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初,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访问延安。在延安停留期间,她采访了中共方面的重要领导人,其中也包括毛主席。一日,贺子珍听到毛主席和史沫特莱相谈甚欢,怀孕期间的情绪波动让她无法控制自己,和史沫特莱发生了口角。
这虽然是一场误会,却严重影响了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的感情。贺子珍负气离开了延安,在西安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她不顾主席的挽留,踏上了去往苏联的飞机。这一离开,就是十年,物是人非,所有的一切,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1909年,贺子珍出生于江西永新。她的家境不俗,父亲是思想开明的士绅。贺子珍自小性格活泼,颇有几分男儿气魄。17岁的时候,她跟随哥哥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永新三贺”(哥哥贺敏学、妹妹贺子珍、贺怡)一度威震赣西大地。
1927年,贺子珍参加永新暴动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暂避井冈山,两个多月以后,她和从湖南远道而来的毛泽东相遇了。
虽然有着16岁的年龄差,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还是把两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问世间情为何物,巾帼英雄也好,伟大领袖也罢,谁也逃脱不了命运的红线。1928年,毛泽东和贺子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十年,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走过了许多艰难岁月。他们志趣相投,他们心意相通,生活中形影不离,工作上目标一致,世间实难找到如他们一般的伉俪情深。然而生活的琐事,总在不经意间消磨着年轻夫妇的浓情蜜意。
贺子珍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得到父兄疼爱,性子难免有些娇蛮。而多年革命经历,造就了毛泽东坚韧不拔的个性。新婚的喜悦逐渐消散之后,两个人的生活也偶现针尖对麦芒的矛盾。
因为史沫特莱的误会,没压住脾气的毛主席批评贺子珍的话重了一些,年轻气盛的贺子珍赌气离开了家,连女儿(李敏)都没带。事后,毛主席派自己的警卫员去西安接她,贺子珍执拗地没有回头,而是留下一封写在白手帕上的诀别信,出国去了苏联。
抵达莫斯科之后,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连中文名字都没来得及取的小男孩在半岁的时候夭折了。
丧子之痛,对贺子珍的打击几乎是灭顶的。身处异国,她远离亲人,只能独自承受痛苦,度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岁月。唯一让她得到安慰的是,她和同在莫斯科留学的岸英、岸青兄弟俩取得了联系。
毛家兄弟俩并不了解这位他们称之为贺妈妈的善良女人身世,却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和关怀。受诸多因素影响,贺子珍赴莫斯科之后,她和毛主席之间的联系极少,偶有书信,也是寥寥数语。
1939年,贺子珍意外地收到了毛主席的一封长信,然而信的内容,让她的心彻底凉透了,毛主席希望可以和她解除婚姻关系。其实,按照成年人的观点,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的婚姻早就已经画上了句号,只是贺子珍无法走出来而已。
贺子珍还来不及消化婚姻失败带给她的伤害,就经受了另一个人生打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莫斯科形势变得异常,贺子珍因为遭人陷害,而被投入了精神病院。
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贺子珍完全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直到1947年,贺子珍才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返回了国内。回国之后,贺子珍被安排在东北工作,她和北京的距离并不远,或者可以说是咫尺天涯。
贺子珍希望可以再见到毛主席,虽然他们之间已经再无夫妻缘分,但是在她心底里,还是惦记着这位昔日的老战友。实现这个愿望,贺子珍等了十余年。1959年,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庐山重逢了。一别经年,物是人非,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
短暂相见之后,贺子珍回到上海居住。她的身体不好,有伤有病,女儿李敏计划接她来北京。征求毛主席意见的时候,主席无奈地表示:她怎么能受得了江青的气?事情只能作罢,贺子珍再也没有与主席相见。
粉碎“四人帮”之后,经组织询问,贺子珍才说出藏了30多年的愿望,终于踏上了赴京之旅。在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为故人献上花圈,落款“战友贺子珍”。这样的词句,让人唏嘘不已。这段历史,终究还是归于尘埃。1984年,贺子珍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