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宝 | 2024年3月3日播出《天下寻宝》藏品展示

文摘   2024-11-03 12:02   山西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 寻找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清代·和田白玉福寿双全牌】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点评:这玉首先是和田白玉,但这种玉在这个时间段见得比较多。这个上面是两个桃、两个蝙蝠,那就是福寿双全,所有的吉祥美好都在里面。这个玉牌在明清两代是比较流行的,有长方形的,也有这种随意形的,而且佩戴的人是非常多。制玉在明清两代有扬州、苏州,还有京作,一般北京大多都是以京作为主,它雕琢的这些器物以大件的陈设器摆放为主,一般苏作就是小巧玲珑,文人佩挂把玩的相对比较多,那么扬州基本就是庭院的大型山子比较多。像这件作品应该是典型的苏作,因为工比较细,尤其是它这个磨工,磨工非常平整,实际上它是一个平面的,文字的周边剔除,文字是凸起的,还起了个边线,把蝙蝠跟福桃凸起来,尤其蝙蝠刻画特别精巧,而且那个蝙蝠的神态特别逼真。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其实这是一个减地起阳的工艺,它是一种打磨出来的,用陀轮慢慢打磨就叫减地,然后把纹饰剔出来,这是清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工艺。

估价:3.5万元 — 4万元。

【 清康熙·青花鱼藻纹茶圆】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中国的茶,明朝以前是把它做成龙团凤饼,然后喝的时候把它弄碎了,早期是烹茶,到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说我做过茶农,做龙团凤饼太麻烦了,说我们茶农吃茶就是炒一炒就吃,然后他鼓励喝散茶,所以明朝以前的茶具和明朝以后的茶具是两回事。茶碗流行是在什么时期?这种瓷杯是从明成化开始,明万历墓里边出了一个青花茶杯,底下那托是个金托,上面的盖是个金盖,就那杯子是瓷的,皇上不是缺那点金子,是因为瓷器喝热茶的时候,不会太烫手。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它主要题材是三条鱼,里面是一条鲤鱼,外面是两条鳜鱼,因为鳜鱼它的嘴巴尖尖的,身上有花纹,这个上面它就有这种纹饰,这个鱼藻应该是蜈蚣草。其实在鱼类中,鲤鱼、鳜鱼、鲢鱼、鳙鱼这四种鱼比较传统,特别在绘画艺术方面比较常见这四种题材。



鱼藻纹:

以鱼为构图中心,辅助以水藻,这种出现在瓷器上的纹饰搭配,叫作鱼藻纹,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其实早期的鱼纹是单独出现的,比如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春秋时期的鱼龙纹铜盘等,直到宋代,鱼纹和藻纹才开始一起出现在瓷器上。到了明代,流行把鲭[qīng]鱼、鲌[bó]鱼、鲢鱼、鳜鱼进行组合,寓意清白廉洁。从清代开始,鱼藻纹在瓷器中更为普遍,并一直沿用至今。鱼藻纹在宋代浑朴生动,在元代栩栩如生,在明代装饰性强,在清代雍容华贵,在民国新颖活泼。



它和一般的茶杯还有所不同,一般杯都有个把,这个没有,应该称为茶圆,它仍然是喝茶的。从整个器物做工来讲还是比较精美的,从形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它很美,口部有点外撇折沿,这个弧度掌握得相当好,然后收颈、鼓腹,线条十分流畅,而且这个弧度掌握得也很好。再看底部修足,这个足根像玉璧一样,同时在修足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跳刀,这个跳刀也是很明显的,那么它正是清代早期的一种修足方式。特别在鱼的绘画方面,是线条勾出来以后进行了一个渲染,在尾巴后面做了一个留白,富有一种层次的感觉,这也是清代早期民间绘画艺术的一个体现。

