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怎么走,怎么写?还能拿大奖?

科技   2025-01-15 09:57   广东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近日,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新闻单位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动员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展现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积极营造活力涌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通知要求,大力宣传各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展成效。报道各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最新进展和经验做法,鲜活反映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坚定改革信心、积极投身改革事业的精神风貌。
通知指出,大力宣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跟踪报道各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持续做好亮点成就宣传。生动反映各地一年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充分报道“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政策落地成效,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通知提出,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民生保障工作举措。跟进报道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全力保障春运、保供稳价,确保节日市场平稳运行、群众温暖安全过节的工作举措。及时报道广大党员干部对因灾受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救助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集中展现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关爱群众,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的有力举措。
通知明确,大力宣传各地欢度春节喜庆景象。报道各地喜迎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丰富春节文旅市场供给、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和传统民俗活动,温馨展示各地辞旧迎新、群众张灯结彩的热闹情景。宣传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谐团圆的春节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展现中华文化多样性,彰显春节的文化魅力。加强春节文化的对外传播,向世界充分展示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
在具体安排方面,通知强调,2025年1月14日(腊月十五)至2月12日(正月十五),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单位在重要版面时段及所属新媒体平台首页首屏,统一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重点做好“见证新动能”“巡礼新工程”“山乡新画卷”“致敬奋斗者”“温暖进万家”“情满春运路”“文化中国年”系列报道推出有生命、能共情的精品力作,让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平实丰富,真正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实现有效传播。

“新春走基层”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各地媒体记者纷纷加入“新春走基层”的队伍中 。走进基层才能走进老百姓心中,发现百姓的新闻,反映人民的问题。

近年来,“新春走基层”的报道频频获得中国新闻奖,来看看这些获奖作品如何践行“四力”,用生动的笔触展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获奖作品简析


矿工组长的551条短信
山西日报  作者:苏晓晨
记者通过走基层,亲身感受并深入挖掘了其中感人的温暖小事。短信折射出的是家庭温情,折射出的是一线职工对安全的敬畏。文章细节生动,角度独特,从细微处引出家庭亲情、安全生产的大主题。

“见字如面”23年》 
工人日报  作者:康劲
文章主要从兰州客运段一对职工夫妇持续23年的日记留言展开,在平凡的只言片语中可以体会到普通家庭的悲欢与幸福,是一篇讲好中国工人故事的力作。

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
扬州日报  作者:胡俭
获奖作品带有很深的“走转改”印记,记者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考察用工市场,发现了许多具有价值的新闻,既能抓人眼球,又能引人深思。

 《车轮上的幸福》
贵州日报   作者:陈毓钊
记者擅长“见微知著”,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福泉农民吴成德一家三次换车的故事,以普通人生活的“小变化”,反映新时代社会的“大变迁”。

两岸夫妻“过年回谁家”?
中国新闻社  作者:李佳赟
记者关注到“两岸夫妻”群体,从小角度深入探访了三位台商的“海峡情缘”,通过“过年”这一普遍的主题,展现出“两岸跨海婚恋”的发展与融合,生动地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展现了两岸交流的“常态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强劲的时代脉动。

云龙镇的两封倡议书
浙江卫视  作者:杨川源
“留浙过年”是春节浙江基层标志性的社会现象。记者通过挖掘“留浙过年”现象背后的社会价值,将过年的喜庆、岗位的坚守、思乡的感怀相结合,引发了对社会群体与区域发展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陈治治、施新华、孟维伟
用故事化的手段、细节化的手法、情感化的表述,讲述“三村整体搬迁工程”的背后故事。在“和谐搬迁”的背后,折射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扫码看原作




“新春走基层”报道应该怎么写?


1.走入百姓,深入基层,发掘新闻线索

完成“新春走基层”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记者的“走”要真“走”,走进群众生活,真正深入基层,才能发掘更多角度独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将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充分报道出来。在《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一文中,新闻线索来自于漫漫行车途中的一场闲聊,当记者胡俭听到“局长亲自打工”的故事后,便隐约感觉到故事背后的更多新闻价值,从而开启了对故事主角的多次了解与回访,最终完成了优秀的新闻作品。

在《矿工组长的551条短信》获奖之后,苏晓晨分享了自己的采访历程:“只有走进基层,深入沟通,才能倾听到,触摸到,发现到最平凡,最真实的新闻事实;只有将镜头对准身边百姓身边事,讲述百姓当中的人,新闻才会充满活力;新闻人只有沉下心来走进基层,带着感情去触摸百姓的心灵深处,才能发现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写出最鲜活的新闻。”

“新春走基层”,需要记者切实“走”进群众,往往在走近的过程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新闻线索。
2.从细节入手,讲好平凡故事中的不平凡
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便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但基层的平凡岗位,背后也有一群默默深耕不平凡的人。记者需要思考如何去发掘这个群体,关注到这个群体鲜明的特色;如何以小切口接入大时代,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生活特征和时代精神去思考,从而使平凡的“小人物”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扣。如此,文章便具有了更深刻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也更容易触动读者内心,发人深省。

例如,《“见字如面”23年》便从一本持续23年的日记留言写起,从日常来往的留言中可以体察客运职工夫妇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以及对于家庭的深切思念,作者康劲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平和的笔触描绘出普通人背后不普通的精神与生活态度,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3.见微知著,融合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出现新变化,然而讲述宏观的社会发展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新春走基层”可以使新闻记者从细微处去报道老百姓们的新鲜事,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车轮上的幸福》讲述了吴成德一家三次换车的故事,就是以普通人生活中换车的小变化,反映新时代社会改革开放的大变迁。正如作者所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惠及到每个普通家庭,吴成德家的变化是一个缩影,正是无数个微小故事反映了宏大主题的真实成果。

4.以情动人,更加接地气的表达 
新闻写作不仅需要有热度,也需要有温度。“新春走基层”要用能够被群众接受的叙事方式,讲述基层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欢乐着群众的欢乐,感动着群众的感动。通过生活实例,以朴实的语言,将报道落实到具体人物上、事实上,让内容有温度、接地气,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在新闻作品《“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中,记者聚焦拆迁工作,从描述一位搬迁群众“生活在画里的感觉”的喜悦心情入手,把“和谐搬迁”背后的党委政府的“群众利益至上”理念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和谐”的氛围贯穿文章始终,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


来源丨全媒体探索公众号

作者丨全媒体探索

原标题丨2025“新春走基层”启动!怎么走,怎么写?还能拿大奖?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编采圈投稿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