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周的六件大事

文摘   2024-11-24 21:34   上海  

大家周末晚上好,周五大跌后,大家对下周的市场走势可能会更感兴趣一点,我们还是结合招银理财的周报《地缘风险再起,能上车黄金吗?》,来聊聊。

上周聊的比较短,在这里《放狠话了》,主要说了对几个资产的观点:

“1、A股,随着两融的转负,以及周五晚上证监会的市值管理指引正式出炉,依然要警惕小盘股和妖股的踩踏风险,而破净股,可能会受益于新规,有一波新的炒作,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我们周五晚上提到的,炒作的题材,“缩圈+快速轮动”。
2、A债,资金面宽松,但供给不明朗的情况下,短端确定性强于长端,长端处于有胜率,但赔率一般的阶段。
3、海外,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建议如果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不高的,可以趁回调进一步增配海外,做好资产的分散,美股大体就是这样的,市场高度有效,调整的时候剧烈且时间较短,消化完后开始慢牛。而对于美债,优先选择短端。
4、策略上,继续建议大家区分散、均衡配置,现阶段继续看好固收+,我自己,上周也加仓了多个固收+理财,作为观察仓。”
我们用招银做的,上周的资产价格走势来看的话,上周美股(标普500)5日连涨,A债表现平稳,美债2年期下行幅度超过10年期,A股的情绪在周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家也都清楚,而上周表现最好的,是黄金,触底反弹,大涨5%以上,所以招银也在标题里重点提了黄金。

......


本周,结合周末刚发生的热点,我们重点聊六个事情。


第一,海外,美国新财长出炉,如何应对强美元?【重要】


第二,A股,知名教授,公开质疑央妈的回购增持再贷款新政?


第三,A债,理财“自建估值”算不算开挂


第四,谁在跑路?从ETF、外资和两融走势,理解市场的资金流向‍‍‍


第五,为什么继续看好固收+?


第六,黄金大幅反弹后,怎么看?


......



第一,海外,美国新财长出炉,如何应对强美元?【重要】

我在标题,加了【重要】,是因为真的觉得重要,我们持续建议大家分散配置,海外配置的不多,多配置一点海外资产。

周末,最大的消息,无疑是川宝,基本确认了自己,新一任的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截止目前,按民生研究的统计,未来,和我们进行贸易谈判的阵容,可能如下,目前,18年主导贸易战的莱特希泽,未来起到什么角色,还没定:

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财长的权限及地位,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和我们的体系会有所不同,你可以这么理解,美国实际的核心决策机构,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里面包括了总统、副总统、国务卿、防长、财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情报总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其中防长和财长,是唯二在列的部长,所以,以现任财长耶伦为例,大家才会看到,她在国际和国内事务中,都非常活跃。

那么,关于拟任的财长,贝森特,几点冷知识和热知识

1、他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出柜的财长。
2、他目前自己开了一家对冲基金,但是最近几年业绩不是很好,规模掉了很多,截止目前,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公司管理规模和李蓓老师差不多,百来亿rmb吧,不过他今年业绩不错,因为坚信川宝能当选,所以重仓了美股和美元
3、核心观点是,3-3-3方案,也即,到2028年将预算赤字降至GDP的3%、通过放松管制实现3%的GDP增长、每日增产300万桶石油或等量能源。对我们更重要的一点是,其认为,增加关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从谈判对手地方获得更多让步的手段,相对理性。
4、他一直和美联储不对付,且之前提到,建议搞一个由总统控制的“影子美联储主席”,从而某种程度上来架空鲍威尔,虽然这个想法被市场批评了。

话说回来,不管谁来当财长,对我们的投资而言,有一点,是绕不过去的:

如何应对强势的美元?

高盛2025年的全球汇市展望,标题就是,“美元更强更久”时代来临。

从美联储降息以来,美元指数已经反弹了7%,上周一度突破了108,创下两年来新高,如果你依然坚信,美元和美债,是全球资产价格的锚的话,那么,在这一轮周期中,这就是躲不过的话题。

从应对的角度看,我们之前反复提过,建议大家地区分散、股债均衡,首先就是增加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这并不是看空国内,而是在美元走强、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提高的背景下,比较理智的一种做法。

招银本周,推荐了其2021年就发行的一款备老策略产品,是招银理财和海外的摩根资管共管的(摩根持有招银理财10%的股权,所以两家联动很多),我观察到,因为里面涉及了,目前摩根资管,作为一家海外资管巨头,在配置上的观点(摩根负责海外资产的配置),下图框框部分,核心是认为

美债,赔率高(票息高)、胜率一般(波动大),所以低配,但也有一定的安全垫;

美股,目前相对基准是超配的,主要是对美国经济软着陆+降息周期的判断。

这个产品挺有意思的,我准备下周(每周三开放)买点,作为观察仓,看下海外资管机构,对于长期资金的配置思路。




第二,A股,知名教授,公开质疑央妈的回购增持再贷款新政?

