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 “生态站”:撬动北疆生态保护大局的关键支点

文摘   2024-12-28 10:02   内蒙古  



2024年,乌兰察布“生态站”获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生态站”,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北疆生态建设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这一独特的获批不仅是乌兰察布的荣誉,更是北疆生态建设的重要契机。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政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到各项具体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地,都彰显了对生态建设的坚定决心。全国范围内,各地纷纷建立生态站,以科学的手段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之路。乌兰察布“生态站”的获批,正是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为北疆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获批只是起点,建设与运行才是关键。严格按照《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开展工作,是“生态站”稳健发展的基石。该办法为生态站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从观测流程到数据管理,从设施建设到人员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如同为“生态站”绘制了一张精确的蓝图,只有严格按照蓝图施工,才能确保生态站的科学运行。倘若不遵循规定,观测数据可能出现偏差,研究成果可能失去可信度,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站的功能发挥。


围绕观测评估、科学研究、示范应用和社会服务等主要任务,乌兰察布“生态站”肩负着多重使命。观测评估是了解生态系统现状和变化的“眼睛”,通过对气象、土壤、植被等多方面的长期观测,能够掌握北疆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为后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学研究则是解开生态谜题的 “钥匙”,针对乌兰察布乃至北疆地区的生态问题,如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法。


示范应用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桥梁”,把成功的生态保护模式和技术在当地推广应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社会服务则是连接生态站与公众的“纽带”,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实现这些任务,观测设施、数据管理、规章制度、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缺一不可。先进的观测设施是获取精准数据的保障,气象监测塔、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设备等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生态信息。规范的数据管理则是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备份、分析和共享机制,能够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生态站有序运行的“骨架”,明确人员职责、规范科研流程、加强考核激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人才队伍则是生态站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和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生态科研人才,组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能够为生态站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北疆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生态站”的建设能够为北疆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通过精准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策略,有效遏制生态退化趋势,保护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生态站”能够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示范应用,推广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模式,如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以生态旅游为例,依托乌兰察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


此外,“生态站”还能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让公众走进生态站,了解生态知识,亲身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守护北疆生态的良好局面。(李宝乐)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