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宝 | 2024年3月31日播出《天下寻宝》藏品展示

文摘   2024-11-02 00:03   山西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 寻找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清晚期·瓜瓞绵绵翡翠挂坠】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动和静的结合,瓜这种东西相对来讲是静止的,旁边爬着一小虫子,加上一点生气活动的东西,这个是雕塑上的一个技巧,跟图案的具体意义不太一样,这个图案应该是出自《诗经》,就是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大概就是讲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点评:确实雕得很好 ,这是一个翡翠的瓜瓞绵绵挂坠。翡翠应该是从明代末期开始应用,一直主打就是清代以至于现代。翡翠一般就是讲色、种水,颜色它是分等级的,帝王绿、菠菜绿到最后一点一点的逊色。它的颜色叫翡翠,红为翡,绿为翠,那么现在还追崇紫罗兰,但是早期紫罗兰相对少一些,以红翡绿翠的两个颜色为主。我们看看这个材质应该是比较久的,不是现在的材质,因为很多矿坑出产一段时间就枯萎了,就会发现新的更美的矿,那么这种矿坑的品质应该还是属于比较老的坑种,老坑种跟新坑种的区别,清代的翡翠棉相对比较少,但是现在的新翡翠

棉性很大,(早期的翡翠)色泽不像现在的水种这么透,它有一定的浑浊,不是这么透,我们现在看到那些翡翠就跟一汪水一样,新的坑种是不等的。翡翠属于硬玉,它的硬度比玉要硬,它是摩氏7度,玉一般称软玉,是摩氏5.5到6.5之间。相对来讲雕刻工艺上,它就比玉要难,它容易崩刀。我们刚才看瓜的雕刻,还有叶脉的雕刻都非常到位,都是沿用清代的玉雕工艺来完成的,刻工也很好,材质也是通身绿,那经过我们专家团的合议:清代晚期。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阅微草堂笔记》里边,纪晓岚写翡翠的那个市场

他记过,他说我小时候这东西也不值钱,(纪晓岚)小时候他们管翡翠叫滇玉,就是从云南那边过来的玉,他这个具体描述就跟蓝田玉是一样的,算地方杂玉,后来他说等我当下,就是他后来写笔记的时候,就是晚年的时候,你想不超过他这一生,从他小时候到老年就这一生,几十年时间内说比和田玉还贵。

估价:4万元 — 5万元。

【 清光绪·五福捧寿粉彩花盆】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这应该是个套盆,放个小兰花的花盆,花盆因为是泥盆,泥盆不太干净,放在这不太好看,但是不用泥盆不透气,花养不活,所以在泥盆外边套一个漂亮的瓷盆,习惯就叫套盆,这是泥盆外面的那一层。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那么像这一种我们称为是正黄色,也叫明黄色。民窑的东西,像这种外黄内白的一般不准使用。像这种明黄色在宫廷方面是独家使用的,民间是不允许使用这种黄色的,从这个色方面我们可以确定,这件藏品是清光绪时期宫廷用瓷的一个特点。因为从清代瓷器的制作方面,特别是宫廷瓷器制作,像这种如果要是碗盘一类的,外黄内白,它一定是皇贵妃使用的。那这件藏品它是一件套盆,那就不一定和碗那个规格一样了。但是光绪也属于清代晚期,所以说在官窑的制作方面还是延续清代官窑的一些制度烧造的,这件藏品从它的整个构图来讲,它有桃子、有寿、还有彩带,以及中间主体纹饰五福拜寿,这么一个整体的题材,那么从绘画的艺术方面也可以看到,像这种桃的绘画可以看到它枝干,还是勾勒出来的,和清代早期的粉彩有所区别,但是从绘画的艺术方面是十分精湛的。用彩的方式方面,我们称这种彩是洋彩,特别是口部这个蓝彩,还有蝴蝶的这种彩,那这种彩不同于一般的粉彩,那这种彩是从西方进贡到中国的,所以这种彩我们称为是洋彩,民国有这个蓝彩,但在民国之前这种蓝彩一定是宫廷才可以使用,就是官窑中才可以用这种彩,因为这种彩特别特别贵。款识我们看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定是光绪官窑款识的一种书写方式,所以说这件藏品经过专家组确定:清光绪时期粉彩花盆。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清光绪没有仿品,清光绪跟民国挨着,民国那时候反清叫驱除鞑虏,所以民国时候不可能仿光绪,光绪的款如果对,就是当朝的真品,如果不对就是新仿的,不可能有老仿。

