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利用先进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成功救治了一位因呼吸衰竭而生命垂危的51岁女性患者。此次救援不仅展示了青大附院EICU团队在应对急危重症方面的卓越能力和高效协作,同时也突显了ECMO技术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关键作用。
生死一线,果断抉择
2024年10月12日,青大附院EICU迎来了一个严峻挑战——51岁的汪女士因呼吸衰竭紧急入院。这位平时身体健康的普通职工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意外发现右下肺实性改变,并逐渐发展成严重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尽管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多次治疗,但汪女士的症状仍在不断恶化。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EICU团队迅速响应,为汪女士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病情的快速恶化,汪女士的生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在侯明主任的带领下,EICU团队结合汪女士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果断决定采用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这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技术,旨在为严重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患者提供临时的生命支持。在团队的紧密协作下,ECMO装置成功启动,鲜红的、富含氧气的血液重新注入汪女士体内,为她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60 个小时,患者转危为安
接下来的360个小时里,EICU团队与时间赛跑,不仅密切监控着汪女士的生命体征,还联合华西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远程会诊,共同调整治疗方案。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ECMO、呼吸机参数的精准调整,有效管理了抗凝、管道维护、皮肤护理等一系列问题,成功预防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最终,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汪女士成功脱离了ECMO和呼吸机,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渗出实变显著改善。目前,汪女士已顺利转出ICU,病情稳定向好。
此次成功的救治案例,不仅彰显了青大附院EICU在应对重症疾病方面的高水平医疗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再次证明了ECMO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青大附院EICU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
开启急危重症抢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ECMO是急危重症较为复杂的生命支持技术,青大附院EICU不断强化流程与过程管理,加强质控,促进医疗技术质量提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把握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实现ECMO治疗院内院外联动机制。目前年开展例数处于省内前列,自2023年7月科室独立开展ECMO技术以来,截止目前,运行时长3617小时,年使用率约40%,最长上机患者52天,共救治24人,撤机率50%,痊愈率46%!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完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技术与人文并重,为重症患者托底,做好生命守门人。
什么是 ECMO?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ECMO是目前唯一能够暂时性支持心肺衰竭的紧急治疗方法,能使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避免长期高氧吸入及高条件呼吸支持导致的肺损伤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全身循环灌注,可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被称为重症患者救命的终极武器。
虽然ECMO可为高危患者架起生命桥梁,但是ECMO本身并不能治疗原发疾病,主要是为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争取时间,所以在进行ECMO治疗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只有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患者才能度过难关。
此外,ECMO治疗期间也会面临出血、感染、器官功能受损、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生存几率大大降低。如果患者存在如下情况,则不考虑进行ECMO治疗:
▲ 严重中枢神经损伤
▲ 不可控制的出血
▲ 恶性肿瘤末期
▲ 疾病不能逆转或无相应治疗措施
▲ 主动脉瓣反流中度以上
▲ 未经修复的主动脉夹层
▲ 严重外周血管疾病
总之,ECMO 是重症患者救治的终极武器之一,更是一项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它代表了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然而它也不是万能的,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潜在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患者,把握ECMO使用的最佳时机,严格的过程管理,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ECMO的费用可以医保报销吗?
目前ECMO设备与耗材整体费用较为昂贵,治疗期间各种维护与监测费用也较高。另外,由于ECMO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多学科紧密配合,以及其他针对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导致ECMO患者每日治疗费用以及总治疗费较高。不过好消息是,依据现在医保政策,部分地区报销比例高达70%,可以极大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供稿:急诊ICU 仲盛年
编辑:张 静
审核:高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