周末,关于A股,有两个不同的声音。

第一个声音,是来自知名教授——华生,他发现了一个盲点。关于回购增持再贷款,我引用一下

“但是,许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反映,本来是兴致勃勃地去联系各家银行,结果均被告知,根据有关规定,银行的信贷必须以企业自己先有30%的本金为前提,同时不接受任何股权质押。此外,像申请其他企业长期贷款一样,银行需要对控股股东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这样一来,企业根本申请不到什么贷款。折腾一圈下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们自然都兴致全无。”

而之前,吴主席在香港,报过数据,目前披露了回购增持再贷款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规模应该在300多亿,这个落地的进度,和大家的期待,似乎有点距离。

第二个声音,来自经济观察报——其声称获悉,央国企市值管理更多的政策在酝酿中

“下一步,监管部门拟对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市净率(P/BRatio,公司股票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账面价值的比率)等具体指标,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2024年,在监管各方的政策推动和更为具体的要求之下,央国企市值管理再次被重视起来。后续,监管方面还有更多相关政策在酝酿和推进中。”

哪一种声音更可信?

我觉得,两个声音都是可信的。

也就是说,从监管的角度,确实在想各种法子、尽量建立起实用的长效机制,围绕“股东回报”这个主题,推动上市公司,主动作为,加强市值管理。

然而,顶层设计之下,在具体执行层面,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银行端,信贷思维和资本市场的逻辑,本身就不会完全match,所以需要不断地磨合、适配、调整。

这个问题,表舅在9·24推文就聊到过,《解读一下三巨头的炸裂发布会》,当时就说过:

“公司回购股票,是必须要注销的,但贷款是一定要还的,所以,企业贷款回购股票的可行性,需要打个问号,而鼓励公司主要股东,贷款增持股票的方案,逻辑上是有效果的,利好价值红利风格资产,对股市影响是结构性的”。

从落地节奏看,也是基本是这样的,以公司主体发起的回购计划,规模普遍偏小,而以控股股东发起的增持计划,占比明显偏高,主要分布在基本面扎实的板块。

至于提出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信贷必须以企业自己先有30%的本金为前提,同时不接受任何股权质押,且还要对控股股东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我认为,商业银行对贷款人进行资质审查是必要且合理的,无可辩驳,这对银行、贷款人、A股都是负责任的举措,给不具备借贷条件的人放贷增持,对市场百害无一利

况且,如果一件事情很容易做成,所有人都能看到终点,那么,一致预期这么强,投资回报又在哪里呢?市场,是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赚到超额收益的,但市场,会奖励那些,看准了主线,且愿意等待的人。

这点,我们和招银的观点很类似,长期看好红利、看好价值方向,尤其是看好央国企红利等方向,引用一下,招银的观点,这段话,其从10月以来,持续了很久了,也即——关税的影响和国内的基本面,都是未知的,所以对权益市场要保持一份谨慎,中高配的方向,仍然是红利和价值策略。

周五开始,传的比较多的,“高盛的交易台”的那段分析里也降到,从外资的视角看,防御性策略再次成为首选(低市净率、高股息等)。




第三,A债,理财“自建估值”算不算开挂?

债券,上周走的非常典型,呈现两个特征:

其一,央妈呵护资金面,资金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其二,地方债供给开始加速,大家比较犹豫,周一到周三,因为担心供给,所以长债震荡上行,而周四周五,只要上午的地方债发行情况比较好,下午长债利率就比较稳。

我们对债市的观点比较一致:短端确定性比较强,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到年底前,预计资金面会持续比较平稳;而长端的胜率是有的,也就是说可能短期还会下行,但是赔率不高,也就是,下行幅度不会很大。这样一来,可以继续持有短期为主的固收品种,同时等待更好的时机,参与长端。

另外,上周,国内债券市场,其实最大的新闻,在于“理财自建估值”的事情。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可以聊很久,但我估计大家对这个事的运行逻辑没啥兴趣。

我说下底层的原因。

资管新规后,理财的最大矛盾在于,买理财的人的想法,还停留在理财不能亏的阶段,而理财的底层的资产,因为净值化转型,波动率开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2022年底的那一波债灾。

所以,对理财来讲,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寻找低波动率的资产。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寻找本身就不会波动的资产,比如存款、非标、借款等等,但是这部分资产的供给越来越少,且短期限的产品,配置长期限资产,也有限。

另一种,是把本身会波动的资产,包装成不会波动的形式。

比如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比如用收盘价法估值,等等。但这些,都受到监管的限制。

