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朱良才淡泊名利,物质欲望极低。两篇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之后,教育部门打算向他支付稿费,却被他严辞拒绝了。在老将军的心里,能为教育下一代提供助力是自己份内之事。1989年,朱老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