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些“逆反”行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文摘   2024-10-30 19:56   山西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不去上幼儿园

乐乐是一名中班的孩子,开学初每天都能兴高采烈地去上幼儿园,不仅如此,每天回家 还会美滋滋地跟家人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可是这天一早,奶奶喊他起床,他却赖在被窝里说:“我要妈妈给我穿衣服,还要妈妈送我去上幼儿园。”此时,妈妈已经出门去上班了, 家里只有乐乐和奶奶,奶奶劝说了半天,一点儿成效都没有,于是生气地拍了乐乐两下,乐乐大哭起来:“我就不起床,我就不去上幼儿园!”

情景二:不愿意自己上楼

乐乐下车后,不愿意自己上楼,想让妈妈抱着上楼,妈妈说:“乐乐已经是中班的大孩子了,应该自己上楼了!”乐乐索性蹲在地上大声地抗议:“不,就不,我要妈妈抱。”面对乐乐的拒绝,妈妈十分生气,她用力地连拖带拉,将乐乐拽回了家,而乐乐也一路哭闹不止。

情景三:不吃蔬菜只吃肉

奶奶做好饭后将乐乐抱到餐椅上,乐乐看到碗里的肉,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却把蔬菜一根一根地挑到旁边。奶奶看到后说:“吃饭要好好吃,不能只吃肉,蔬菜也要吃。”“不能挑食,不能浪费蔬菜,不吃蔬菜就都别吃了, 一点儿不像吃饭的样子……”爸爸回来听说了乐乐的表现后,把他拉进书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乐乐哭哭啼啼地出来了。



行为解读


学龄前儿童,尤其是4—5岁的幼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表现出来就是“闹独立”的行为,若处理不当,一味地训斥、惩罚,只会适得其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这是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造成逆反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教养方式欠妥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不当时,他们常常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试图通过强硬的方法让孩子听话。如案例中乐乐不愿自己上楼,妈妈就强行拖拽,只会诱发孩子逆反行为的产生。

2、不尊重幼儿的人格

有不少家长头脑中还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做到尊重,不能通过讽刺、挖苦、辱骂甚至是体罚的错误做法来教育孩子。案例中,面对乐乐的赖床,奶奶在劝说不听的情况下,就想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

3、遇事反复唠叨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行为,总是表现出这个不准、那个不行的态度,一会儿让注意这个,一会儿让注意那个,唠叨个没完,时间一久,孩子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案例中乐乐吃饭时,奶奶不停地唠叨,不停地提出要求,这怎么能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呢?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更不愿意吃菜。


妙招分享


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父母最为头疼的事情。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其实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练就坚定而温和的内心,学习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

1、共同制定规则,树立主人翁意识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通过民主的方式,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树立主人翁意识,产生更多对家的爱与责任。在规则制定后,家长应带头遵守,做孩子学习的榜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变得内心有原则,并具备较强的自制力。 

2、相互交流想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家长应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忽略他们所提出的意见,也不要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不在乎或不重视的态度。应该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想法积极表达出来,与孩子建立亲密且可信任的亲子关系。

3、学会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引导孩子
当孩子犯错或出现逆反行为时,家长应改变训斥的语言。孩子年龄较小,认知及社会经验并不丰富,家长不能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而应该用平和的态度,了解他们的想法,用同理心理解他们的做法。此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缓冲时间合 理发泄情绪,待孩子情绪平稳一些后再做引导。

教育是一首诗,是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陪伴孩子成长就像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需要耐心,需要爱心,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家长只有不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家长,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原标题:《了解孩子,做合格家长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邗江机关幼儿园金辉园

 





本篇来源于《山西教育》(幼教版)

2022年第2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

扫码/点链,开启你的在线阅读之旅!


《山西教育》(幼教)2022年第2期



初审 | 郭凯云
复审 | 牛丽真
终审 | 石岳巍

更多育儿课程
尽在“山西教育培训平台”
扫码即可获得哦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山西教育幼教
《山西教育》(幼教)杂志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指导,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的省一级(优秀)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