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 寻找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清代·端砚配红木盒】
中国青铜学会秘书长 青铜杂项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
这种砚台的制式不常见,它中间的砚台小,是镶嵌在槽里的,然后旁边是空的,上边有一个笔舔。传统的砚台就是一个砚台,贴合砚台外沿做一个天地盖,砚台刚好能放到这个天地盖里边。
这个小砚实际就是旅行砚,只不过为旅行砚做了一个大盒,它不但里边搁一个砚台,还搁其它的东西,比如搁一个小砚滴,或者搁一个小的印泥盒,几件组成一套。
这砚是端砚,这种端砚只有广东产。这个品质还是不错的,砚台这个边做得非常直,砚池的打洼也特别漂亮,弧度的造型非常规整,这个做工是上乘的,应该是专业的砚台工匠制作的,包括它上边的笔舔都是老的,而且有使用痕迹。
盒的部分也是一眼老,它的包浆和磨损有岁月的痕迹,上面配的这个天地盖是有弧度的,做的是老砚盒的标准制式,底下四角都有一个斜抹边,这四个斜抹边自然形成四个腿,在桌案上放着就特别稳重。
经过我们专家团的评议这个砚台是:清代端砚真品。
估价:8000元到1万元。
❖
【明末清初·航海图青花匜】
中国青铜学会秘书长 青铜杂项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
匜年代确实很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当时讲究的贵族吃饭之前要洗手,一个人捧匜,另外一个人捧盘,跟水龙头出水的道理是一样的,用匜倒水,底下用一个盘来承接,匜和盘是配套的。
北京市文物局 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张如兰
点评:
汉代就有瓷器的匜了,那时候有金的、玉的、瓷的,法门寺就出土了银制的匜,匜在唐宋就很多了,元代是最突出的,元代的匜已经大量出口到中亚和西亚。唐朝以后匜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基本上是一个陈设器了。
像这件器物,它青花内里画的是一个轮船,底下是海洋,它是一个外销瓷。如果大家去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就会看到沉船展览,除了这个船以外,还有好多的青花瓷器,明代的瓷器已经大批出口到东西和西亚,以及周边的一些国家。
为什么说中西文化的交流呢?这个时期我们的瓷器大批出口,除了画有我们自己的图案以外,也接收了外来文化的一些订单,他们会出图案、出要求,我们再按照要求生产,那么这件东西的画片是一个航海的过程,这个船也不是中国的木船,说明这个图案是人家提供的。
从造型上看,继承了我们青铜器的造型,但是边上的装饰和把上的装饰,还是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后边青花的这个边饰,在我们的瓷器当中,这种边饰是很少的,这就说明它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特点。
另外这个青花的颜色比较沉稳,和明代末期、清代早期的青花颜色略有区别。像这种瓷器都是在景德镇烧完了以后,广东再接着烧第二次,因为外来文化的要求,做一些补充图案再烧。但是底部的胎子很坚硬,釉也很肥厚。
经鉴定:明末清初青花海水纹匜真品。
估价:8万元左右。
❖
【晚清民国·金少石八骏图立轴】
中国青铜学会秘书长 青铜杂项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
铜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马踏飞燕,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唐代的马也是比较著名,唐代李世民的昭陵六骏,还有唐三彩里的马,当时的战马比人重要,因为当时打仗全部靠骑兵,没有马就不可能远途作战,所以说从汉代到唐朝,马其实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品鉴评委 书画鉴定专家 严裕国
点评:
绘画方面,马作为图案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在中国画坛占有重要位置,比如唐代韩干的马,宋代李公麟的马,元代赵孟頫的马,清代郎世宁的马。它最大的特点,第一个画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其次有时代特征,比如徐悲鸿的马,主要表现在一种奔腾向上的效果,郎世宁的马把西方的透视、西方的光影,应用到中国画中。为什么它代表了紫禁城的文化,就是一种富丽堂皇的表示。
具体这幅作品写得很清楚,八骏图仿白阳山人笔意,有本而作,不是他自己创作,白阳山人是谁?明代有两个非常怪怪的画家,一个叫白阳,一个叫青藤,陈淳是白阳,徐渭是青藤,可以说对后代,尤其对大写意画家的影响非常大。
结合这幅作品,它就是写意型的,跟现实中马的形体是不一样的。落款是金少石,金少石名气不是太大,不如他父亲金梦石,他父亲是晚清时期海上画派的一个画家,也是海派六十名家之一。这个画作很大的特点,还是南方人的一种画画方式,包括行笔、用墨受海派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行笔比较流畅,水墨设色说明作者受过传统笔墨工艺的训练,他的笔法、技法方面,还是继承了海派,尤其是他父亲金梦石的绘画风格。
经鉴定:这幅作品晚清民国金少石画作真品。
估价:1万元—1.5万元。
❖
【天然黄翡菩萨造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鉴定中心副主任 欧阳朝霞
点评:
