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新人记者不能独当一面?

科技   2025-01-21 12:05   广东  

我是臧赫,

是中新社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2024年是我转正的第一个年头。

从新人做起的这一年,

我有话说。

 

一专多能!融媒体记者不简单


近年来,“全媒型记者编辑”这一岗位很需要年轻的血液加入。跃跃欲试地加入了融媒体中心之后,我发现自己真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打磨:新媒体编辑、融媒体记者、出镜记者、文字记者、媒体融合统筹样样都干。


但这也面临一个问题:不像传统的采编部门以跑具体的线口为主要工作,融媒体记者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找活干”,产出高质量的融媒产品。


记者在第七届进博会


参与报道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尽管提前已经做好了每天的报道计划,但实地进入会场之后,其规模之大、报道工作的节奏之快还是令我始料未及。不仅报道计划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还出现了很多临时增加要灵活应对的工作。参与报道的前两天,我也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弯路。


后来,通过和前辈及时交流、向领导的思路学习,我渐渐找到了节奏;同时,因为派去前方的有多个部门的记者,我调动起融媒体中心的本色,展开跨部门、全媒体合作。



最终在中新社国际部同事的密切配合中同步发出社交媒体视频和对外通稿《姚明现身进博会:刚换工作 还是青年》;在编导同事的支持下“开脑洞”创作出符合社交媒体属性的《“逛三园”进博版》等。



挑战用Vlog短视频做发布会活动报道,甚至还用上了自己的日语专业特长采访日企老总,稿件《“进博故事”上新啦 网红翠花:今年没玩够!》在活动现场挖掘“进博故事”IP背后的长效影响力,在中新网PC端“进博会”板块醒目位置刊登。


除了新闻本身,在进博会报道现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偶遇”了媒体界的许多新老朋友,其中不乏许多新人记者面孔乃至外媒记者朋友,他们在新闻中心忙碌穿梭的身影鞭策着我不断去找好新闻、做好新闻。


一周过去,结结实实经历了一场“新闻大考”的我带着满当当的进博报道经验教训回来,领导说:“下次你还去吧!”


既快又慢!做新闻不止一种方式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随之提升互联网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做融媒体新闻,我首先学会了在大量的采访素材中寻找新闻点。


在一次报道中,我们采访了拉卜楞寺的讲解员,他是一位普通话说得很好却十分谦逊的藏传佛教僧人,我追问了一句“那你从一开始为什么想要去学习普通话?”,他便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自己对民族“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的感悟和理解。再加上后期剪辑时我们捕捉到了小僧脸上自豪的表情,一条超有料的短视频就这样诞生了。


采访再久,往往一条新媒体短视频也只能剪出短短几十秒;但带着好奇的这一问,问出了一条新媒体端观看量500万+的爆款视频。


在贴近受众口味、寻找提高传播效果规则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除了这些短平快的新闻产品,在庞大的互联网洪流中,除了流量如何留下更多?


我找到的答案是,慢下来。


记者在四川阿坝金川参与主题采访


在基层采访的时候,面对一波又一波围上来的媒体记者,那些朴素的被采访者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述。印象深刻的是四川甘孜的一位巧娘嬢嬢,通过和浙江金东“结对子”学手艺,现在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给自己挣零花钱,给孩子们减少了负担,甚至还能给子女们补贴不少。


看到她露出自豪又灿烂的微笑,那一刻我想或许听他们耐心地讲、我们耐心地记录,让这些人和故事被更多地看见,把自己见闻的力量循环成正能量,也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种重要体现。


碌曲县藏族中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踢足球。臧赫 摄


后来,我全天蹲点了两三个高原地区的中小学校,再结合分社同事长期的报道见闻,成稿《见闻:师生缘,团结情——看青藏高原学校如何培土育苗?》,以实地的观察和师生采访见证了高原民族地区少年们的成长教育环境和东西部协作的团结故事。


新人记者的优势,不容小觑!


经过我的观察,记者平时的一大工作,主要得益于“聊”,采访是聊、沟通选题是聊、向同行前辈学习请教也是聊。


因此,我认为作为新人最好的心态就是空杯心态。就像前面提到的,带着一点“新人光环”,我最喜欢去问、去聊、去获取经验。


记者在拍摄Vlog时采访挪威驻沪副总领事


每次出差,我作为融媒体记者会配合一位文字记者或者是其他工种的老师一起去采访,这就是学习交流的大好时机。


除了一起聊要完成的稿子怎么做,我还会请教前辈的过往经历和心路历程,看到了别人的轨迹,前方的路也能走的更快更远。


新人记者还有一个优势: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给自己设限制


2023年年末,领导布置我们写新年贺词。虽然觉得此稿必定“难度系数”很高,但我还是花了几天时间“交了作业”。过了几天,平台老师居然通知我,新年贺词要发布我的这一篇。


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这竟然是我发表在中新社微信上的第一篇原创稿件,除此以外更觉惴惴不安。没曾想文章发表后,获得了当周的总编辑奖,这对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后来在进博会报道时,我接到后方通知第二天要和上海分社的老师来一场直播,虽然过程有很多突发情况“小插曲”,从没直播过的我在直播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带领下,也顺利完成了一场百万观看量的直播《玩转进博会:坐上了“空中出租车”了解月球车轮胎》。收到后方老师的表扬的那一刻,我的士气也再次被提振起来。


或许这一次次不退缩的尝试,也是后来我能在更多机会来临时主动挑战的勇气来源。不给自己设限,更容易找到适合和擅长的领域,增加长板。


新闻人永远年轻。“谁说新人记者不能独挡一面?”我想这个标题更多地是说:踏浪而来、迎难而上,新闻人的锐气、朝气和勇气,势不可挡。

作者:臧赫(中新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编辑:尹珮瑶

来源:庖丁解news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