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桩功,这一深邃而古老的武学技艺,其实源自古代的养生术。正如武器最初是生产工具的衍生,拳学桩功亦是养生之术的演化。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记载着养生的智慧,而在汉墓的遗迹中,养生功法的痕迹亦被发掘。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详细记录了两种极具实用价值的养生术:《天竺国按摩法》与《老子按摩法》。后人将这两种养生术巧妙融合,创制出《易筋洗髓经》,这一伟大的创举,奠定了拳学桩功的基石。
《易筋经》之名,盛传于唐代,绝非空穴来风。现今的拳学桩功,种类繁多,但无一不是基于《易筋洗髓经》的精髓而发展。桩功虽形态各异,但其内在的原理与法则却是一致的。桩功之变化,不外乎动静二态。其动功,涵盖平立斜三种圆运动及离心向心式直线运动;其静功,则注重于“松”与“紧”的平衡。这动静两态的功法,早已在《易筋洗髓经》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近代虽有诸多“创新”的武术流派与技法,但究其根本,皆未脱离《易筋洗髓经》的脉络。桩功,由功架与功法两部分构成。功架,即桩功的体态,任何身体的姿态皆可成为功架,每一种功架都有其特定的功效与限制。然而,过于神化某一桩功,甚至将其捧上神坛,则是误入歧途。桩架的选择,应以舒适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功效为首要条件。
拳学桩功的修炼,分为松桩、紧桩、动桩三个阶段。松桩,旨在调和身心,通过长时间的静态保持,使身体达到一种放松而充盈的状态。紧桩,则强调预应力的培养,通过向心力和离心力的运用,使身体形成弓态,具备“拆之不散、撞之不开、推拉不动”的稳定结构。动桩,则是在紧桩的基础上,通过点的移动、线的伸缩和面的变换,模拟全身力量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状态,为日后的整体发力做准备。
在桩功的修炼中,强化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尖端抵触实物、手抓重物、臂悬重物等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桩功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强化训练必须在徒手修证有了相当基础之后进行,且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身体受伤。
以“纵步提手桩”为例,这一桩功是许多武术流派中的基础桩架。其示范功架为:横步站立,两脚间距一拳,一只脚直线前移,在前脚跟与后脚尖距离一脚半长处落定,后脚尖外撇小于90度,重心适中或稍偏后,下沉至腿弯屈约120度。身体直立,双手上提至肩高,大致平颈,手臂前伸至肘弯约120度。此时,头端身正,肩松肘垂,腹平背直,筋骨舒展,肌肉蓬松。在保持这一姿态的基础上,进行松桩、紧桩、动桩的修炼,即可逐渐体会到桩功的奥妙。
在紧桩的修炼中,有三种典型的紧法:伸紧、拉紧、原位紧。伸紧,是在松桩的基础上,通过两脚前后对争、两膀左右对争等方式,形成六面对争的态势,但桩架始终保持不变。拉紧,则是通过手臂用力后拉、脊背用力对拉、腿脚用力回拉等方式,增强身体的拉力,但同样保持桩架不变。原位紧,则是在伸紧或拉紧后,保持力度不变,使身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紧张状态。这三种紧法,均需在松桩的基础上逐一修炼,待一种紧法练出功效后,再练另一种。
桩功的修炼,需要耐心与毅力。通过不断的实践与体悟,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到桩功的精髓,使身体达到一种内外合一、刚柔并济的境界。这就是拳学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在武术的深邃世界里,有一种至简至易的修炼方法,被誉为弓态修证的不二法门。其核心,在于保持紧桩的功态,以之为基础,施展出千变万化的用力动作。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动桩”。
想象一下,你站在纵步提手桩的稳固位置上,双手如同游龙般前推后拉,每一次的推至肘弯120度,拉至肘弯90度,都仿佛在刻画着一种力量的韵律。或是双手上提下按,犹如云端鹤舞,动作高至眉宇,低至乳间,都显露出一种自然而又坚定的力量。更或是双手左右互推,双腿螺旋提沉,这一切的往返运动,都随着呼吸的节奏,自然而又和谐。
在这里,呼吸成为了控制速度的关键。一呼一吸,对应着一动一静,每一个动作的“来”与“去”,都伴随着两次呼吸的起伏。这种呼吸与动作的和谐统一,使得桩功的修炼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然而,桩功的修炼并非一蹴而就。其功法层次和修证方法虽然已经公开,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法则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
在修炼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松桩”的真谛。这里的“松”,并非简单的放松,而是一种介于紧张和放松之间的蓬松状态。它如同一张拉满的弓,既保持了足够的张力,又具备了随时释放的潜力。这种蓬松状态,对于提高桩功的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蓬松状态的含义。它并非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准备状态。就像你抬起手准备去抓东西时,那种做好了准备而尚未出手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微张、精神的凝聚以及呼吸的均匀,从而更好地进入到桩功的修炼中去。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思维活动对桩功修炼的重要性。思想上的警惕状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持松桩的质量;心理上的用力状态则可以让我们在紧桩和动桩的修炼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在桩功的修炼中,我们必须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力到”,将思维与行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外,桩功的修炼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神经系统、调整生理功能,使得我们的实力得以充分地转化成功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徒手站桩虽然可以运化实力,但却无法增加实力。实力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而实力的大小又决定了功力的大小。因此,在桩功的修炼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实力训练的重要性。通过桩功的强化训练和其他实力训练的结合,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功力。
在桩功的修炼中,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桩功和发力是相辅相成但又自成体系的存在。桩功为发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而发力则是桩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良好的桩态作为基础,发力便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而没有经过发力运动的桩架,也便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因此,在桩功的修炼中,我们既要注重桩态的培养和修炼;也要注重发力的训练和提升。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桩功修炼的持之以恒。每天半小时的坚持练习,比偶尔的苦练一天要有效得多。在修炼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不要迷信任何人的言论和感受;也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名人和大师的断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桩功的修炼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方法。
在武术的修炼道路上,桩功如同一座坚固的基石。它承载着我们的力量、智慧和勇气;也引领着我们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因此,在修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珍视它、呵护它、并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