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近日自治区财政厅下达的2025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1426万元,恰似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内蒙古非遗保护的广袤大地。
这笔资金的分配使自治区本级与各盟市都能依据自身需求获得相应支持。以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为例,这一古老技艺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内蒙古非遗的杰出代表。非遗资金的注入,将助力其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相关国家级项目中的保护传承传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马头琴文化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马头琴的独特魅力,了解其背后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提升该项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支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工作方面,意义同样重大。对于非遗传承人而言,经费补助让他们能够安心专注于技艺传承。他们可以购置更为优质的原材料,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培养有潜力的徒弟。以往,一些传承人因生活压力,不得不将大量时间用于维持生计,导致传徒授艺工作受到限制。如今,有了资金的支持,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传承事业中,为非遗技艺的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广泛开展的研修培训工作,对于像马头琴制作技艺这样的非遗项目来说,更是创新发展的关键。通过邀请专业的工匠、学者以及设计人才,为传承人群和相关技艺工作者提供系统培训,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传统技艺水平,还能启发他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例如,在马头琴的外观设计上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探索使用新型环保材料,既保证音质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非遗保护资金的下达,不仅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在带动各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从原材料采购、制作加工到销售推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内蒙古非遗知名度的提升,还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非遗保护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在享受资金带来的积极影响时,更要建立健全长效的保护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同时,持续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非遗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内蒙古地区的非遗保护,正凭借着这笔资金的东风,扬帆起航。相信在未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如同一首首激昂的乐曲,奏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华丽乐章,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高文慧)
编辑丨侯凤致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