估价:1万元 — 1.2万元。

【明代·东南亚佛前用具】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中原地区流行类似这样的器物,干什么用呢?寺庙装饰佛像,用颜料、墨或者漆有这么一种工具,我们小时候家里有类似这样的,但不是铜的,是其它材料的,这个地方和这地方为什么是(耙齿样式),都是那么整齐呢?而且间距都是这么均匀的,干什么呢?做菩萨头上的头发,塑像的时候从上面这么一刮,那头发一根一根平行的就出来了,过去咱们汉族地区有这样的工具。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过去高堂大府的蜡和灯,都在半天空上,够不着,拿一东西压一下,就拿一棍挑着,压灯用的,但是这么结合的在汉族地区还真是不常见。

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 铜器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在佛前供着佛烧着香,对着佛用嘴吹蜡烛,那是对佛的不敬,所以有这么一个工具,明显它这个小耙齿就是清灰用的。这个肯定不是中原的,佛前的这些元素跟我们国内全是一样,这个勺就是一个莲花瓣,然后它上边有凤鸟这种装饰,这个人物明显就是一个类似印度教的这种人物。这个锈是明显的自然生成,它的锈有的地方呈现深绿色,有的地方呈现嫩绿色,有的地方是入骨锈,有的地方是粉状锈,这个锈的这种分布、颜色、结构不太一样,但是它的这种状态看着特别舒服,特别符合东南亚的这种气候环境,这个从锈上看就是自然生成的老的锈蚀状态。

估价:8千到1万元。

【赵延绪·山水立轴】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落款是缵之弟赵延绪于四川金堂,金堂是个县名,曾家寨之怡云山馆,可能是钦林这个朋友,邀请他去曾家寨做客,在朋友家画的这幅山水画送给这个朋友。旁边有一个人的题诗,叫李立藩,这个人是个四川人,和钦林都是朋友。赵延绪是个什么人呢?赵延绪是我们山西近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画家,他是山西唯一最早教素描、油画、水彩,同时也教中国画。



赵延绪:

赵延绪,字缵之,山西寿阳人,他擅长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等,并把中西画法熔于一炉,形成了自家风貌。徐悲鸿曾评价“赵延绪先生的速写情韵并茂,其以中国画笔墨挥写者磅礴有奇气”。赵延绪的国画创作以山水为主,笔墨滋润,格调淳朴,或清闲淡雅,或笔墨重彩,书法作品骨力强劲,底蕴深厚。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中国传统山水画,清代以来主流的画法就这样,这种画画了几百年了,都一个面孔,变化不大。

北京荣宝斋教授 书画鉴定专家 李德仁

点评:我们看这幅画,总体来说还是很传统的,但我们细看这个技法上,它有独特性。赵延绪先生传统功力很深,而且他又学过西洋画,他的素描里边有中国画的要素,他中国画里边还有西洋画的影响,我们看这幅画里边能看得出来,那个大的块面体面关系还是明显受西洋画影响的。我们看这幅画的风格总体来说,还是赵延绪先生的风格。包括他的字体,上面的印章,也是他的。

估价:10万到12万元。

【金代·怀仁窑白覆轮玉壶春春瓶】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关于玉壶春的来历,其实它来源于唐代,唐代司空图在他的《二十四诗品·典雅》中,曾经有那么两句话,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玉壶春瓶最早是实用器,就是制式酒瓶,自斟自饮倒着很方便,后来元朝的时候肚子比较鼓,比宋朝的肚子鼓,到明朝的时候,把鼓肚子削下去一块,到清朝变成观赏器了,所以它这个器型越做越好看,但是它的实用功能几乎就没有了,就没有再拿它去倒酒了。

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瓷器鉴定专家 吴锐

点评:这件藏品和其它藏品还有不同,它口部多了一个白唇口,这是借鉴了定窑的一个工艺,因为定窑在覆烧的时候,口部是不施釉的,它是芒口的,这样它就要镶金镶银镶铜。但像这种日本人不叫白唇口,叫白覆轮,覆轮是镶嵌的意思,所以日本它有白覆轮、金覆轮和银覆轮,那么金覆轮和银覆轮什么意思呢?就是镶金镶银。那么这件藏品在北方的这个窑口中,特别是山西这一块有大量的窑口当时烧这一类的黑瓷,像山西的浑源窑、榆次窑、介休窑、平阳窑,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窑口怀仁窑,怀仁窑烧黑釉瓷烧得相当精美,可以讲从它的黑度和它的窑变等,基本上能达到宋金时期南方建窑的一个水准,那么我们这件藏品,其实它是金代到元代的一个制式。

