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胡适之”:卖饼小贩为何能与中研院院长成为挚友?

文摘   2025-01-27 21:00   辽宁  

1962年胡适去世,震动整个台湾岛,人山人海去给他送葬。有一个记者在扶棺的人中发现一个年轻人,脸黑黑的,一看就是个粗人。

他孤独地站在那儿,在一大群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中显得特别惹眼,他不是什么显贵,只是一个街头卖芝麻饼的小贩。但他,却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先生的挚友。

unsetunset一封改变命运的来信unsetunset

这个名叫袁瓞的小贩,在1959年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给时任"甲等"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写了一封信,不是求职、不是请托,而是想请教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英国的内阁制和美国的总统制,到底哪个更优越?

这封信立刻引起了胡适的注意。一个街头小贩,竟然对政治制度如此关心,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让胡适深受触动。

unsetunset打破阶层的真挚友谊unsetunset

胡适不仅回信,还邀请袁蝶到官邸做客。两人相谈甚欢,胡适更是不断借书给这位求知若渴的朋友。在当时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里,这种跨越阶层的友谊显得尤为珍贵。

"知识无贵贱,人格无高低。"——胡适

unsetunset患难见真情unsetunset

后来袁蝶患病,疑似鼻癌。胡适二话不说,立即给台大医院院长写信,承诺承担一切医疗费用。虽然最终证实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份情谊却在患难中更显珍贵。

还有一次,胡适住院时,新竹高校校长梅以奇的夫人来探望,带来几块芝麻饼。她笑言胡适可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饼,不料胡适立即说道:"这是我朋友袁瓞做的饼,我早就吃过了。"

这件事很快在知识界传开。一位中央研究院院长,居然与一个卖芝麻饼的小贩成为挚友,这在当时的社会简直不可思议。

unsetunset超越时代的平等观unsetunset

胡适一生提倡普世价值,主张人人平等。他对任何身份的人都极为尊重,甚至连给黄包车夫的承诺也会认真履行。他帮助过许多人,从林语堂这样的知识分子,到袁蝶这样的小商贩,但从不居高临下,也不要求回报。

胡适与林语堂

真正的学问,不在于你的身份地位;真正的友情,不分贵贱高低。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更能体会到胡适的可贵。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这种超越阶层的真挚情谊,这种对求知精神的尊重,这种平等待人的胸怀,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往期回顾

  1. 70%的财富被不到5%的华人家族掌控:亚洲人民贫穷的真相

  2. 谁阻断了司徒雷登骨灰归乡的最后梦想?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情缘

  3. 沉默85年的西安事变绝密档案:张学良反蒋计划浮出水面,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4. 从几百人到14亿人,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5000年?这个密码终于被破译


大卢讲书
📖每天摊开一本书 🌍读书有伴|处世有知 💬主聊历史|人物|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