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船真的太烂了,烂到连对方最普通的商船都打不过——林则徐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这个秘密他只敢在私密信件里向挚友倾诉,还特意叮嘱"千万不要给别人看"。
一个错过机遇的民族
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回1840年,看到英国人开着铁甲舰打过来,而我们还在用木头船迎战。你会不会想摇醒那些大臣:"醒醒,人家都工业革命了,我们还在过家家!"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当日本明治维新大步向前时,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学习“夷人”的技术。李鸿章想学“坚船利炮”,却被骂卖国贼。郭嵩焘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直接被轰下了台。
这些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其实都看出了问题所在。但他们生活的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铁笼,任何想要突破的尝试都会被无情碾碎。
最讽刺的是,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居然按照条约说撤就撤。这让习惯了"得陇望蜀"的国人大跌眼镜 —— 原来还可以这样?这就是规则意识啊!
一本让历史活起来的书
豆瓣9分神作《中国近代史》用不到5万字,就让这段历史活了起来。它不是枯燥的编年史,而是一部让你读完后忍不住想转发朋友圈的情感史诗。
蒋廷黻先生在1938年写下这本书时发现:西方强大的秘密,不只是船坚炮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而我们呢?在那个年代,国人脑子里只有家族观念、乡土观念,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卖惨,而是用全球视角解释为什么中国会落后,又该如何追赶。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强大,不能只学习表面的技术,更要吸收对方先进的思想和制度。
民族复兴不是喊口号
虽然创作于1938年,但这本书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强大的启发。这本书告诉我们:民族复兴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当年日本能够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靠的就是这种彻底的革新精神。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如果你觉得历史课本太过枯燥,不妨试试这本充满人性温度的《中国近代史》。它不到5万字,却能带你看清近代中国的命运轨迹,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又该如何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