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编辑的多重角色转换
出版社文字编辑的主要职责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将原稿加工出书,在出版社,文字编辑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发掘培养合适合格的外编,以节省编辑出版流程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这个岗位天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为要先有策划编辑组来书稿,才有文字编辑的下一步工作。因此对于文字编辑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无非是“来料加工”、处理文字版式而已,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甚至可以完全外包,很多人包括很多文字编辑自身从而较为看轻这个岗位。事实上,同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一样,要做一名普通的文字编辑可能并不是很难,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编辑,则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努力、深入思考总结和长时间的积累。文字编辑的工作重要性弹性很大,其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程度,对于书稿本身和对于图书在市场上的命运,有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文字编辑处于图书选题创意和市场销售的中间环节,要同上下游的诸多环节进行沟通、交接,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文字编辑,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在各种角色中进行代入、转换、协调。这些角色包括自身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也包括出版流程链条中的其他环节。
图片来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二、读者角色
我们常说,图书出版要为读者服务,要有读者本位。因此,文字编辑首先得是一名热爱读书的读者,这样才能充分了解读者,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文字编辑又是一名极为特殊的读者。这位读者通常比一般读者对书稿读得更深入,也更为细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位读者有权在出版前提出质疑,进行修改,甚至最终决定了一部图书的最终文字和呈现方式,因此责任重大。
文字编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将自己转换为读者,以读者的身份和视角来审视书稿。这首先体现在审稿过程中。尽管审稿工作也是策划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其重点在于书稿是否大致体现了策划意图,由于时间所限,只能做个大概的判断,而更为细致的审稿工作,通常是由文字编辑来完成的。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体验等,对于文学接受客体也就是作品有一种预先估计与期盼,这就是期待视野。其实不仅文学作品,所有作品的读者都有期待视野。编辑化身为读者,揣摩和体会读者的期待、读者的需求,在审稿时就能对书稿的内容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比如根据特定图书的目标读者特点,判断其对阅读本书的需求,在内容的基础全面性、专业的精深性、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上,在经典和前沿上,在文字语体特点上等的优先顺序,从而判断书稿是否契合了这种需求,对策划编辑和作者提出相应修改建议,以求对读者更为有益。
在具体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也要时时从读者的身份和视角出发来对书稿进行处理。比如保证知识点的正确性,考虑图表或者案例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学习,哪些术语或者典故需要添加注释来方便读者理解内容,文内夹注或者插文等的设置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连贯性,等等。
当然,在编辑和读者的角色转换中,要避免一些误区。比如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距离,这种距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创新、超越,是比单纯的满足更高一层也对读者更有吸引力的。我们毕竟不是读者,不能完全跟随读者的感受,而要有自己的出版理念。应权衡和掌握好这个度,使之既没有高到高不可攀,完全脱离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理解能力,也没有低到从俗和媚俗,或者令读者读后毫无所获,感到索然无味。一切以对读者有益为出发点。
三、与作者角色的转换
编辑是一个以“为人作嫁”著称的职业。帮助作者把书稿修改到臻于完美并出版为一本散发墨香的图书,是文字编辑的职责。再大牌的作者,其作品中也会存在不少错误,包括硬伤。而就目前国内作者译者的一般交稿水平来说,没有编辑在彻底通读基础上的整理加工修改,其原稿是不足以出版的。因此一部书稿,从内容观点、结构逻辑的理顺,到事实的核查、文字的疏通润色,无不有编辑的智慧和心血。手捧责编一栏署着自己名字的新书,回想起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反复核查、推敲、协商、修改,那种满足感也是文字编辑的职业自豪感。
编辑和作者的角色转换中有两个极端。一是越俎代庖,将自己等同于甚至超越于作者,将自己的观点和风格强加于书稿,下笔过狠,改动过多。二是极度疏离,抽身事外,抱持“文责自负,与我无关”态度,不求甚解,敷衍了事。显然,这两种状态或者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编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总结中,会慢慢摸索和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根据书稿的性质、作者的不同,在编辑和作者角色转换中掌握好度,达到出入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笔者赞成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方法,不遗漏错误,但改必有据。而且一定要尊重作者的意愿,重要修改应提出充分理由请作者认可,既尊重作者原创的完整性、风格的独特性,又最大程度上使书稿合理、准确,臻于完美。
文字编辑这种认真负责的代入感常常会感染作者,使之敛容恭肃,也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书稿和为读者着想,并且更加尊重编辑的工作。比如笔者曾经责编过一本译稿,译者是该领域著名专家,由于有一些跨学科内容,所以译稿中存在不少知识性硬伤。译者收到带有改动痕迹的清样和长达8页的疑问表后来信说:“我在很多出版社出过书,第一次碰到像您这样认真负责的编辑,我很感动,我决定也以同样认真负责的态度审校修改此稿。”
四、与策划编辑和营销编辑的沟通
文编和策划、营销编辑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同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分享共同的出版理念以至理想,彼此能沟通顺畅,相互补台,对于部门的良性发展极为关键。
文编虽然主要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但并不是完全处于脱离现实的孤独而舒适的小天地里,而是整个工作流程都与其他岗位联系紧密。文编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价值最大化,有时也应代入策划和营销编辑的角色,想他们之所想,查缺补漏,在最恰当的时机把尽可能完美的图书推出来,实现销售。
首先文编对于年度和季度出书计划要心中有数,妥善安排手中的书稿,使它们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版。有时候书稿可能并不成熟,要是提前推出,可能要打破惯例流程,从而增加许多工作量,但代入了策划编辑角色,为了赶上恰当的出书时机,文编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全力配合。
处理具体书稿时,比如审稿时,文编倘若站在策划编辑的角度去看,会更深入地关注书稿在政治、学术等内在内容上,以及整体结构……
来源丨图书编校启示录公众号
作者丨李颜
原标题丨认识误区:文字编辑就是找错别字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