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执教23年,却从资深教授沦为三级职称,最后被迫提前退休,甚至连网络课程都被下架。
为什么一位德高望重的清华教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说了太多不该说的真相。
一个振聋发聩的灵魂拷问
"文明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秦晖在《共同的底线》中抛出这个问题。如果觉得美国式的个人自由太过分,那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呢?如果嫌瑞典式的福利太奢侈,那瑞典式的自由又如何?这些问题直击痛点:在自由与福利之间,社会究竟应该保障哪一头?
关于权利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秦晖提出,如果权利不是源于契约,不来自民主授予,也不对公民负责,就会导致国家权力极大而责任极小。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主义诉求和扩大国家责任的社会民主要求,根本就不可能对立。这个观点直指当下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
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先以“左”的名义抢劫,再以“右”的名义分脏。化平民之私为“公”,化“公”为权贵之私。——《共同的底线》的原文摘录
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陷阱
在当今社会,即使你内心善良,也不得不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冷酷,否则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扭曲的生存法则正在侵蚀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底层互害成为常态,人们开始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人性中的恶。但秦晖指出,这其实是制度设计的失败。
一本充满生活智慧的救命书
张鸣教授评价说:“没有人比秦晖更睿智、更犀利了,对社会问题的剖析无人能及。”这不是一本晦涩的理论著作,而是一部教会普通人如何在复杂社会环境中自保的实用指南。面对各种社会陷阱,它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一本被封存11年的禁书
这本书2002年就已完稿,却直到2013年才得以出版,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下架与删减。为什么这本书如此特殊?因为它揭示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社会真相。作者将40多年研究历史和社会的心血都倾注其中,字字珠玑,句句见血。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社会本质的书。它不仅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困境,更给出了普通人的自救之道。现在这样敢说真话的书越来越少,而《共同的底线》能够重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表面光鲜、内里残酷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