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炮火遇上书香:一所穷到只剩理想的大学,如何培养百位顶级学术大师?

文摘   2025-01-12 06:00   辽宁  

1937年,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北平城。一位教授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带着整个北大、清华和南开,迁往千里之外的昆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没有教室?就住茅草屋。没有实验室?就用竹子搭建。他说:"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学生。"

这个人就是傅斯年。人们都说他是个"疯子",私下里叫他"老虎"、"大炮"。但正是这个"疯子",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传奇的一幕。

他用暴脾气,捍卫了大学的尊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知识分子都选择了妥协。但傅斯年却像一头倔强的老虎,用他的暴脾气守护着教育的底线

傅斯年(1896-1950)

有一次,政府要求削减经费,取消学生的奖学金。在会议现场,傅斯年突然站了起来,声音像打雷一样:"我们办学就是要帮学生解决困难,你们能不能把学生当人看?"这一吼,吼出了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也吼出了最后一口气。他在激动中突发脑溢血,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为师者”

先生活着时我们都怕他,可是等他一死,遇到事情要争道理时,才发现没有人会像他那样出来为我们争了。——西南联大学生

他用一生诠释了知识分子的骨气 

"文人一旦做了官便没了骨气。"这是傅斯年的名言。他一生无党无派,只专注学问。即使在台湾,老蒋要给他高官,他也直接回绝:"做了官我还敢批评你吗?"

他对权力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态度。当北大需要清理汉奸时,朋友们劝他手下留情,他却说:"如果我同意了,如何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教授?我的职务就是要让北大保持干干净净。"

那是中国最穷的大学,却创造了最辉煌的传奇 

西南联大虽然穷得只能住茅草屋,却汇聚了近代中国最璀璨的文化群星:陈寅恪的国史课,文一多的诗词课,冯友兰的哲学课,傅斯年的古文课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不在于他多么富有,而在于他能在最艰难的时候,坚守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梁启超

这所存在仅八年的大学,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奇迹: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八位图灵奖得主,一百七十多位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8位出自这里。这些成就,足以让任何一所世界名校汗颜。

现在,他们的课重新回来了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重温这些大师的经典课程。首次联合收录的西南联大著名教授授课讲义,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学术智慧。

课程
授课教师
文学通识课
朱自清、闻一多
历史通识课
吴晗、雷海宗
哲学通识课
冯友兰、胡适、汤用彤
美学通识课
朱光潜、朱自清
写作通识课
沈从文、朱自清
国学通识课
冯友兰、朱自清
逻辑通识课
金岳霖、殷海光
诗词通识课
朱光潜
艺术通识课
王逊
神话通识课
闻一多
心理学通识课
曹日昌

这不仅是央视读书栏目两次重点推荐的精品,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宝库。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只要有人坚持仰望星空,我们就永远有希望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往期回顾

  1. 一个94岁高寿的史学大师,凭什么在1949年就预见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2. 人大教授揭示一个被篡改的历史真相:北洋时期的中国不但不乱,反而经济腾飞令人震撼

  3. 右眼失明的清华教授,揭露中国人越来越"卷"的惊人真相,触目惊心

  4. 被多次勒令停印的历史真相:中华民族的苦难为何总是在盛世降临?


大卢讲书
📖每天摊开一本书 🌍读书有伴|处世有知 💬主聊历史|人物|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