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保障人民健康,绘就“健康内蒙古”的新蓝图

文摘   2025-01-23 10:00   内蒙古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涉及千家万户幸福安康,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指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因地制宜完善建设布局、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图片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领域重点强调新挂牌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61个,全区333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72亿元,用一大批各族群众可感可及的卫生健康民生实事,为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卫生健康答卷。


诊疗服务的能力抓在了手上。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而能不能看好病,是老百姓评价医院好不好的关键指标,内蒙古通过“内强外引”的方式推进诊疗卫生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4个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建设“医疗高地”,推进旗县级医院提档升级,突出旗县级医院的县域龙头地位,通过深度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的方式,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创建一批社区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培养了一批医疗领军人才,鼓励有经验的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教指导。另一方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率先发展、特色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全面推进“京蒙协作”,拓宽“蒙辽”、“蒙陕”、“蒙宁”等地的合作,让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同质化”平移到内蒙古。同时,高水平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区重点专科发展梯队。


夯实基层的责任扛在了肩上。内蒙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蒙医)倾斜,努力推进实现“大病不出区,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首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和辐射,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按照“三明”或“东台”模式,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家庭医生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便捷、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其次,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网格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升慢病医防融合能力,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尽量不得大病。再次,推进中医(蒙医)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医(蒙医)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实施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群众对中医(蒙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最后,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等方面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有效提升。


关爱“一老一幼”记在了心上。“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关乎民生福祉。内蒙古着眼人口老龄化持续扩大趋势,从加强医养服务入手,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全区88.7%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试点盟市的54个旗县建设安宁疗护病区71个,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92个,总床位达到3.65万张,老年人健康保障服务供给得到进一步优化。聚焦普惠托育服务需求,积极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印发了《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及管理办法》等文件,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萌宝驿站”社区托育服务试点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托育机构1870家,总托位数10.05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2个,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同时,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设施建设。


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非常强烈,期盼享有更加优质高效、便捷可及的服务,希望能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这就需要持续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擦亮自治区的“健康底色”,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成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奋力绘就“健康内蒙古”的新蓝图。(梁猛)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