估价:3万元 — 5万元。

【清代仿西汉·白玉螭纹剑璏】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点评:这是剑挎在身上的连接部位用的,顶到剑前面那个叫剑首,跟剑把连着那个叫剑格,这个叫剑璏,然后底下还有一个剑珌。



玉剑饰:

剑首、剑格、剑璏、剑珌都是剑上的装饰,玉质的被称为玉剑饰,而装上玉剑饰的剑,则被称为玉具剑。剑首多为内凹的圆饼形,中有孔洞,便于插入剑把;剑格嵌在剑柄和剑身的相交处,用来保护手部;剑璏,也被称为剑鼻,镶嵌在剑鞘上面,便于剑带穿璏而过系在腰间;剑珌安装在剑鞘的尾端。从现有的考古出土资料来看,玉和剑的组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晚期,装饰齐全的玉具剑逐渐出现,汉代的玉具剑发展得最为鼎盛,魏晋南北朝逐渐衰落甚至消失,直到明清时期,好古之风盛行,开始出现玉剑饰的仿品。



那么我们怎么前后对比来确定年代?主要看它孔洞,应该是两端宽、中间窄,这是汉代真正剑璏的特征。那这个正好恰恰相反,是中间厚、两边薄。再看这个螭纹的表现,包括这个螭头螭身的扭转,感觉就是比较凌乱。战汉时期的螭虎力度特别好,活灵活现,攀爬的动感都能体现出来,好像这个感觉就比较凌乱了。那么在明清两代很多仿的,就是用砣工半边砣,那我们用肉眼看就是一个对着的半圈,这个在明清的时候看的很多,但这个上面也没有这种痕迹,而且它这个工艺非常先进。咱们说这玉质是和田玉,这个还是可以的,但是从后边的这些光感看,它的包浆程度也没有这么久。

估价:2万元。

【清代·竹雕药王像】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文化学者 邓丁三

点评:过去有很多这种造像,一般来讲分两类,一类是佛家的,一类是道家的。道家传统造像,除了天官,还有一些传说故事,比如说刘海戏金蝉,还有东方朔偷桃。这个拿着一个灵芝,所以我想应该是药王。过去大户人家老大掌家,老二学医,乡里乡亲有病的话都在他家看。

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 铜器鉴定专家 王荣琳

点评:看竹雕跟看犀角有相似的地方,犀角的鉴定方式都是用竹雕的这些术语。竹雕它的这个结构,全是一丝一丝的,然后它横切的话,这丝就是一个圈一个圈的,横切是鱼子纹,竖切是竹丝痕。这个老竹雕是越放越轻,比如说明代竹雕或者清早期的竹雕,就是轻飘飘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分量了,这个脱水特别严重,新竹雕肯定重,但是这是它的一个判断标准。另外就是从它的造型雕工上,这个人物仔细看就跟一幅老画一样,就是明代清代的高士图,它的衣褶画得特别怪异,线条感觉是连绵不绝,它这种服饰的勾勒全部都是那个味道。第三点就是它的这种皮壳包浆,因为老的这种竹雕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它的颜色会越来越深,从黄色到棕红色,甚至时间长了以后会到深黑色。它高的地方颜色是这种颜色,深的地方,缝隙里边也是这种颜色,再翻过来看它的底下,底下的皮壳颜色都是特别一致,它整个皮壳浑然一体,这个就是一个老皮壳的特征。

估价:18万到20万元。



周日晚 22:00

黄河电视台《天下寻宝》

和你一起长知识


抖音、快手

搜索《天下寻宝》








只要你有宝贝

快拨打《天下寻宝》

公益鉴宝热线

0351-8302278

15581852278



山西电视台天下寻宝官方公众号
山西广播电视台《天下寻宝》栏目。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找寻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栏目热线:0351---8302278
 最新文章