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抉择:61岁白发老人为何放弃安逸选择艰难之路?

文摘   2025-01-15 21:00   辽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位61岁的老人把妻子和5个孩子都留在内地,独自一人南渡。

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只身一人来到了香港。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不是去享清福,而是在一间简陋的棚户房里开办了一所学校。这个人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钱穆。

生命至暗时刻的抉择

在前往香港之前,钱穆走访了多位好友。他先去岭南大学拜访陈寅恪,又去广州郊区寻访熊十力,还给在重庆的梁漱溟写信。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随他同行。两个月后,他与胡适、傅斯年一起被点名批判为“帝国主义控制的极少数人”。

但钱穆内心笃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在于战争,而在于教育和人心

从一无所有到蜚声海外

抵达香港后的钱穆,创办了新亚书院。条件极其简陋,白天他奔波授课,晚上只能寄宿在一所中学里。但每次开课,能容纳百人的教室总是座无虚席,许多名人也慕名前来听讲。

钱穆与新亚书院

1963年,新亚书院与其他两所学院合并,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终于有了第一所华人创办的中文大学

倾尽一生,只为传承文明火种

1967年,钱穆迁居台北后,在自家客厅继续开设讲堂。18年如一日,每个周末免费对外开放。许多人坚持听课近20年,从学生听成了教授,又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听。

钱穆告别杏坛的最后一课

1978年,已经90岁的钱穆突然失明。但这位倔强的老人依然坚持授课,即便看不见学生,也要把知识传递下去。学生们常常围坐在他身边,座位不够就站着听。

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

钱穆一生著述54部,总计1700多万字。1952年,他出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震惊了整个史学界。这本书深入分析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被誉为"前无古人"的历史研究杰作。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1990年8月30日,95岁的钱穆在台北安详离世。有人这样评价他:“留下身体的人未能留下文字,而钱穆的身体虽然离去,文字却永远留存。


往期回顾

  1. 一个94岁高寿的史学大师,凭什么在1949年就预见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2. 人大教授揭示一个被篡改的历史真相:北洋时期的中国不但不乱,反而经济腾飞令人震撼

  3. 右眼失明的清华教授,揭露中国人越来越"卷"的惊人真相,触目惊心

  4. 被多次勒令停印的历史真相:中华民族的苦难为何总是在盛世降临?


大卢讲书
📖每天摊开一本书 🌍读书有伴|处世有知 💬主聊历史|人物|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