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千字说文—宇宙

教育   2025-01-15 13:58   安徽  


点击杏坛采薇关注,阅读更多内容。

坚持文化自信,复兴传统文化是党中央的战略,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更是中高考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传统文化,本号推出“文化散文”。
这类散文以原创为主,适当转载,也接受投稿。写稿要求见本号公告:文化散文 闪亮登场(可点击跳转查看)这类散文,语言轻松活泼,内容生动有趣,围绕中小学生课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阅读这类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更有利于学好传统文化知识,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

编者按:说起传统蒙书,往往会提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比《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明白晓畅,《千字文》则显得比较典雅而难解。相传南朝梁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在王羲之留下的千余不重复的字中择取千个,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他呕心沥血,一夜白头。因精思巧构,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千字文》故成经典。本版开设“千字说文”栏目,每期择取《千字文》中文字若干,谈文论史,揭示其中涵盖的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诸方面知识。让我们从字入手,一起感受流传千年的《千字文》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吧。

宇  宙

作者:郭永秉   来源:《光明日报》2025/1/9

《千字文》第二句与“天地”对仗的是“宇宙”。探索浩瀚宇宙,是每一个热衷天文、科幻的青少年的初心梦想,也是矢志于航天事业的科学工作者的终身目标。从古文献记载来看,“宇宙”这个双音节复合词的出现,当不晚于战国时代。《吕氏春秋》里更经常将它与“天地”“日月”对言,可见战国后期的“宇宙”,与周兴嗣编写《千字文》时的词义已经相当接近了。汉语的“宇宙”与源自古希腊语的“cosmos”表示“秩序”之义有别,倘于人所熟知的“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之外,去进一步追索“宇宙”一词的来源,还可了解中国古人对时空的独特认知。
被柳宗元斥为伪作的《鹖冠子》,近年来因为对先秦到汉初出土文献的深入研究,已被平反为战国道家著作,此书《天权》篇中有一段对“宇宙”的珍贵叙述:“独化终始,随能序致,独立宇宙无封,谓之皇天地,浮悬天地之明,委命相鬲谓之时,通而鬲谓之道,连万物、领天地,合膊同根,命曰宇宙,知宇故无不容也,知宙故无不足也。”虽然因为文字错讹等故,内容不尽能确解,但意思大致清楚,即宇宙是独立而无边界畛域的,统领天地、连接万物,与之同根同源,至大无外。

那么为什么古人选择组合“宇”“宙”,而不是其他的字,来代表这个包罗万物天地的无边无涯的东西呢?

这可能跟先秦时代“宇”“宙”这两个词的意义有关。“宇”和“宙”两个形声字上面都是“宀”(音mián,就是俗称的宝盖头),“宀”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房舍、空间的意思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宇”是“屋边”,所居房屋的四周边沿也就是屋檐。“宙”字,据语言学家的考证,其本义也与房子有关,指承托屋宇的栋梁。“宇宙”本来大概指屋顶四边与栋梁构建起来的一个三维空间,亦即人日常居处活动的范围。

《淮南子·览冥》里说,“凤皇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燕雀拿来自矜的是凤凰也不能同它们在那檐梁之间一争高下,可是它们焉能知道凤凰之德的充沛广大呢?《览冥》的“宇宙”乃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概念,一般我们所说的浩瀚宇宙,是从这个意思引申出来的。

古人对宇宙比较明确的认识与想象,最早的一种是所谓“盖天说”,即把天设想成是一个类似伞盖的东西,覆罩于如反扣的盘子般的大地之上。这种说法,与房舍屋顶以立柱承托在地面上颇有类似之处。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由一根大绳子系住不停旋转,中间一根大栋梁和边上八根立柱撑起这个旋转的天,屈原关心的宇宙论问题便是:这些绳子、柱子和天地是如何安置的呢?三国时代吴国的学者韦昭说,“天宇所受曰宙”,正确地指出“宙”就是承受上天覆盖的那些立柱。
古文字学者考证,在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附近,出土过文字为“光耀宇宙”的吉语瓦当(见下图),此语可同《淮南子》“日照宇宙”相对照。更准确地讲,瓦当文字“光耀宇宙”的意涵,是一语双关的:既是说阳光覆照在屋宇栋梁之上,也是比喻所居之人的德行照耀于天地之间。