估价:5万元。

【柯璜·芭蕉图立轴】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一般我们常见的这种画,画这个芭蕉,芭蕉因为它的叶子非常大,(寓意)就是大业,就是你事业做得很大,大业有成类似这种的。过去李苦禅经常这么画,底下画几个鹌鹑,画几个大芭蕉叶子,这是什么寓意呢?安居乐业,鹌鹑取安(寓意),(芭蕉)取个业(寓意),安居乐业。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叶子最大的就是芭蕉,其次是荷叶。文人画里边,特别是大写意绘画,经常能看到画芭蕉。这幅画画的也是芭蕉,他水墨里边稍微掺杂一点颜色,加一滴墨,加一点绿色,画的这个芭蕉,后面衬了一枝(像)梅花。因为这个绘画属于大写意的绘画,不追求造型的逼真,(凸显)那个意思。他是大写意绘画,那么题字又是草书,这个草书当然是不好认了,凡人能精一种技术,建一种事业,其内果必有一种刚健热烈之物,时时针砭其际而此热诚,固半影乡于先天根性,之其诚一半激发于后天经验,寓意就是和大的事业联系起来了,那么他这段话也是讲的人生事业,就是你能够搞成一种事业,搞成一种好技术,内心里边有一种东西能够支撑才行了 。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那么后面这个上款,鹤年先生大雅正之,下面是柯璜仍寄于蜀中,蜀中就是四川。上面题款已经表明它的作者是柯璜,那么柯璜是什么人?柯璜是浙江黄岩人,1905年来到山西以后认识当地好多朋友,民国时期创办了山西图书博物馆,在太原创办了女子中学,认为山西是他第二故乡。他的绘画大笔淋漓,就是一种豪迈的气概,这里边体现得很充分,柯璜一直喜欢草书,这个书法写得非常生动,这是连绵大草,蘸一笔墨能写好多行字,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虽然这个是连绵大草,但是他受儒学中和之气审美观点的影响,张弛有度。专家组全面看了这个作品以后认为:柯璜在重庆时候创作的一幅写意绘画真品。

估价:20万元。

【元代·毗卢遮那佛造像】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这个铭文是这个铜像铸造好以后,刀錾刻出来的,由于这个中间部分粗糙不好刻字,所以这面刻了以后连到这面了,所以它连起来读应该是这样的,信士周文其施财,造三十五佛敬舍十方,那么它应该是这样连起来读。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信士周文其施财,这代表了谁在供养这尊佛,我出钱造了一批佛,是在三十五佛的佛堂里边供奉,是我出钱供奉的,所以我希望有一个好的报应,就这个意思。

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 铜器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这个一看就是传世,这种皮壳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皮佛,黑皮佛实际上就是一代一代供奉,一代一代传承,因为这个皮壳完全是比较黑的皮壳,手能摸到能经常擦拭的地方,它有点露铜色,是偏红色,手摸不到的地方是黑亮,是发深的颜色。我们判断年代一个是从造像的造型,还有它的法相,然后看它的冠饰,它的发冠又高又大,这个是从唐到宋这么一个风格,比如说应县木塔是辽代官造的一个木塔,里边确实有辽代造像完整保存下来。辽代的造像就是跟邻家阿姨那种感觉似的,长的就是世俗的面相,这个有点像这种感觉,就是它的这种开脸跟普通人的开脸基本接近,然后你看它的这个法相非常庄严,也特别标准,这个法相也是有点中古时期的感觉,和明清时期有点差别。明代有一种叫大头佛的造像,它眼睛是那种弯曲的样式,然后鼻子、嘴,它整个的面部结构,你一看就是明代的,这个感觉比明清时期的造像年代要早一点,然后我们再看它的一层一层的须弥座,这个从须弥座到莲台这种风格肯定跟明清没有关系,因为明清都是特别标准的这种莲瓣,而且它的这个比例佛是占一半的高度,然后莲花瓣和须弥座占一半的高度,和明清时期的这种特征也不一样。其实从唐到宋到明清这种纹饰的内容是不变的,只是錾刻的形式有点变化,它所有佛衣的这种边缘,包括这种下垂的边缘,也是这种錾刻的纹饰,这个錾刻的纹饰其实和明清是真的是有区别,所以我们从它整体莲花瓣的样式,它的开脸,这尊造像它的年代:元代的造像。

估价:5万到6万元。

【金代·磁州窑系玉壶春瓶】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这个剔花工艺,实际上它是从磁州窑开始的,装饰工艺中,它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工艺,那么这种工艺它的器物上先勾出所要体现的一个图案,然后根据这个图案把它多余的这部分剔出来,使它的胎体暴露出来,那么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但这件藏品我看它是直接施过釉子以后,然后进行剔刻的,这个的工艺特点和真正磁州窑系,就是磁州窑的正窑口还有所区别。另外一个釉面,磁州窑大部分要施化妆土,但是这件藏品却没有施化妆土,所以说可以看到这件藏品它还是比较偏的窑口,因为磁州窑它的面积比较宽,像河北、山东、河南,还有山西都有磁州窑瓷器的烧造。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山西为什么有这么多磁州窑系的?金把北宋灭了,但是他觉得河南这地方太平展了,这个地方守不住,所以他把都城定在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于是从中原迁了几十万户迁到内蒙南部,一直到河北北部这一带,包括山西,他把河南的这些窑工迁到山西以后,这些人除了烧窑别的不会,所以磁州窑的东西有很多就在山西这一带。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磁州窑系一共是两百多个窑口,那么属于哪个窑口,我们不能把它定为哪个窑口,我们把这一类的通称磁州窑系。像这种玉壶春瓶,如果这种造型大小,它应该在北宋到金这一个时期,如果到元代,一般这个釉是半截釉,这件藏品施的釉还是接近这个底部的,这应该是在金代这一块。另外一个在胎体的制作方面,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粗糙,可以看到这种拉坯的方式,把这个胎体都拉起来了,而且这里面都呈现一种凸凹不平,胎体不像磁州窑(正窑口)修得规整,那从足根的这种修足我们可以看到也是比较粗糙。那还有一个这个釉面,釉面的光洁度也不够也是很粗,而且厚薄不匀。那当时这种玉壶春瓶是浸釉的,放到釉的盆里面进行浸釉,浸过以后拿出来去晾晒,那像这件藏品其实从浸釉方面也不够精细,根据我们专家组议定,这件藏品它确切的烧造时间应该在:金代。

