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由江西日报选送的《中纪委文件刚下发 景德镇市邮政局仍顶风违纪副科级以上干部公款赴日游第二批出游者计划明日出发》被评为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笔者结合获奖新闻作品,谈谈该新闻出炉的台前幕后,探讨舆论监督记者应具备的作风与素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者参加颁奖大会时与
获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合影
要有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
骄阳似火,气温接近40摄氏度,整个大地仿佛一点就着。我怀着亢奋的心情坐上了前往景德镇市的班车。到达目的地后,已是中午时分,在路边的小店胡乱填饱肚子后,我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暗访。
先是约见报料人。报料人是军人出身,对单位一些不公平的事看不惯,爱仗义执言。针对单位公款赴日游一事,该报料人曾在单位的党员大会上义正词严地"抨击"过。向江西日报反映问题,他表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公道自在人心,我不怕打击报复"。
报料人向我提供了写好的举报材料,我只是简单地浏览了一下。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第一手资料。于是我就在大街旁的一家小店,详细询问了其单位公款出国游的台前幕后,并就一些细枝末节追根究底。在这个如火的夏日,我喉咙直冒火。由于专注采访,却忘了喝上一口水。
采访进入状态后,我常常激情四溢,不知疲倦,采访对象受这种情绪感染后,往往也是越谈越兴奋。最终,报料人将公款出国游一事和盘托出。
采访完报料人后,汗水已浸透我的衣背,但采访还远远没有结束。舆论监督报道必须采访多人,互相印证,单一的消息源怕不可靠。有时报料人出于各自目的,甚至会夸大或虚构事实。
此时,阳光已泛白,空中没有一丝风。我继续在景德镇市各大邮政所暗访,追寻事情真相。在各大邮政所与职工聊天后进一步核实:景德镇市邮政局的确组织过副科级以上干部赴日游,且职工对此颇有意见。看来报料人所言为实。
这还不够。集体赴日游究竟是由哪家旅行社组织,每人费用多少?如直接问旅行社,太敏感,旅行社不会说,笔者便以邮政局员工的身份打探。某旅行社证明,的确接了景德镇市邮政局一个团,费用为每人5000多元,且第二批将于7月9日出发。
搞舆论监督胆子要大,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要有为民仗义执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打击报复的一腔热血。
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与被批评人或被批评单位的相关人员见面,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哪怕对方谎话连篇,也要如实登出来,读者自有判断力。毕竟,事实就是事实,谁都难以改变。谎言难以自圆其说,真相终究会在阳光下暴露。
但采访时要注重技巧,你面对的采访对象大多绝非等闲之辈,不仅警惕性高,且守口如瓶。
下午快下班时,我赶到景德镇市邮政局采访,该局工会主席对于我的突然来访一时手足无措,乱了阵脚。为了稳住对方,我的态度和风细雨,说话也很客气,声明只是来核对相关事实,听听他们的解释。对方显然非常警惕,知道来者不善,查看记者证件后一直沉默,并欲起身送客走人。我必须见缝插针,问到该问的情况,否则,此次采访将前功尽弃。但对方显得不耐烦,说有事要走,要关门。我只好赶紧抛出两个问题:一是该局是否用公款赴日旅游,二是第二批出游者何时出发?对方的防线此时才松了一点。
只要对方开了口就好办了,起码对方的回答确认了存在赴日游一事,至于其所言出游费用均自掏腰包,且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前往,也好证实。最终谎言不攻自破。第一,哪有一个单位一下子30多个人同时休假,这不符合逻辑。第二,通过对该局门卫和食堂师傅的一番暗访得知,出游并非各自出钱,而是将上级奖励的公款拿出来让副科级以上干部潇洒游一回。
通过数小时不停奔波和明察暗访,景德镇市邮政局公款出国游的内幕已全部浮出水面。此时,天已黑,拖着疲惫的身躯,笔者在街头买了两个面包,一边填饱肚子,一边写稿,绝不给被采访单位留下任何可以周旋的空间。赶快写稿,赶紧见报,免得夜长梦多,也免得对方到处托人、找关系,让稿件"胎死腹中"。稿件发回报社后,第二天得以顺利见报。
客观公正的新闻立场
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你的内心可以波澜起伏、愤愤不平,但下笔时一定要如行云流水,将事实娓娓道来,不能带有一丝主观色彩。其实,事实最有"杀伤力",明眼人一看就知,没必要沉不住气,从文章里跳出来,或大发感慨,或指点江山。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此话可谓经典。当掌握了充分的素材时,写起稿来也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
纵观全文,均用事实说话,无一句空泛的议论。如通讯开头写道:"7月8日对景德镇市邮政局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来说,无异于一个节日,有些人甚至显得迫不及待。据了解,继6月14日该局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东渡日本公费旅游之后,上次没有去的副科级以上干部8日又将出发。"仅用百余字描述基本事实,没有一句废话。下面数段的每一句话也都有出处,都经得起推敲,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其次,文中既有官员的说法,也有景德镇市邮政局官方的解释。报道不偏不倚,完全呈现事件的本来面目,确保重大舆论监督报道的客观公正。
在行文时,也大量使用百姓语言,使报道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如:员工无奈地说:“领导想出国,员工又能怎么样啊,反映了又能怎样?”如邮政局老职工陈师傅针对此事议论说:"这种行为不仅对老职工不公平,对领导干部的形象也有影响。他们为什么不用旅游的公款去帮助困难职工?"还有文中引用一食堂师傅的话:"开玩笑,自己花钱谁去呀!"等等,都是老百姓原汁原味的语言。这些活生生的语言比任何华丽的词句都要鲜活,都能说明问题。
最终以中纪委发布的禁止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相关规定作为收尾,直指问题的要害及严重性。文章最后一句:"然而,有的部门有的人,偏偏不听劝,不遵守,甚至顶风违纪",让人意犹未尽。
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作为一名记者,应该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热衷于为群众主持公道。的确,当该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动用公款潇洒走一回时,局里还有一些员工却在为生计犯愁,要是拿这些公款去帮助他们,该有多好!
于是我走进该局家属楼,走进一些老职工家,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采访后,深切地感到退休工人的艰苦。他们所住的房屋既狭小又破旧不堪,与该局的办公大楼相比,差距甚大。至今还能回忆起退休老职工陈师傅那张沧桑的脸,还有陈师傅动手用废旧木板做成的餐桌。如果用旅游公款去帮助那些困难职工,该有多好!我将这些所见所闻如实写入文章中,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记者跟随武宁县专业狩猎队采访
报道见报后,为掩饰错误,该局利用职务之便,扣押登载其负面报道的版面。当媒体采访该局负责人时,该负责人说,是因为景德镇发洪水才导致其中一张报纸未投。但奇怪的是,同一天江西日报前面的8个版都送到了读者手中,唯独登载其负面报道的这张报纸"失踪"了。至此,景德镇市邮政局封杀党报的行为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上千家媒体或转载、或评论。
中国新闻出版报著文,将景德镇市邮政局封杀党报事件列为2010年中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舆论监督事件之一;中国青年报认为,此事已成为公权力公然对抗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法制日报则指出,景德镇市邮政局扣发党报,实质上是权力部门对新闻舆论监督权利的严重侵犯。此报道在全国新闻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保障新闻舆论监督权利的大讨论。此事引起国家邮政局的高度重视,景德镇市邮政局数名领导最终受到处理。
来源丨江西日报通讯公众号
作者丨杜金存
原标题丨一则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台前幕后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