所以,现在的理财,主要的思路,是采取“自建估值模型”的方法。

也就是说,本来一个债券类资产,是用公开的第三方的估值价格进行估值,计入产品的当晚的净值,但是,波动就会很大。

那么现在,理财,就自己搞一套新的估值模型,比如把一个不活跃的债券,用60日均价进行估值,这样,即使今天这个债券价格大幅波动,但是近60日的均价,波动幅度会很小,这样,整个产品的净值,就稳定了。

这事,到底对不对,我们不去解读,监管说了算。

我们只说一个结论:

对理财而言,如此一来,产品的稳定性会更好,不管是固收产品、还是固收+产品。

对公募而言,理财会对其造成降维打击,特别是固收、固收+上。

对客户而言,理财产品的持有体验会更好,但是从风险的角度看,流动性风险会积聚。




第四,谁在跑路?看ETF、外资和两融走势,理解市场的资金流向。

给大家看四个数据。

第一个图,是截止6月末,各类型投资者,在各类ETF当中的占比。可以看到,国家队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小票为主)当中的占比,也是一骑绝尘,这可能在很多人的预期外。


第二个图,本周ETF的流入流出情况。本周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流出66亿、62亿,仅次于沪深300,而资金主要流入A500(262亿),所以可以理解为,从ETF的角度,资金从中小盘,流向大盘。


第三个图,外资资金流向。根据中金的统计,本周海外主动与被动资金继续流出,且幅度扩大,主动外资总计流出中资股8.2亿美元(vs. 上周流出5.7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出32.6亿美元(vs. 上周流出15.0亿美元)。主动资金过去六周的流出规模,已经是10月初两周流入规模的四倍,被动资金也流出了9月底至10月下旬流入规模的约30%。


第四个图,两融数据。可以看到,从11月中旬以来,融资净买入动能明显变弱,特别是和之前,动辄200亿上下相比。


综上可见。

从资金走势来看:

外资持续净流出;

机构资金由于A500等营销冲击,ETF资金,从中小盘,流向大盘风格;

散户的两融,则动能明显衰减。

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从确定性的角度看,避开妖股、高位股、炒概念的板块,回到更具基本面的板块中来。




第五,为什么继续看好固收+?

其实,我们在第二、三、四点,已经说了。

从固收的角度,不需要看空。

从权益的角度,预计后续震荡会加剧,且由于资金的走向原因,炒作的动能会衰减。

所以,我们依然看好,在现阶段,大家如果畏惧波动的,可以考虑,从固收+的角度着手,参与市场。

上周,二级债基指数继续上涨0.27%,持有体验应该是不错的。

从招银的视角看,其对于旗下的八大系列的固收+产品,推荐指数都在四星以上

从产品来看,除了上面提到的养老相关的策略,还包括:

1、债券+的产品,纯债+转债。

2、多元+的产品,纯债+多资产,包括股票多头、量化对冲、商品CTA等,这也是我8月份就买了的产品。

从目前我持仓的固收+产品来看,浮盈了一点,下周三,我会买一点上面提到的,摩根资管共管的备老策略产品 。




第六,黄金大幅反弹后,怎么看?

最后一个问题,上周黄金大幅反弹了5%以上,后面怎么看?

继续抄底?

还是止盈?

下图,招银的观点一直没变,长期看多的逻辑很硬,短期到这个位置继续震荡。

我是这么看的,金价五连阳,离历史新高就差100美元了,最近俄乌、朝韩冲突在热点上,但从各方利益和喊话看,应该都不希望局势再升温,距离川宝再次入驻白宫,还有55天时间,接下来各方应该会以“抻”为主(拉扯、拖延)。

考虑到强势美元的市场环境,以及黄金年内超30%的涨幅,我也认为黄金的短期走势,以震荡为主,保持标配就好(个人资产的5-10%以内)。

中长期看,川宝上台,势必会抬升美国通胀中枢、大幅举债,以及使全球贸易更加割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是比较利好黄金的。

要不要买,取决于你的比例,如果低于5%,就买点,如果超过10%,不增配也无妨,买了就别太看了。

如果你真想做波段,考虑一下理财的黄金期权挂钩产品吧,那是真的“目标盈”产品,向下抗跌,向上见好就收,之前几期讲过。

至于黄金股,金价又超预期重回2700了,再忍忍吧。。。



今天就这些了,不知不觉又是5000字。



......

码字不易,求多多点赞、三连。

过往几期,大类资产周末解读:
第一期,《解读一下近期的理财产品》;
第二期,可能是史上最全的理财多策略介绍》;
第三期,需要看空美股和红利吗?
第四期,大A会跌破2700么?》;
第五期,《历史新高的三个资产》;
第六期,《明天开盘买什么?》;
第七期,《财爸教你做投资》;
第八期,《大A预定10%的涨幅?》;
第九期,《10年后资管行业什么样?》;
第十期,《三位大佬一起唱多?》;

第十一期,《放狠话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