估价:1万元 — 3万元。

【明晚期·青铜水丞】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青铜从秦始皇的时候变成了本位币了,所以铜和钱是直接挂钩,铜就是钱,钱就是铜。宋朝北部产铜的就是山西这一块,有矿的都归了辽了,所以赵匡胤就极度缺铜就下禁铜令,有禁铜令以后,铜做的东西全由瓷代替,这个相继延续到明朝初,一直到大理这边平复了,西南的铜进入中原,才缓解了铜的这个危机,所以这种民用的铜小件的出现一般是在明宣德以后,到清乾隆中期以后,清乾隆四十一年以后严格地说,清乾隆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以后铸剑为犁,那个时候开始大量的有些铜在民间可以自由流通了,在此之前都是国家控制。

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 铜器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这个小勺特别细、特别小,而且是个银质的,这不是铜的。如果这座老,这个水丞肯定新不了,它这个底座做得还非常好,它底座上下起一个弧线,然后它这个腿是往里收的,这个底座是小器大作的一个样式。而且它的这个皮壳都特别好,这个紫檀工艺精湛,皮壳都是老的包浆,所以说从底座看这么精致的底座,这个水丞应该是不错的。因为这个首先看它的铜质,这是青铜,这不是黄铜,青铜时代是到汉截止,商周到汉,然后其实中古时期也是用的青铜,一直到宋元都是青铜,明代才逐渐从青铜转变使用黄铜。那么从整个器型看一个方的,有点收肩,肩是下收,然后斜肩做的这个角度,看着特别舒服,这种器型应该是比较经典的。然后就是看它这个皮壳、锈色和制作工艺,我们看它底部稍微有点粗,全都是这种范土铸造的痕迹,而且没有精细的打磨,包括这个表面没有精细的打磨,虽然表皮偏粗一点,但是能看得出它陶土范铸的痕迹,就是这个陶土的颗粒感特别强,包括表面有薄薄一层黑绿色的锈,这都是特别具有典型的年代特征,那我们综合它的所有特征,包括它的底座,我们可以给出它一个年代,这个底座的年代比较明确:清乾隆时期的一个特征,所以说这底座应该是清乾隆配的明晚期的一个水丞。

估价:2万元—3万元。

【姚叔平·山水立轴】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典型的传统水墨,这有一个分界,民国年间的这种水墨画分明显两派,一派就是遵守传统,在北京以溥心畬为代表,画的都是传统四王这一路下来的;还再一个就是新派,就是因为画得程式化了,觉得缺乏个性,于是画大写意,像陈师曾 齐白石这样一些人。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这个画家叫姚钟葆,他的字是叔平,但是他后来以他的字代表他的名,所以人们不知道姚钟葆,而知道姚叔平。姚钟葆是在民国十三年去世的,他的大部分生活经历在晚清时期,它上面的与其得古人之蹊径,不若得古人之神韵,信手作此,似与古人暗通消息,那么它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学古人的传统,既得了古人的法,而且也得了古人的神韵,他自己还是很自信的一个内容。姚钟葆的画风是继承了四王,姚钟葆学的最多的是王石谷,再进一步就王世敏、王鉴,再上(学习)董其昌,他对董其昌的东西研究很多,董其昌的画风较多继承了元代黄公望的画法,黄公望的画法用笔更多的是解索皴,这个画就是很明显的解索皴,用笔非常生动,董其昌的画画云他都不用去染,都是用淡墨的点,所以你看这个点法用得非常生动。那么这幅画我们看装裱、画面保存得很好,那么这个纸也是白白的,但是我们细看这还是一个老物件,我们根据这幅画的笔法、构图和他的题字、落款、印章,我们专家组议定:姚叔平中晚期的山水画真迹。

估价:10万元。


周日晚 22:00

黄河电视台《天下寻宝》

和你一起长知识


抖音、快手

搜索《天下寻宝》


山西电视台天下寻宝官方公众号
山西广播电视台《天下寻宝》栏目。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找寻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栏目热线:0351---830227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