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遗址入选:历史文化传播焕发时代色彩

文摘   2025-01-17 09:58   内蒙古  

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内蒙古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入选。据了解,此次初评共有30项考古新发现入围,最终投票产生20项进入终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评选活动所评选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的色彩。


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内蒙古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黄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选取典型重要点段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强化文旅融合,进一步挖掘展示长城、黄河文化内涵。加强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契丹辽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建设和展陈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文物数字化展示宣传,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持续健全。内蒙古文物古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含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8处。全区有长城7570公里,共13278处遗存点段,占全国长城的31.51%。全区现有178家备案博物馆,馆藏文物112.5万余件(套),其中,革命文物12403件(套)。全区大遗址保护成果显现。辽上京遗址、居延遗址、嘎仙洞遗址、新忽热古城、五当召、中东铁路遗址等文物保护工程,一批古代和近现代建筑、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与维修。7处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遗址名单,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和祖陵遗址、阴山岩刻、万里茶道内蒙古段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24年5月,联合考古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完整地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玉石器,其中一件玉猪龙因高15.8厘米、宽9.9厘米、厚3.3厘米,被称为红山文化“最大玉猪龙”,目前,这件重器正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内蒙古考古研究院专家组认为金斯太遗址不仅是中国北方一处关键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也是欧亚草原上一处关键的史前洞穴遗址,对丰富欧亚大陆史前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内蒙古积极探索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课题研究,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以清水河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遗址、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开展文明起源、国家形成、民族融合、边疆治理课题研究,进一步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邵阿蒙)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