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军在山西太行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太行地区的革命斗争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巍巍太行山下,无数信仰共产主义的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驱逐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卓越的努力。
今天要介绍的,便是一位从太行根据地里走出来的杰出女性革命家,她的名字叫陈舜英。
陈舜英
征战太行
1912年,陈舜英出生于福建福州。陈舜英的父亲是清朝的官派留日学生,早年间曾经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了解。陈舜英三岁的时候,母亲病逝了,在祖母身边生活到十岁,后来她被父亲接到了北平。
在陈父的支持下,陈舜英接受了完整的教育,1931年,她考入北平大学。陈舜英的家庭,具备优良的革命基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五四运动的“点火者”林长民都是陈家近亲。
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陈舜英的大学时光,是在学习知识和探寻救国真理的过程中度过的。193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陈舜英赴日本实习。在日期间,她亲眼目睹了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导致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国力差距。回国后,陈舜英放弃前往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投身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离开北平之后,陈舜英到太原的毛织厂工作,从此和山西结下不解之缘。在山西期间,她积极追随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救助生活窘迫的我党党员。1937年,陈舜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她的表现,党龄从1935年开始计算。入党后,陈舜英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937年10月,按照北方局指示,陈舜英随李雪峰等人赴太行山参与游击斗争。到达太行山之后,时年26岁的陈舜英成为辽县(今左权县)的第一任女县委书记。
陈舜英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抗日,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解放妇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她的领导下,辽县一度成为华北地区抗日局面最喜人的地区之一,政治影响力甚至可以和延安相提并论。
妇联之星
刘建勋
1939年,陈舜英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担任榆社县委书记。在榆社工作期间,陈舜英结识了和自己工作性质相似的武乡县委书记刘建勋。刘建勋是1931年入党的老革命,抗战爆发后,一直在山西地区从事敌后工作。
在工作的接触当中,陈舜英和刘建勋互相欣赏,并于1940年结为革命伉俪。(建国后,刘建勋担任过广西区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
结婚后,陈舜英在晋冀豫区担任党委妇女救国会主席,继续在太行地区发动、解放妇女参与革命。在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中,陈舜英失去了第一个女儿,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掠,不满周岁的小孩夭折了。陈舜英甚至没有悲痛的时间,就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
1949年初,陈舜英跟随南下干部团前往湖北。湖北解放了,党领导下的妇女工作亟待开展。陈舜英根据自己在山西工作期间的经验,为湖北妇联的成立做了大量准备性的工作。
她先后担任了湖北民主妇联主任和中南局民主妇联主任。随后,陈舜英又和刘建勋一起,在组织的安排下,奔赴河南、广西等地开展工作。在建国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舜英都在为新时期的妇女工作殚精竭虑。
可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严重影响了陈舜英的健康,她患上了顽固的心脏病。1961年,陈舜英不得不脱离一线岗位休养,仅保留了河南省监委委员和政协常委的身份。
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陈舜英也受到了冲击,她始终保持了一个党员应有的风骨。1978年后,她的名誉得到了恢复。4年后,陈舜英在北京病逝。除了革命先辈留下的荣耀之外,陈舜英这一辈也留下了赫赫威名。
值得一提的是,陈舜英的妹妹陈舜玉担任过合江地委副书记,堂妹陈舜瑶是我党元老、正国级干部宋平的夫人。熟悉陈家姐妹的周总理曾经用“陈家三姐妹”的美誉来称赞她们的革命功绩。在很多出身太行山的老革命者心目中,“陈家三姐妹”是不亚于“宋氏三姐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