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传“可信但不可爱”,怎么破?

科技   2025-01-22 07:15   广东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说服是传播活动的基本目的,是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天职”。在传播学中,说服被定义为“通过接受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改变”。卡尔·霍夫兰提出的说服模型认为,说服效果(即发生态度改变)的影响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四点: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情境和受众群体。 
当前,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更好发挥党媒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是新闻舆论战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提升理论宣传工作水平、提升说服效果,受众的状态无法左右,唯有在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情境三个要素上下功夫。
近年来,广州日报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加快探索,着力塑造说服者的好形象,提升说服信息的感染力,强化说服情境的多样性,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欢迎。 
说服者:
既要专业、可信,也要贴近、可爱
说服者是说服活动的起点。根据霍夫兰的说服理论,说服者的专业性、可信赖度、吸引力等会极大地影响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反应,即便传播内容完全相同,受众也会更倾向于支持高可信度的传播者。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主流媒体天然地具有一定优势,比如权威、专业、令人信赖,但具体到理论宣传,主流媒体作为说服者,其形象又具有明显短板,如面孔严肃、枯燥刻板、老气横秋、说教味浓,让人望而生畏、不敢靠近。简而言之,可信但不可爱。 
信服,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意为相信并佩服。让人信服,不仅要求权威、专业,更要令受众感到亲近、愿意追随、真心佩服。近年来,广州日报聚焦“不可爱”这一难点痛点,着力塑造一个敢说话、善说话、亲切、接地气的专家形象,让理论宣传更有热度、深度和温度。 
一是敢说。从理论上剖析问题、揭示规律,为受众释疑解惑,是理论宣传阐释的基本职责。对受众而言,说服者敢不敢说话,是影响其是否选择、追随的关键指标。过去,对于敏感话题、难点问题,主流媒体有时会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态度,怕说不清、惹麻烦甚至犯错误。事实上,敏感、难点话题往往才是问题症结所在、主要矛盾所在。要提升理论宣传效果,理应主动碰热点、难点和痛点,敢发声,推出更多管用解渴的文章。近年来,广州日报聚焦经济形势、“内卷式”恶性竞争、形式主义、先立后破等热点问题,及时推出一系列理论评论文章,重点打造《理论圆桌会》《经济学茶座》等品牌栏目,有效释疑解惑,获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能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提醒我们,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影响力,关键看其是否有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广州日报持续开拓优秀专家资源,坚持放眼全国请名家、大家、专家。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例,广州日报先后采访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等专家学者,着力提升理论宣传的思想高度、厚度,让受众看有所得、读有所获。 
三是亲切。理论只有扎根实践沃土,才能枝繁叶茂。站在受众视角,理论宣传与实际紧密相关才“好看”,说服者接地气才让人感到亲切。仍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例,广州日报强化实践导向,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广州改革发展实践,策划“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逐个推出广州各部门和11区负责人访谈,让他们结合实践谈理论;推动记者走出去、沉下去,扎根实践抓“活鱼”,做好“改革一线行”系列特别报道,以鲜活案例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让理论宣传的内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让说服者的形象更亲切、更可感。 
说服内容:
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
霍夫兰通过研究发现,说服效果的达成受制于注意、理解及接受三个因素。注意即关注,只有让受众注意到说服的信息,才可能有态度的转变。理解,即明白、了解、领会。理论宣传的内容相对枯燥、艰涩,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何把有意义的理论表达得有意思,让受众更好理解和接受至关重要。
近年来,广州日报坚决改文风,力戒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让说服内容更易读、更“悦读”,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轻量化。理论文章具有庞大、厚重、信息密集等特点,阅读门槛高,我们突出轻量化,化大为小,力求小而精、小而美。比如,精心打造《学习笔记》专栏,邀请党校、社科院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行宣传阐释,每篇文章不到1000字,以“微理论”的形式给人快速阅读的体验。经多年雕琢,该栏目已形成品牌,多次获得中宣部阅评表扬。
二是口语化。语言是传播理论、交流思想的基本载体。口语化是最接近日常交流的表达,更具亲和力、对话感。近年来,广州日报持续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坚决放低身段,少些高高在上的说教,破除大段行文和材料式、公文化表达,倡导清新、质朴、生动的口语文风。比如2023年推出的一系列“广言”评论,坚持用短句、说新话,力求言之有物、语中有情,有深度、有力度、有锐度。其中,《唯有实干,方能干实》《要的就是精气神》等多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达10万+,在广州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是故事化。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传播的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讲故事的艺术。深邃的思想、丰富的道理,往往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故事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在理论宣传中要更加注重讲故事、用案例,用故事把道理、学理、哲理说“活”,将受众带入其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州日报开设了《改革长镜头》栏目,通过百姓视角“看图说话”讲改革故事。每期选取三个划时代的三中全会的典型瞬间,让受众透过小切口领悟大道理,通过一个个民生细节深刻感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受到了广泛好评。 
说服情境:
既要多声部,也要全场景
霍夫兰的说服理论认为,说服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举例而言,受众是全神贯注还是一心多用,直接影响说服效果。当前,受众分散在线上线下、不同平台,说服情境更为复杂、多元。要提升说服效果,必须坚持“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尊重受众的个性差异,不断丰富说服的形式、渠道、场景,主动向受众靠近、向全场景延伸。 
线上,提升丰富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对此,一要丰富话语。近年来,广州日报设立“广言广语工作室”,重点打造视频评论产品,力求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把鲜活的理论讲得更鲜活;强化UGC理念,吸引省市知名专家、青年学者等入驻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参与内容生产,打造个人IP。二要拓展渠道。坚持能用则用、应用尽用,在微信、微博、抖音、B站、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各类平台推出理论评论内容,适应不同平台风格改变“腔调”,最大程度拓展传播空间,提高理论传播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线下,强化在场感。根据说服理论,面对面的说服更为有效。这提醒我们,即便在全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深耕线下、深入群众依然有其意义。仍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例,广州日报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学习宣讲大篷车项目,与全市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上的优势,在11区巡回开展专题展览;同时,邀请讲师团成员、党校专家、基层党委书记、百姓宣讲团成员等,以身边人、身边事面向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讲授“微党课”。此外,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艺术展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全会精神。这些线下的努力,让理论宣传“宣”出特色、入耳入心。
结  语
理论宣传工作创新,须以守正为前提。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持续深化对说服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聚焦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情境三大要素,坚持刀刃向内、探索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赢得更好的说服效果,进而扛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作者夏振彬为广州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2月号,参考文献略。

来源丨全媒体探索公众号

作者丨夏振彬

原标题丨说服理论视域下理论宣传的创新路径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编采圈投稿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