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防沙治沙: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文摘   2024-12-16 09:15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长期面临着沙化土地扩张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内蒙古人民凭借智慧和勇气,在长期的公路建设与维护及防沙治沙实践中,探索一条条防沙治沙“生态与经济双赢”模式。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其中,“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这一条独特的“以路治沙”模式,是通过建设穿沙公路,将沙区划分为不同的治理区域,实施分块精细化管理,有效锁住了沙漠的扩张,并逐步渗透腹地,促进了沙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


穿沙公路作为“以路治沙”模式的典型建设,它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不仅打通了沙区群众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更成为沙区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随着穿沙公路的延伸,沙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绿色植被逐渐覆盖曾经的荒漠,同时也使得沙区的特色产品能够更顺畅地走向市场,沙区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这不仅提高了沙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为沙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模式,不仅在内蒙古区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也为其他省区沙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了沙漠防控治理的新路标。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在推进“以路治沙”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工程实施,更注重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对接。编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区“以路治沙”发展规划(2024-2030年)》,这一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穿沙公路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保障。


在巴林右旗等地实施的“防沙治沙+”模式也是“生态与经济双赢”典型模式,不仅促进了生态治理,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其中,“生态保护+科学治理”模式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准施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该模式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生态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工程固沙+产业加工”模式则通过工程手段固定流沙,同时结合产业加工,将固沙材料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固沙材料的利用问题,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治沙造林+以工代赈”模式则通过治沙造林活动,结合以工代赈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种模式既促进了生态治理,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沙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防沙治沙+”“以路治沙”模式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攻关,不断完善和创新沙漠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沙漠化带来的挑战。


“以路治沙”“防沙治沙+”等模式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内蒙古在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内蒙古将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沙漠治理的新路径,为沙区的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内蒙古的穿沙公路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生态与经济风景线,为共同推动我国的沙漠化防治事业贡献内蒙古力量。(成慧)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