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入园,总会有几位小朋友没有完成小任务,原因不尽相同,但都归结于一个“忘”字,这其实是幼儿缺乏任务意识的表现。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任务意识呢?教师以此为基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任务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任务是什么呢?孩子们用绘画表征的方式,描述了他们眼中的任务。
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教师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意志培养,鼓励幼儿承担责任,逐渐形成“任务概念”,养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那幼儿一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教师通过绘本阅读和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表的解读,帮助幼儿明确、强化任务意识,使幼儿更明确自己每天的“任务”是什么,从而在心理上为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奠定了基础。
比如,来园环节,幼儿的任务是什么?看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到活动室门口自主签到,更换室内鞋,叠放衣物……
幼儿对任务虽然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自己在做的时候有时会忘记,没有主动完成任务的习惯。于是,教师将任务清单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效融合,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次绘制任务清单,发现了几个问题:
1.孩子对于自己记录的任务解读有偏差,导致最后不知道任务的具体内容。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怎样更好地记录任务呢?大家通过讨论得出:
1、可以在纸上画横线,分成小格子。
2、可以用数字12345来表明任务的顺序。
鼓励孩子们将承担的任务用图画的形式制成“任务单”,便于幼儿直观感受,通过“任务单”来自我检验是否完成,逐渐形成完成任务的习惯。
幼儿园进行“晨间签到”活动,鼓励幼儿按时出勤,自己完成签到,争做不迟到的好宝宝。
每一个担任小小播报员的幼儿都特别认真积极,非常热情地投入到班级服务中来。播报员需提前了解当日的天气变化、每日餐点,准备熟练后自信地登上小舞台为大家展播。
孩子们在一次次锻炼中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自主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了“我能看、我会听、我愿讲”的发展目标。
睡前小故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文化生活,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幼儿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他们更加活泼、开朗、自信。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在园为集体服务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
供稿:运城市垣曲县城东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