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一位来自河南的学生的微信转账。不是还钱,而是他执意要给我生活费。
原因是在三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在郑州火车站遇到这个蹲在角落里哭泣的大学生。他身上只剩3块钱,手机被偷,无法回家。当时我二话不说掏出500块给他。他抹着眼泪说:"河南人是不是都给你留下不好印象?我一定会加倍还你!"
这句话让我沉默了。我想起了《大国大民》里的一段话: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往往与那片土地的命运紧密相连。
谁给他们贴上了标签?
"河南骗子,安徽乞丐,苏北苦力,山东强盗。"这句流传甚广的地域黑,让多少人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这些标签早已深深刺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翻开历史,这四个被贴上标签的地区,都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黄河泛区。它们不仅地理位置相连,更共同承受着一个古老文明的沧桑。
正是因为黄河的水患威胁催生了黄泛区的命运共同体,中原才会从分裂走向统一,这是中华民族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起点。——王志刚《大国大民》
原罪不在人性,而在地理
为什么这些地方的人会被贴上负面标签?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带着某种劣根性,而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残酷,逼迫他们必须学会在夹缝中求生。
地域黑不应该成为我们树立优越感的工具,而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切入点,一个人的品质,从来就不应该被出身地决定。
化解偏见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而是以同理心去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与现实。因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让我们放下偏见,互相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大国大民",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大民应有的胸怀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