“宙”字的栋极之义,大约用得少,以至于逐渐被淡忘了。它的意思变成了:找不到两端所在的无限长度、舟车所能到达的极限,甚至是往古来今、无有始终的时间长度等。这些意义,自然也是在承载屋宇、天宇之“宙”的基础上引申的。
《管子》里有《宙合》一篇,大概也是战国的作品,它说天地像囊橐一样把万物包在当中,来自早期道家的表述;作者进而指出“宙合”则是包囊天地的意思,“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散之于无间,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宙合”无疑是对“道”的特征的一种比喻,它表示弥纶于宇宙、天地的特质——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涵盖万物,并非实指宇宙结构的某种模型。“宙”在这里是修饰动词“合”的,其义显然与时空的无限巨大有关。
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宇”也与“大”相关。
古汉语中“于”和以“于”为声旁的字,往往具备“大”义,这是汉语同源词研究者的共识。例如“訏”在古书里是“大”的意思,“芋”得名于“大叶实根”,“盱”表示张大眼睛,“竽”是“笙之大者”“五声之长”,“单于”也是匈奴部族首领中之大者。“宇”字在先秦也有“大”义的用法,西周中期的史墙盘铭文说穆王“帅型宇诲”,这个“宇诲”就是《诗·大雅·抑》“訏谟定命”的“訏谟”,即宏大的谋划之意。所以,将“宇”“宙”联合起来,表示大之又大,对应一个具有无边界畛域,能统领天地、连接万物的概念,是非常自然的。
(图二)
在《说文解字》中,“宇”字下还收了一个写作“[图二]”的“籀文”。
所谓“籀文”来自西周晚期周宣王的史官籀所做的一部叫作《史籀篇》的字书。“[图二]”这个字形确实常见于西周金文等早期古文字,也见于张迁碑等汉代碑刻,它们正是当作居处、居所、疆域义的“宇”来用的,可见字书皆有确凿根据。
“[图二]”字还有一个把“宀”替换成“囗”的异体字,亦见于史墙盘。“囗”在合体字中往往指的是区域、国境、版图一类意思,史墙盘铭的这个“宇”字,也是作为居所、封域的意义用。
从史墙盘铭“宇”“[图二]”有别来看,早期古文字表示居所义的“宇”可能本以“禹”为声,“宇”字则可能与房屋栋极的意思相关,二者功能并不完全一样。居所义的“宇”,清华简《楚居》中已经写作“宇”字,大概东周以后它们就完全变成一字异体了。
上古时代居处、居所、疆域义的“宇”用“[图二]”字,选择声符的特殊意图值得思考。
“禹”是中国古史传说中平定水土、开辟洪荒,使民众可得安居的人物,稍后还出现了禹划分九州的讲法,因此中国古代的空间版图可以说是禹所规定的;启与禹对接,成为夏代的始君,为中国开创了第一个可以指称的王朝,所以古代的历史时间也是从禹那儿起头的。
所谓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的时空观念,恰好完美结穴在“禹”身上,“[图二]”这个字的寓意相当深刻。
(作者:郭永秉,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扩展阅读:

文化散文:麻捣与麻刀
阅读欣赏:天若有情天亦老
文化散文:说“瓢”
文史小品:皇家的姑爷都是“马”?
文化散文:补丁

文化散文: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几百日而后成?

文化散文:谈“犀”说“兕”
文化散文:说鸡


八岭山人简介:
语文教学30年,读书思考,勤于笔耕;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教师文学表彰奖一等奖;全国多家学生读写报刊作者,指导学生作文发表获奖数百篇次。

本号发布原创文章

内容涉及教育、生活、写作、时评、

摄影、美图、随笔…… 

每周工作日推送学语文、写作文、精品作文、

语文教学、应考方略等类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交流,约稿,转载。 作者微信号:bljszylw

声明: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管理员删除。

传播信息,请点分享 

杏坛采薇
致力语文教学,服务师生家长。本公号发布原创文章为主,内容涉及语文教与学、写作、时评等等。每周推学语文、作文指导、精品作文、教育管理、应试方略等类文章。商务合作:AC9058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