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市场之前,先聊一个八卦,今天在传的,部分金融央企从2月开始要降薪,其中部分岗位固薪就要降60%。其实这个事,上周四的时候,财新旗下的我闻就报道了,非常长的一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下(需要付费),总而言之,就是降薪这个事,本就在规划和时间表内的,倒不是临时起意。
但是,聊八卦没有太多价值,还是要看事务背后的本质,降薪的背后,没法避开的话题,还是金融行业供给过剩的事儿。
咱们之前说过,国内的金融资源,是严重过剩的,从银行,到非银机构,都是如此,这个现象,是多个因素造成的,不展开。尤其是赶上行业或者业务的下行周期,过剩的现象会更加明显,因为业务会集中化、龙头化,举个微观的例子来说,基金越是难卖的情况下,销售端越会形成二八分化的现象,也即,一个分行里,可能20%的销售大咖,占据着分行绝大多数的销量,而大多销售可能都会很挣扎。
所以,从这个降薪的传闻,真正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金融供给严重过剩的时代,机构的兼并重组,中小机构的出清,将是时代的主流和最强音,这个我们在《2025金融行业的十大猜想》里,专门提到过,从银行、公募、保险、私募、券商等等,都有聊到未来的趋势。
“保险公司,预计开启兼并重组之路,原有的监管工作组接管模式,预计退出舞台,采取市场化兼并重组路线,降低监管和保险保障基金的压力,也避免不必要的道德风险,具体请见财经的文章《财险业将迎重组时代》”。
事实上,监管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上周,不知大家是否有看到监管的发文,下面这个,关于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的通知。
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文件,其实,这个文件,是针对目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行业性利差损风险巨大,部分中小机构已经出险的背景下,出台的。前面的统领性文件,是之前保险的国十条。
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简单——“扶优除劣”。
什么是保险里的好学生?什么是保险里的坏学生?原来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往往是出了风险之后,监管出手接管,然后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且可能消耗巨大的保险保障基金的资金。
那么,现在,就是把保险公司按照三六九等划分好,对于“差生”,暂缓其业务、限制其销售、审查其投资,如果改造不了的,要么清退出市场,要么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下图,我找了一个图,根据不同监管评级,会有不同的处理措施,除了1-2级,其他四档业务都会有影响。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一样的,要重视未来金融产品对应的机构风险,机构的龙头集中化很难避免,特别是对保险产品而言,高报价和低风险,永远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
多聊三个市场的热点哈,懂王上台效应、近期集采的话题和港股创新药的飙涨、债券的失血何时停止。
1、A股,懂王效应,其实已经在发生了。
懂王明天凌晨一点左右(北京时间)参加就职典礼,然后紧接着没几个小时,就会有一个总统签署室仪式,签署提名、备忘录或行政命令,部分关税、移民相关的行政命令,可能A股开盘前就会有眉目,毕竟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在上任后的24小时之内,就要干很多事。
好消息是,人民币在悄然走强,在岸人民币已经回到7.32以内了,然后也有海外的分析师说,目前美元多头的头寸非常拥挤,是近9年新高,也就是一旦反转,那么美元下行动能也会很强。
除此之外,A股,其实还有一块“懂王效应”——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
2025年,截至1月19日,A股961家上市公司预告2024年全年业绩,其中224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23.31%,这个数据看起来很惨,对吧?
再看。
2024年,去年同期,我拉了一下,截至当时的1月19日,303家公司公布前一年度业绩预告,预增和预盈的公司合计234家,报喜公司比例为77.23%。
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其实“报喜的公司”总数,差别很小,去年是234家,今年是224家。
而之所以“报喜率”云泥之别,是因为在同一个时间段,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是去年整整3倍,大量业绩负增或者负利润的公司,选择扎堆在1月19日之前,披露了业绩预告。
你再联想之前的小作文......所以,要说的结论是,年初这么差的“报喜率”,可能没法线性外推,整体上市公司的业绩,环比可能还会有所下滑,但也肯定不会像截至目前数据显示的这么差。
今天,披露的几家,宇通、长江电力、新华保险、东鹏饮料,这些行业龙头,净利润全部高增长,“最差的”长江电力,都有接近20%。
2、A股,北京和上海双双发难,创新药板块今天大涨。
今天A股整体来看,表现不俗,成交1.2万亿,70%的公司上涨,而港股表现还更好一点。
市场热点有几块,一是AI相关的铜连接,二是宁德时代大涨下的锂电需求增加的传闻,三是,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医药板块。
医药的新闻有两个,其实可以连起来看。
一个,是大家可能已经刷到的,上海的两会期间,有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也就是说,在集采压价的过程中,有些药企生产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质量下降,疗效也下降,事实上,这回北京的两会,也提出了类似的提案,看起来,京沪双双向集采“发难”。
另一个,是上周五,医疗保障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25年将出台丙类药品目录,该目录将纳入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创新药品品种。
我谈点个人的看法哈,结合上面两个新闻。
第一,集采大方向是没问题的,医保账户钱不够,老百姓看病贵,生物医药公司高药价的背后,营销费用渠道费用等占大头的局面下,集采,从初衷来看,绝对是“善政”。
第二,优化的空间肯定是有的,比如两地的两会代表提到的,“制定最低成本价底线、严把药品供应商质量关、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控、不应强迫医患使用集采药”,都值得讨论,尤其是,严把药品质量监控,这是集采之后,应该配套的。但事实上,这个和医保局关系不大,应该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医保局在回应过程中,带的部门中,包括了药品监管部门(多说一句,工信部,也有行业运行监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职责,所以也在一起)。
第三,解决的另外一个思路,就是第二个新闻里的丙类药品目录的事情。简单来说,以后实施分层次的医保,国家统一医保就是尽量确保价美物廉,让大多数老百姓用得起。如果你想多用进口的,那就自己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可以帮你报销丙类药品目录的药。
总而言之,我觉得,有平衡、有讨论就是好事情,政策总是越辩越明,在过程中得到优化,不必因噎废食。
从投资来看,不管是对集采的讨论,还是这个丙类药品目录的事情,都实实在在利好医药,单从医药的角度看,特别是创新药,大家要看,就看港股创新药吧,今天港股的恒生医疗ETF,513060,一度飙涨3%,最后收涨1.6%,我去年年初也定投过一段时间的恒生医疗场外联接基金,博时恒生医疗联接C(014425),被“伤害”过,后来年中的时候及时止损了,但是,如果医药有反弹的话,港股创新药,也即恒生医疗,还是投资医药必备的板块。
从份额来看,大部分投资者似乎也都这么觉得,下图,ETF份额已经375亿了,持续创新高,信仰真的无敌。
3、债券,等央妈的信号。
我们中午分析过了,《过节的心情取决于央妈了》。
结论很简单,看本周降准的动作,以及央妈资金投放的情况。从目前来看,如果资金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持续的负carry(倒挂),那么基金必定会持续卖出的(不是不想抗,不想等待每调买基,是因为从基金的角度,你不控制回撤,客户就会赎回你,到时候你还是得卖出)。
大家也可以等我们跟投的信号,预计下半周情况就明朗了。
4、跟投建议。
第一,A股的表韭量化,和上周一样,等明天懂王先出牌,等等;
第二,A债的表韭纯纯的债,也和上周五一样,等等,等央妈先出牌;
第三,海外的表韭全球,今晚美股休市,马丁路德金日,所以也等等,可以关注本周的跟投信号。
就聊这么多。
......
求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