因为翡翠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古人有尚红贵黄的说法,黄色在我们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黄色不是翡翠最早形成的颜色,是次生色,通常来说一块原石底下会有黄雾、红雾,其实都是外面的褐铁矿慢慢通过皮壳渗进来的,所以黄翡也好,红翡也好,通常都比较薄,通常看起来也混沌不清,但是如果品质好的黄翡,在行业里叫金翡翠,它的颜色就像蜂蜜,有的像鸡油黄。
黄色的翡翠也有不同品级,一般的黄翡,因为它的颗粒比较粗,会有一些闪棕闪褐,不是那么纯黄,像它这个颜色基本上还是比较纯正的,略微偏一点点灰,如果再黄一点,再明亮一点,质地再好一点,估计就不会做成这个样子,它可能就会尽量去做蛋面,去做更好更精致的一些首饰。
黄翡通常来说在手镯上漂一段黄,或者在一面上有一片黄,但这么厚真得很难得。它后面有一块白,其实这块白就是黄色的部分还没有渗透进来,其实这个石头里边可能都是白的了,所以取到这么一大块黄翡,还比较均匀,还可以做成一个作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再加上它的质地还比较莹润。
人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翡翠也有三高,高光泽,翡翠可以达到玻璃光泽,高比重,它是贵重玉石中比重最大的,它的折射率很高,所以它的光泽就很强。
所以综合来看这是一块:天然黄翡所雕刻的菩萨造像真品。
估价:5万元—6万元。
❖
【清代·大漆红木笔筒】
中国青铜学会秘书长 青铜杂项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
上面彩绘了一些人物故事,使得这个笔筒特别好看,一个是装饰性,一个是文人的追求。最重要的中间位置摆着珊瑚,还摆着一箱金银财宝,旁边可能是低一级的官员在拱手拜贺节日祝福,上边座上坐的是高一阶的官员,众多的仆从,特别奢华的院落环境。它采用的是比较热烈的颜色,以金漆和黄漆为主,红漆为辅,整体比较具有节日氛围。
这是一个老的木笔筒,当时使用的时候可能有点开裂,比如说它底部现在已经发现了三条裂纹,发现开裂以后他就赶紧修复,硬木上漆其实并不多,但是上漆以后就起到加强作用,这是当时的一种修复工艺。没上底漆,上就是它自然的颜色,再有一层类似清漆的大漆,在这层大漆上再进行绘画,它的这种绘画工艺虽然非常简单,但是特别传神。里边有自然使用的痕迹,底部也有自然磨损的特征,漆器的绘画方式也是老的绘画。
这个笔筒整体的磨损、包浆、皮壳都是非常到位。
所以经鉴定这是一件清代老红木金漆笔筒真品。
估价:1万元—1.2万元。
❖
【民国 ·狮耳方瓶一对】
北京市文物局 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张如兰
点评:
这个画片是一个老者带着一个侍从,侍从拿着一个琴,应该是携琴访友。这类器物和这种画片,是老百姓对生活的期盼,是对文人文化的理解所画出来的,所以从人物画片上、人物的画法和装饰方法上(比如老先生拿着一个如意 代表事事如意)都是对家庭与生活的期盼。
这种双狮耳方瓶,在清代中晚期是比较多见的,不仅有这么小的,150件的、100件、 300件的都有,都是老百姓家里厅堂的陈设器。
这种方瓶最早看到是清代乾隆以后,基本上都是民窑,没有官窑,官窑和它做得不一样,而且这不是画家,是匠人所画。它底下有一个图章款,同治年制,这和同治是有区别的,因为从彩上来断定,它就和同治没有关系,这个时期景德镇的瓷厂发生了变化,粉彩已经走了下坡路,这种软彩在彩里不加粉了,在画法上表达了匠人的一种想法,画得都很随意,不像粉彩是照本宣科那么画。
另外它树木的画法、人的画法和整个笔触的表现方法,都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特点。另外这个时期都是一诗一画,上头写得很清楚了,时在乙亥夏,乙亥是1935年。
经鉴定这个瓶子的时期是民国时期的真品。
估价:8000元。
❖
【晚明清初 ·十八罗汉泥金册页】
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品鉴评委 书画鉴定专家 严裕国
点评:
这种带色的纸叫做蜡笺纸,宣纸弄完以后,又进一步进行了工艺处理。
画法用的是铁线描,以线条为准,局部有点,是点线结合的一种绘画技法。这种金叫做泥金,实际用的就是真金,泥金工艺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尤其是长江流域木制的漆器造像一直传承下来,到了明清时期非常多。
灰色的颜料叫青料,也是一种矿物料,这个料是青金石,阿富汗的青金石在中国内地来说,早年应该跟黄金的价钱是差不多的。
唐代只有十六个罗汉,没有两个尊者,这加了两个尊者,肯定就是宋代以后的。
这幅作品从造型绘画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出自山西地区夹苎工艺的泥塑题材,通常一些名家画造像都是有衬景的,比如说山石树木,甚至有云雾缭绕,这个都没有,就是很简单的铁线描,现在来讲就是一个素描稿。
人物造型具有晚明时期丁云鹏、陈洪绶的人物造型技法,整体从画面来讲,重颜色,实际黑色在中华文化里边,还不是一个非常耀眼的颜色,这个用黑色、深蓝色打底,类似晚明到清初时期的风格,比如康熙的黑地五彩瓶就比较知名。其次金水跟青金料来看年代非常久远,没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这个册页是后装裱的,装裱也是下了功夫的。
经鉴定这是一本晚明清初佚名罗汉画册真品。
估价:25万元。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 寻找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编导 | 董金红 连玉磊 武金鑫 杨 潇
主编 | 安海珍
主任 | 高晓晨
监制 | 李晓琳 薛 芬
总临制 | 傅江涛
公益鉴宝热线
0351-8302278
15581852278
抖音、快手搜索《天下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